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教学研究论文5篇
    第一篇:小学德育教育策略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的德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发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做到以爱之名温暖学生之心,因势利导让正能量接力你我他,让学生自由发展并各展所长,师生共娱营造其乐融融氛围,家校联合联动互通其乐无穷,以爱为教好学生的前提,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理念观。
    关键词:德育教育;自由发展;营造氛围;驾校联合;因势利导
    纵观近年来我国小学在德育方面的教学表现并不乐观,出现学生和教师两者价值观上的偏差和错位,这令人不得不探讨和反思我国的小学德育教学的现状到底如何?这中间到底存在着什么问题影响着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1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
    1.1教师教学价值取向偏差———对学生不耐心、冷漠:老师作为德育教学的一线人员,
其自身的人品德性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刚进入职场教学或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有着极度的热情和耐心。但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随着工作热情的消退,面对着小学生特殊体,易产生不耐烦的情绪或是责任心的倒退,甚至有时候忽视学生、冷漠学生,只为完成任务,这样的做法是令人扼腕叹息和生气愤怒的。我们的德育老师应该是学生的榜样,而不应该是学生的厌烦者和唾弃者。因此,我们的教师一定要转变思想观念,真正做到打心底爱护学生和关心学生。
    1.2学生人生价值观的错位———自我不诚信、自我为中心:为什么在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出现小学生自我不诚信、太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的错位?认真思考不难发现,问题的产生和浮躁的社会、不安稳的家庭、有待改进的学校以及整个的教育体系机构皆有着息息相关的练习。首先,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导下,学校和家长的眼光均放在对学生成绩高低和升校优劣之上,对德育的教学重视不足,导致本应该在小学生个体价值观初始形成阶段忽略了德育培养,影响甚至给学生未来的整体发展造成阻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说一个基本道德低下却拥有着广博知识和尖端科技的人是及其恐怖的。再次,随着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无处不在,很多的小学生过早的接触一些网络上或是媒体上报道出的阴暗面,加之,在此过程中,小学生缺乏有力正确的引导,以致他们对接触到的事物判断上和
见解上出现偏差和极端思维。
    2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分析
    2.1德育教育要做到以爱之名温暖学生之心:德育工作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我们的小学德育老师要以爱之名温暖学生的心灵。爱学生,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义务。巴特尔曾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我们的老师应该转变以往不良的思想理念,从学生出发,认真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为其服务,为其量身考虑。比如在上课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学生学习习惯如何以及上课是否听讲的情况.如果发现学生作业未完成,应微笑或者鼓励;如果发现学生上课调皮捣蛋,正确的做法不应该是马上批评教育或是请家长,而应该是课后的耐心沟通,寻出原因,让学生在错误的诱导承认过程中自我反思,自我主动改变,融入班级大体,融入学习生活中。
    2.2德育教育要让学生自由发展并各展所长: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是与应试教学只看分数相对的教育,德育教育应让学生个性得到自由发展。小学生虽是思维不成熟的体,但是正因为他们一切“空白”,他们还未完全受到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强加的思维桎梏,因而他
们有着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要在教学课程中可利用小道具加入德育因素或是以走出课堂、走入大自然等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专长,即使其思想稚嫩,也应该多加鼓励,让其在自由的环境下茁壮成长,并慢慢潜移默化其基本的道德和情操品质。
    2.3德育教育因势利导让正能量接力你我他:正因为互联网、电视、电脑、多媒体的诱惑无处不在,学生的价值观易被牵引,所以德育教育要因势利导,做好学生的引导,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理念,既不能片面的看待问题,也不能偏激的认定某个事件,尤其是要注重正能量的传递。因此,我们的德育老师在进行德育教学时可适当开展爱心教育。比如:为贫困山区的孩子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捐赠活动。在募捐开始之前,可通过网络下载视频,让学生观看贫困山区孩子生活和学生的场景,让他们领悟到山区的孩子上学需早上4、5点起床,需攀登一座高山悬崖才能达到学校,放学后还需做农活等各方面的不易后,引导其感恩现今的生活来自不易,应多加珍惜。接着进行捐赠,捐赠的东西可以包括钱、书籍、衣服或是献给山区孩子的一封交流信,最后达到将正能量传递你我他的目的。
    2.4提升德育教学课程在小学整个课程中地位:由于德育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加上应试
教育的长期压制,现今很多学校的皆存在德育课程被其他课程占据的现象,教师和学生从心理上对其忽略。因此,学校方面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提升德育教育课程地位,并动员全体师生进行应有的德育教与学。结束语:所谓德育,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向教育者传习一定的社会意识、社会规范,形成人们一定品德的行为”。小学是学生思想启蒙的阶段,接受的是最基础的教育,在此阶段进行德育教育对一个人整个人生阶段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来说皆存在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要以爱心温暖生心,让其自由发展。同时,要因势利导做好正能量传递工作。
   
    参考文献:
    [1]李自能.提高小学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a版,2015(6):47-47
    [2]李小玲.浅谈新时期如何贴近和加强小学的德育工作[J].亚太教育,2016(14)
    [3]刘书林.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对话教学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意义
    摘要:一般而言,情感具有可迁移性。学生对于老师所产生的那份情感如果能够迁移于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热情将会大大增强;如果能够迁移于行为,那么对于学生品质的培养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师加以模仿,所以对小学生开展对话教学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究对话教学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对话教学;小学;德育教学;意义探究
    1课堂对话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所谓对话教学是建立在老师与学生处于一个平等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师生的关系不平等,存在高低贵贱,那么对方就不会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进行表达出来。所以,对话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依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得以增强,教学质量随之得以提高。在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用这样一段情景:初
春时节,寒风依旧在不断地呼啸,一位衣衫褴褛,双目失明,无亲无故的老人就这样站在街头,手中举着写有“我什么也看不见”的纸牌,等待着其他人的同情与怜悯,可是最后,我们会同情地发现尽管老人有如此的境地与遭遇,仍没有得到硬币。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究竟是怎样的力量让老人最后得到了大家应有的同情?这一切要归功于一位诗人,他做的看似很简单,只是在那句话的前面加了四个字“春天到了。”顿时。情境就仿佛出现在学生的眼前,语言的魅力就在于此,仅仅一句话就可以帮助不幸的人收获应有的同情。这一句话道出了老人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对生命无限的渴望,所以老人才能最终收获大家的同情。本次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懂得如何才能更好地、更深刻地去理解爱,体会爱。老师在巡视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和学生展开交流,给予学生自信心,并适时地纠正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