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校体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当今社会发展神速,竞争激烈。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要想适应就必需健康。所谓的健康不仅仅指强健的体魄,而是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
关键词:健康第一、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学校体育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卫生学也指出,人的身心健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反之,心理上的长期和严重的不健康状态,又会导致身体上的异常和病态,两者互为因果。因此,学校体育在注意学生的生理健康的同时,也必需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切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比较叛逆,有与成人类似的外形,渴望能像成人那样参与社会活动和决策,迅速发展的自我意识,在意别人的评价,有时徘徊于自我过高或过低评价的不安和痛苦之间。希望自我管理精神上的独立。要求日益强烈,不愿意受到父母或其他成人过多的控制。我校的学生跟特殊,经过重点校的一次又一次的选拔,学习好的学生基本都被选走,我校的学生要么是学习成绩差,要么就是家庭条件差,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多。这些学生心理偏激,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看心情,对于喜欢的老师可以沟通,对于不喜欢的老师课堂上闹事,甚至是逃课上网吧,学生中吸烟、早恋、打架的现象屡屡发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怎么办?这是我们一线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心理,从而保障学生能全面的得到健康发展。
要想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需要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更需要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教育。
一、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教师应有健康的心理。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许多情况下教师的心理健
康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体育课上,教师在传授技术技能的同时也在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变化。教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在教学中能使学生在一种平静、愉悦而活泼的气氛中学习。相反,教师情绪失控,往往会导致师生关系冷漠和教学气氛紧张。教师情绪稳定才能使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在课堂练习中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各异,技术水平也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应培养自己的稳定情绪,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不能急于求成,要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心理健康的体育教师应排除应试素质教育观。在课堂中把学生作为主体,让他们都积极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教师对每位学生都应平等对待,对所有学生都有一颗爱心,杜绝个人的情绪和偏见。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更应具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做到理解和尊重学生,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相反,如果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会使师生关系紧张,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在体育课堂中应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课堂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人际交往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基本途径,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人际交往将对人的健康发展产生
很大得到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满足基本的心理需要,可使人保持愉快的心境,同时也能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
体育课中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间的关系及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融洽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想使师生关系融洽,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在课堂中建立师生间的感情。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宗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体育课中教师要深入学生,和 学生打成一片。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与接收,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曾说过:“我们提倡学生尊重师长,同时,也提倡师长爱护学生。尊师爱生,教学相长,这是同志式的关系。”在课堂教师如果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架子,任意支配役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只有把自己摆到与学生人格平等的位置上,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喜爱的情感,才能形成融洽、和谐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
第二、 教师要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教师的专业技能对师生关系影响较大。学生对能力比较高的教师内心怀着积极的期待。如果教师不但有能力,而且热情,学生才能表现出对教师的真爱。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身教才能重于言教。一次篮球投篮教学中我讲解动作要领时,学生中的个别学生不认真听讲,我走到篮下做了三次投篮,三投三中,学生中立刻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有的学生还鼓掌叫好。学生们学习热情马上上来了,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
第三、 形成宽松的学习氛围,尊重、理解和宽容学生,多给学生以关爱和赞美。
体育教学比较特殊,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尊重学生,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对他们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那些善于表现的学生,要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在给与肯定的同时,又要及时指出不足。对于那些胆小的学生,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思想方面着手,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不怕困难、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行为和习惯,克服恐惧心理的自信心。另外要用富有激情和强烈感染力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热情、亲切的态度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用激励和鼓励的方法给学生以勇气,提高学生完成动作的自信心。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造主动参与的氛围。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
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要求全体学生不能采用排斥的态度,而是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多给与帮助。同时,利用各种机会提高该种学生的地位,改变他们在其他学生心中的形象,使全体学生接纳他,在教学中多采用分组互帮式学习。利用素质较好的学生带动素质差的学生,让他们共同提高,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团结互助,让差生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友好、协作、互帮中进行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只有师生、学生之间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和谐,才能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
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有机体,人脑是人体的一部分。心理健康发展,必需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通过体育运动,促进身体正常、健康的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
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度、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
体育运动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机制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让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通过加强学生体育活动的锻炼,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提高运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加强体育课和学生的体活动。为学生犀利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