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
2. 反复朗读散曲,感悟曲中寄寓的情感。
3.借助注释、画面,理解散曲的内容,体会曲中所创设的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古代文学的感情,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感悟曲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意象的好处。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眼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也许是丰收的,也许是浪漫的,也许是多愁善感的。那么,在一个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去体会体会。
   
二、作者简介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元大都(今北京)人,(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戏曲家、作家、散曲家、杂剧家,有“曲状元”之称。
二、解题,理解常识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元曲继唐诗宋词后兴起, 是元代的新诗体。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元曲分为杂剧和散曲两种,而散曲又分有小令和套数两种。
  套数
  小令:又名“叶儿”,只有一个曲子,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因为它是能唱的文字,故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有一个名称,叫曲牌。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请大家朗读诗歌,划出节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肠人//天涯。
小结: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韵“a”,二、四句押尾韵“ia”,读来朗朗上口。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式工整,要读出一气呵成、淋漓痛快的酣畅美和明
快的节奏感。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读得曲折跌宕,读出落拓无助的生存境遇。
初一语文上册
2.学生齐读。
3.听录音朗读
4.个别读。
五、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结合文中注释,理解诗意。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首小令的画面
六、品读赏析
(一)欣赏画面(文字转换为画面)
     
(二)体会意境。思考:
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些景物?(理解意象)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气氛?(理解意境)有何好处?
枯藤、老树、乌鸦,表现出一派萧瑟荒凉的景象
    小桥、流水、人家  一幅幽远恬静的水墨画,给人温馨恬淡之感。
    古道、西风、瘦马  孤寂 凄凉
    昏鸦归巢反衬出游子的漂泊无所归宿。小桥流水旁的人家虽然简陋清贫,却有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透露出游子对宁静温馨的家园生活的向往,也反衬出有家归不得的悲苦
2.结合写作背景,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断肠人在天涯”这个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断肠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穿着整首曲的情思:昏鸦还知道投树栖息,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骑着瘦马的游子却只能在西风古道上奔波。
3.这首散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
七、课堂小结。
  这首小令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难于表达,作者使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仅用28个字就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八、背诵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