六年作文妈妈的春节故事
篇1
我去问妈妈:“你们小时候过年也跟现在一样吗,你那时候的新年愿望是什么呢”妈妈慢慢回忆,感叹道:“记得我们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是全家团圆的好日子,也因为过年可以吃上好吃的,玩上好玩的,可以放鞭炮,可以穿漂亮衣服。在那个时候就是一个字‘穷’,每天都在省吃俭用,只有在过年时才拿出家中最好的东西,用来招待客人或做年夜饭。小时候过年穿的衣服都不是买的,都是你姥姥一针一线做的,你姥姥的针线活那是一个6呀,做出来的衣服看着让人喜欢,穿着舒服,还不容易破,那时候我穿着你姥姥做的衣服,跑出去玩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不夸呢,还有人委托姥姥帮做衣服,还有我最喜欢你姥姥做的大盘鸡,那个颜、那个味道真的是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家中用的对联之类的都是你姥爷手写的,他的毛笔字可好看了,刚劲有力,贴对联时我们三兄弟专门为姥爷打下手,姥爷还会为我们做红红的大灯笼,因为家里没有电视,晚上吃过饭后,全村的老老少少都会聚集到村支队去看春
节联欢晚会,大家聚在一起,其乐融融、有说有笑,说不出的快乐,而我嘛,就会拿着那大灯笼到处炫耀,同龄人那个羡慕的眼神呀哈哈,到了初一,我们都会到庙上去看集会,那叫一个热闹,可惜现在看不到了,那时候的过年比现在热闹多了,气氛也比现在浓很多,最大的新年愿望就是每天都可以是过年。”
过年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希望不论在外有多忙都回去陪家人过个年吧!
篇2
又是一季年末,新春将至。家里人都回了老家,冷清的鄯善又只剩下了我和妈妈两个人。在冷寂中,妈妈将我引入二十多年前热闹与欢乐的过年记忆,感受那一份浓浓的年味。
春节前一晚家里是最忙碌的。爷爷忙着赶集买菜,女人们就忙着翻饺子,炸麻花,熬麦芽糖……须知道这里所说的“翻饺子”,不同于现在的包饺子,而是把面皮切成长方形,从中间切开一道口子,再从两边翻过来,放在锅里一炸,新年的一道美味就能完成。熬麦芽糖是最辛苦的,听说那时我奶奶为了熬糖一整晚上都不睡觉,守在灶台前,不断的添柴,用小火慢熬已发芽的小麦,直至它变浓变稠。那熬出来的麦芽糖最是香甜可口,妈妈和妹们总是偷
偷去品尝。新年当天是最欢乐的。一大早,家家户户的人就开始忙活了起来。爷爷总是在门口把早已准备好的笔墨和红拿出来写对联,当时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在早晨派一人出来写对联,有写的自然也有看的,于是就热闹了起来,形成了一场不成规矩的比赛,写的最好的那家总是被人们仰头称赞,神气极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非团年饭莫属,妈妈回忆说不记得那时有什么别的菜,只有那香郁醇厚的腊肉,最值得让人回味。那时的肉特别香,一年中只有过年才能吃饱肉。年饭过后是孩子们的天堂,洗完澡后都纷纷换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在外面聚在一起,走街串巷,比赛要压岁钱,一天之间,有好吃的,有新衣服,还有压岁钱得,这是在那艰苦的岁月中最难得快乐的日子,因为弥足珍贵所以难忘。新春当晚是最欢乐的。那时虽然没有热闹的鞭炮声,也没有漫天的烟花和孔明灯,孩子们手里的灯笼是最美的风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特别的橘子灯,虽然不华丽,但却精致可爱,谁家有橘子灯,孩子们都会争着抢着去交换着玩。一整晚上,孩子们童真可爱的笑声都洋溢在天际,这是一年最好的开头。
“新年是一年当中最令人期待的日子”,妈妈笑着说,“可现在的年味却比以前淡了许多。”是啊,真希望有一天时光能倒流,让我也去体会一下那种清贫却快乐的时光。
篇3
妈妈的口头禅妈妈老家在一个偏僻的农村,她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那是一个“残残猪肝切五角”的年代。据妈妈讲,那时候过年流传一句口头禅:细娃盼过年,大人盼开春。可想而知,妈妈小时候是多么地盼望着过年。
妈妈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新衣新鞋穿。那时候的衣服是破了又补,上面几乎全是补丁,衣服一般都是老大穿不了给老二,老二穿不了给老三……更可怕的是没有鞋子穿,一到冬天,一双破布鞋露出脚拇指,双脚冻得麻木,有事无事就跳,以此来驱寒。而过年的时候,妈妈会给娃儿们缝一件新衣服,做一双新鞋子,新衣新鞋只能等到初一天穿,爱美的妈妈可高兴了。
当然,过年最开心的还是有好的吃。平时每天只吃两顿饭,顿顿是红薯、玉米、咸菜这些,而且没有多的,经常吃个半饱,一年半载很难吃到肉,那时家里养一头猪,只不过百把斤,过年杀了后还要交一半给国家,一年到头靠剩下的几十斤肉。但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舍得,什么猪老壳、猪脚脚都能吃到,但猪尾巴是吃不到的,大人们说,那时留给挑水的父亲吃的,还有猪蹄也不能给女娃儿吃,说是不好嫁人,因为“猪蹄叉”会叉落婆家。现在想起来,那都是大人骗孩子们的。
过年的时候,娃儿们最开心的还是“走人户”,回外婆家,这时候,外婆总要把家里的瓜子、糖果拿出来,还有个小小的几毛钱的红包,妈妈小时候特别爱吃糖,特别是那个白糖,一看到就垂涎欲滴。
还有就是外婆家里的饺子、年糕、鸡蛋,每一样都是妈妈爱吃的。
妈妈说,那时候虽然穷,但“过家家”的游戏却让她们开心得不得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