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一:
专题名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心理健康教育》
题目:浅论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
、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
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
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4、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第四,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
论文二:
专题名称:《心理健康教育》
题目:从认清自我谈起
打开心灵枷锁,直面人生各种境遇,正视自己,让心扬帆起航。
心理健康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尤为重要,与人身发展息息相关。诚然,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人生路上一块重要的基石。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因此,在身处迷茫之时应该学会认清自己,才不会被所谓的命运左右。
WTO曾经提出21世纪关于人类健康的新概念,提及健康不仅仅包括身体的,也包括了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显然,心理健康有其重要性,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然而,现今社会中,有越来越多人受心理问题的威胁,尤其是大学生,成为了近年来心理健康的弱势体,或许面对家人的压力,或许是学习,又或许是社会的舆论,人际关系……一些大学生面对人才市场上就业的压力容易造成心理疾病。但是,更多人倾向于忽略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或者是不敢正视,因而没得到及时的开导,最后酿成了严重的后果,因此,为了
加强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我校开展了心理健康导论课,由富有经验的心理学教师担任主讲。
穆尔兹说:“无论何时,只要可能,你都应该“模仿”自己,成为自己。”做自己,做人生的主人。人贵有自知之明,能够良好适应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够充分地,正确地认识自我,一个如果只看到自己比别人好的地方,认为所有人都比不上自己,就会盲目乐观,妄自尊大;但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就会自卑,没有自信。能够正确认识评价自我的人不因挫折失败而全盘否定自我,也不因取得成绩而忘乎所以。能正视自己的不足,也能在胜利和成就面前保持清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不因别人的褒贬而轻易改变自己正确的看法,正确评价自己,不夸大,亦不妄自菲薄,做好自己,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认同自己。
正确的 认识自我是大学生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对于大学生而言,从生理上认识自我主要包括自己的性别,容貌,身高,体型和神经系统等方面。随着大学生生理发育逐步定型,一些学生对自己的仪表特征非常敏感,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能够正确的看待这些特点,因而出现一些心理困扰。所以无论如何,大学生应认同自己,不能随便否定自己,自己的高矮
胖瘦由先天决定,非人力所能改变的。从自我一时的发展来看,健康自我意识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完成的,所以大学生应该及时发现自己的自我意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努力的进行调整,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不断进行自我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呢?首先,通过认识他人认识自我。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尤其是和自,己年龄状况相类似的,会使个人产生关于自己能力,性格等的认识;其次,通过分析自己的行为活动来认识自我。通过认识自己行为活动的结果来间接的认识自我;最后,通过自我反思来认识自我,在空闲时或心烦时,努力静下心来回想自己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想,思考自己的优缺点,成功及失败的原因,对经历过的事进行再分析,这有利于正确认识自己。
作为大学生,其显著特点是必须自主独立,无论衣食住行还是学习,交友乃至认识社会和人生,都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及生活经验去思考,判断从而作出适宜的选择,采取恰当的行动。精神分析大师荣格曾经说过:“一切的财富和成就都源于杰出的智慧和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全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认可的形式去适应的一种心理状态。从紧张的高中生活转变为生活方式,社会环境,学习方式都有所不同的大学生活,面临着适应期,谁能更快融入大学,适应大学,谁就赢得了主动权,社会犹如一条船,
无论谁都要做好掌舵的打算,适应社会成为了大学生的必修课,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学会在社会中立足。
然而,面对种种不适应,还有如今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益强烈,人际关系日益复杂,如果不妥当处理这些关系,使自己及早适应现实生活,心理压力就会加大,情绪也会受到影响,难以用常态去看待身边的事物,不能融入集体,于是就可能会出现心理障碍。
亨利说:“ 人活着总是有趣的,即便是烦恼也是有趣的。”漫漫人生路,我们会面临各种压力和挫折,但我们要鼓起勇气面对这一切,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以一种积极心态笑对生活。一个能认清自我的人,不被外物所主导。因此要积极悦纳自我,乐于接受自己,喜欢自己,承认自己价值一种积极心理状态。第一,客观地分析自己,一旦遇到挫折和失败,能很快的从不愉快的状态中解脱出来;第二,能理智的看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冷静对待得失;第三,性情开朗,生活乐观,经常产生自豪,愉快和满足的情绪情感体验;第四,生活中始终保持自尊自爱自重,有理想并不断激励自己,培养积极悦纳自我的态度,积极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学会扬长避短,树立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态,以平常心看待胜败。如此,即便是烦恼,我们也能从容应对;即便有很多不如意事,我们也能笑看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