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雾像雨又像风
——浅析《雨巷》的朦胧美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早期的代表作,使他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叶圣陶曾给予这首诗高度的评价,称赞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其中,朦胧美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朦胧美,指的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不是率直明快的抒发、宣示出来,而是通过创造出具有象征彩与迷离惝恍的气氛的抒情意境来表达,因而既使诗人的主观情意表达得含蓄蕴藉、隐约微妙;又使读者在进行艺术欣赏时产生一种既确定又飘忽、似明朗又迷离、可意会而难言传的感受,获得一种特殊的艺术快感。”
《雨巷》的朦胧美究竟是怎样形成的,诗人在创作中通过哪些艺术手段营造出那种如梦如幻的朦胧氛围。
一、 意境的虚实相生之美:
“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诗
歌中的虚包括三类,,其中之一为“设想的未来之境”,“即还没有发生或不知其实际情况如何,是诗人自己设想出来的情景。”
《雨巷》中,一个踽踽独行的年轻人,彷徨在江南的悠长
的雨巷,希望逢着一位姑娘,然而这姑娘又终于从身边飘然而过,“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这是作者设想之境,是为虚。作者为了说明这种情景,又通过具体可感的意象来表达。“因为要唤起这种境界的艺术美,必须俟诸读者的审美想象,而审美想象又是通过意象运动来达成的。”宗白华先生说:“凭虚构象,象乃生生不穷”。这就是虚实相生。戴望舒正是通过几个具体的意象来表现自己所想之景:
1、油纸伞。诗中“唯一真实具体的东西”。翻阅古诗词,油纸伞总是给人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感觉,置于暮春之季,雨巷之中,自然营造出一种冷漠、凄清的氛围,塑造出撑一伞于风雨中独立黯然销魂的形象。
2、雨巷。江南的长长的青石板路,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更是充满了朦胧美。阴沉的梅雨季节里湿漉漉的小巷子,两边是寂寞的人家,偶尔有人声和鸡鸣狗
吠,间或有人匆匆而过,总之。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天地。我们可以认为雨巷是实指,也可以把它虚化,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呢,是追求之路吗?前面是什么地方?它通向康庄大道还是通向死胡同?人生之路不也这样吗?
3、丁香。整首诗最扑朔迷离,最能形成朦胧之美意境的都来自于“丁香”这个意象,来自于“丁香”的象征意义。“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在李和李商隐的诗中都有丁香这种意象,全词是:‘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乌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李商隐诗中也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句子。而在《雨巷》中,“诗人既吸取了前人的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创造。。第一,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则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瞬忽即失的形象,与古典诗词中套用陈词旧典不同,也与诗人早期写的其他充满旧诗词调子的作品迥异,表现了更多的新时代气息。“丁香空结雨中愁”没有“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更能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在表现时代忧愁的领域里,这个形象是一个难得的创造。第二,在古代诗词里,雨中丁香是以真实的生活景物来寄托诗人的感情的。诗人依据生活的经验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创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艺术想象的产物。
4、姑娘。对于这一意象,诗人并没有浓墨重彩详细描绘她的形象。“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用不着去描写她的眼睛、嘴巴、头发等,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想象。诗中的雨巷、油纸伞、丁香都是为表现女子的形象服务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进行“再造想象”,化虚为实。正如宗白华所说“‘虚’和‘实’”的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推广地说,美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小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本文所谓无言之美。”(朱光潜)
二、主题的多义性:
《雨巷》的主题,关键在于“丁香姑娘”的象征义。彼林说:“象征如同一块三棱石,从不同的角度投射,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光彩。”那么,丁香姑娘究竟象征着什么呢?答案历来莫衷一是,主要的观点如下:
1、爱情诗。
一个冷漠,凄清又多情的少年,期待在一个特定的时刻,特定的地点,邂逅一位美丽的少女,
这少女是那样地孤傲、高洁而却又有着丁香一般的哀怨。她令少年怦然心动,念念不忘,“辗转反侧,寤寐思服”,然而渴望而终未得,于是诗情喷发,有了诗中这样莫名的忧愁与惆怅。丁香姑娘是诗人追求美好爱情的象征。
2、哲理诗。
一个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憧憬什么,追求什么,有时说不清楚,道不明白。但最终是欲求而不可得,可望而不可及,心理上陷入一种苦闷彷徨、孤独无助的境地。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这首诗也许就是诗人在这种特定的心理状态下发出的感叹,留下的思想印痕。丁香姑娘象征一切美好的事物,朦胧的理想和追求。
3、政治诗。
有些读者会联系特定的政治背景,认为《雨巷》寄寓着诗人对现实不满、失望和痛苦的情绪。这首诗创作于1927年夏天,当时中国的大革命失败,政治形势非常黑暗,戴望舒作为一位曾经追随过革命而世界观又尚未根本转变的五四热血青年,内心难免痛苦失望有幻灭感,思想上苦闷困惑,行动上犹豫彷徨。《雨巷》应时而生。从这个意义上看,《雨巷》反映了那个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与情绪。丁香姑娘又成为了革命理想的象征。
综上所述,诗人借助富有象征意味的意象,营造出虚实相生的意境,为全诗笼罩了一种迷离恍惚的抒情氛围,用有限的文字表达了含蓄的情感,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在读者的再造想象中,《雨巷》的丰富意蕴也如丁香般的姑娘一样永留心中,余味悠长,朦胧之美自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