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教学设计
送友人 李白李白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并能背诵。
2、把握意象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品味诗歌炼字艺术。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归纳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4、体味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高尚情感。教学重点:把握诗中意象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品味诗中的炼字艺术。
教学难点:
赏析这首诗的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衬托等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重点字词赏析法、归纳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现在,高铁、动车、轻轨等交通工具的兴起,无疑拉近了亲人朋友间的距离,而古代,交通工具落后,朋友一别多年难见面,所以他们更重别离,那大家学过哪些送别的古诗呢?(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
板书:送友人李白
二、介绍作者及背景。
三、朗读《送友人》。
1、学生自由朗读。
2、师读。
3、指名让学生朗读。全班齐读。
四、整体感知。
1、该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诗人与友人郊外策马辞行,依依惜别情景)
2、你读了之后认为该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3、你从哪些词句判断该诗的感情基调的?
4、引出意象,分析诗中的意象及意境。意象是指融入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意境是诗歌通过意象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解说意象和意境。诗中借“青山”、“白水”、“孤蓬”、“浮云”、“落日”、“班马”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却无悲伤之意。
五、具体赏析。
1、边读边分析诗的内容及表达方式。
首联:点出告别的地点与自然环境。(板书)
颔联:点出事件,朋友就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程,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远去的担忧。(板书)
颈联: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板书)
尾联:写诗人的动作(潇洒地挥一挥手),离别之情却不明说,转而写班马鸣叫,让人意犹未尽。(板书)
2、全班同学齐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涵。
六、品味炼字艺术和写作手法。
1、首联中的“青”“白”体现了怎样的送别环境?
写出了轻快明丽的送别环境。
2、赏析“横”和“绕的妙处?
“横”字是横亘的意思,写出了山的静,写出了青山的雄伟气势和山的绵延不断,而“绕”字是环绕之意,写出了水流的动态美,更写出了波光粼粼的流水缓缓绕过城东的缠绵与不舍,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3、理解“孤蓬”这一词的含义?
蓬草枯后断根,在诗歌中常用来表漂泊孤独之意,诗人想着友人离去,前路漫漫而迷惘,如蓬草飘泊无根,更用一“孤”字,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担忧与关怀不言而喻。
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匆匆离开大地,好像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情景交融,表达了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
5、“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化用典故《诗经车攻》的“萧萧马鸣”诗句,加了一个“班”字,有了新意。人潇洒地挥一挥手,任凭“班马”嘶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此时无声胜有声。以写马的场景作结,用了衬托手法。
6、李白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有依依惜别之情,但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更多的是豁达乐观。(板书)
七、总结全诗。
这首诗在送别诗中堪称独树一帜。为何呢?因为它在写景、描写、抒情上不走寻常路,一改离别诗的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节奏明快,有依依惜别之情而又豁达乐观。这也正是大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
八、课堂作业。
1、背诵《送友人》。
2、归纳古诗词的学习方法。(多朗读——抓意象——赏字词——品手法——明情感)
3、鉴赏送别诗《送灵澈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