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阅读答案
《送友人》阅读答案1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注释】①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1)诗人通过对蒹葭、月光、寒霜山等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苍凉(悲凉、凄凉、凄清)的秋夜图,为友人的离别渲染了悲伤的气氛。(言之有理即可)
  (2)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寒夜送别自己的友人,此时寒霜满天,山苍茫,想到友人此去,不知相见何年,不由得悲从中来,心中惆怅。
  【解答】
  (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绘。这两句的意思是:水国之夜是笼罩在凄寒的月之中的,寒冷的月与夜幕笼罩中的山浑为一,苍苍茫茫。本句借景抒情。通过“夜有霜”“月寒”“山共苍苍”等词语,写出了了一种秋天月夜之景的苍凉。为全诗奠定了离别感伤的感情基调。
  (2)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可以抓住能表现感情的句子去理解。“离梦杳如关塞长”离别之梦遥远的如同边塞那么长。把“离梦杳”比作“关塞长”,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
  译文
  水国之夜是笼罩在凄寒的月之中的,寒冷的月与夜幕笼罩中的山浑为一,苍苍茫茫。
  友人与自己的千里之别,自是从今日开始了,我的梦杳而去,它能够跨过迢迢关障,追随你到遥远的关塞。
《送友人》阅读答案2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7.(1)诗交代送别时间、地点的一句是 。(1分)
  (2)“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描写在诗有什么作用?(3分)
  (3)说说诗“天涯去住泪沾巾”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2分)
  答案:
  7.(1)(1分)峡口花飞欲尽春
送友人 李白  (2)(3分)“花飞欲尽春”既交代了送别的季节,又渲染了送别时凄凉忧伤的氛圉,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3)(2分)“天涯去住泪沾巾”写出司空曙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与惆怅伤感;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则体现其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送友人》阅读答案3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
  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 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
  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4.简析第一首诗首句峡口花飞欲尽春的作用。(4分)
  5.两首诗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情感?(4分)
  【答案】
  (1)时节:暮春。意象:飞花。
  (2)思念故乡之情。
  (3)①同意;司诗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雍诗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景写哀情。②不同意;司诗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雍诗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4.这句是说,峡口的花随风降落,春天快要过去了;(1分)点明时间暮春,地点峡口;(1分)奠定了本诗的感情基调(或营造了低沉悲凉的氛围,烘托了诗人悲戚伤感的心情;
(1分)以哀景衬哀情(衬托或烘托),为下文抒情蓄势。(1分)
  5.抒发了送别之情;(2份)思念故乡之情。(2分)
  【解析】
  (1)此题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