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李白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背景】
本诗是玄宗天宝末(约754)李白在安徽宣城送别友人时所作。宣城,南齐大诗人谢朓居住、任太守之地,景优美,李白对此素来情有独钟。
【主题思想】
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之意。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诗中交代送别地点及环境的句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2、诗中借马的萧萧长鸣,表现友人不忍离去的诗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诗中比喻友人离家远游,行踪难定的诗句: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4、诗中借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诗人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的诗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二、选择题:
1、对《送友人》这首诗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A。“送”字统领了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情感。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的“孤蓬”比喻诗人眼中离别的友人。
C。“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既点出告别的地点,又饱含着绵绵的离情。D。这首诗将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块,其感情基调是哀伤情调。
分析:D选项“其感情基调是哀伤情调”改成“其感情基调是浓浓的依恋不舍之情”。
2、对《送友人》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整首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及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点明了诗的主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无限伤感之情。
送友人 李白
C。“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
D。“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关切之情。
分析:B选项“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无限伤感之情。”改成“抒发了诗人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和依恋不舍之情”。)
3、下列对《送友人》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送”字统领了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情感。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的“孤蓬”比喻诗人眼中离别的友人。
C.“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既点出了告别的地点,又饱含着绵绵的离情。
D.诗歌将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块,其感情基调是哀伤的。
【解析】D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的。
4、下列对《送友人》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诗歌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及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B.颈联点明了诗的主题,抒发了诗人对与友人离别的无限伤感之情。
C.“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
D.尾联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关切之情。
【解析】B并没有伤感之情。
三、简答题:
1、首联写景有特,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答:“青山”“白水”从彩角度写景;动静结合,“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描绘了一幅青山白水的图景,点出送别地点,烘托了作者的送别之情。
2、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地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描绘了一幅青山白水的图景,点
出送别地点,烘托了作者的送别之情。
3、怎样理解“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孤蓬”这一意象?
答:“孤蓬”比喻远行的友人,形象地写出了此地一别后友人就要像蓬草那样万里漂泊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4、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中的“浮云”、“落日”的意象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颈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
惜别的心情,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