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向荣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清史稿·向荣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清史稿·向荣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清史稿·向荣传》原文及翻译清史稿
原文:
向荣,字欣然,四川大宁人,寄籍甘肃固原。以行伍隶提标,为提督杨遇春所识拔。
广西匪起,巡抚郑祖琛不能制。荣於旧将中最负时望,文宗特调为广西提督,倚以办贼。是秋至军,由柳州、庆远进剿,以达宜山、象州,连破贼於索潭墟、八旺、陶邓墟、犹山等处,贼氛稍戢。惟洪秀全等踞桂平金田,狡悍为诸贼冠。荣移兵往剿,贼以大黄江、牛排岭为犄角。咸丰元年春攻大黄分出诱战率总兵李能臣周凤岐合击大破之歼千数百人赐号霍钦巴图鲁……十一月,合攻永安,获胜,复原官。
初,荣所部湖南兵,因荣子继雄用事,军心不服,故武宣、象州之役战不力,皆归咎之。文宗排众议,仍加倚任,而调四川兵以易湖南兵。赛尚阿不知兵,专倚荣与乌兰泰。二人复不协,围永安久不下。荣建议缺北隅勿攻,伺贼逸击之。二年二月,天大雨,贼由北突出,进犯桂林。荣由间道驰援,先贼至,贼冒荣旗帜袭城,击走之。偕巡抚邹鸣鹤急治守具,屡出奇兵击贼城下,俘斩甚众。经月馀,援军集,贼乃解围北窜。诏嘉其保城功,已夺职复之,予议叙。贼由兴安、全州入湖南。荣顿兵桂林,为总督徐广缙论劾,褫职戍新疆。赛尚阿疏请暂缓发遣,令援湖南。九月,至长沙,破贼浏阳门外,又破之於见家河、渔网洲、岳麓山。至冬,围乃解。贼北窜,陷岳州,入湖北,进犯汉阳、武昌,官军遥尾之,莫敢击。赛尚阿、徐广缙先后罢黜,诸将无一能军。诏以荣屡保危城,缓急尚欲恃之,予提督衔,帮办军务,责援武昌。寻复授广西提督。
译文:
向荣,字欣然,是四川大宁人,离家乡太久,户籍寄托于甘肃固原。在军队中隶属于提标,被提督杨遇春所赏识提拔。
广西闹匪患,巡抚郑祖琛不能控制。向荣在旧部中最有威望,清文宗特意调任他为广西提督,
倚重他围剿匪患。这年秋天他到达军队,从柳州、庆远进剿,一直打到了宜山、象州,连续攻破了索潭墟、八旺、陶邓墟、犹山等地,叛军的势头稍稍收敛。只有洪秀全等人盘踞在桂平金田,狡猾凶悍是叛军中的最厉害。向荣领兵进剿,叛军凭借大黄江、牛排岭作为犄角。咸丰元年春天,向荣攻打大黄江,叛军分兵出击诱战,向荣率领总兵李能臣、周凤岐合击叛军,歼灭了一千几百人,朝廷赐予封号为霍钦巴图鲁……十一月,他们又联合攻打永安,又获得了胜利,他官复原职。
当初,向荣所带领的湖南兵,因为向荣的儿子向继雄掌权,军心不服,所以武官、象州之役战事不力,士兵们都归咎于向荣父子。文宗力排众议,仍然倚重任用他,而且调动四川兵来交换湖南兵。赛尚阿不懂军事,专门倚重向荣和乌兰泰。向荣和乌兰泰两人又不和,他们围攻永安很久都没有攻下。向荣建议在城池的北角留个缺口不攻打,等叛军逃跑的时候攻打他们。咸丰二年二月,天下大雨,叛军从北面突围,进犯桂林。向荣从小道驰援,比叛军先到,叛军冲着向荣的旗帜攻城,被向荣打跑了。偕同巡抚邹鸣鹤紧急准备守城的器具,屡次出奇兵攻打叛军到城下,俘虏斩首很从敌人。经过一个多月,援军汇集,叛军才解围向北逃窜。皇帝下诏嘉奖他保护城池有功,已经被撤的职务又恢复了,把他的政绩交相关部门核议、记录。叛军从兴安、全州进入湖南。荣顿兵桂林,被总督徐广缙弹劾,被剥夺职务发配
译文翻译
戍守新疆。赛尚阿上疏请求暂缓发配遣送,命令他救援湖南。咸丰九月,他到达长沙,在浏阳门外击破叛军,又在见家河、渔网洲、岳麓山击破敌军。到了冬天,湖南之围才得解。叛军向北逃窜,攻陷了岳州,进入湖北,接着叛军又进犯汉阳、武昌,官军远远地跟在敌军的队伍之尾,不敢攻击。赛尚阿、徐广缙先后被罢黜,诸将没有一个能领军。于是皇帝下诏,认为认为向荣屡次保住危城,处理事情有轻重缓急,(就不查办向荣了)还要依靠向荣解危急,授予他提督职务,办理军务,要求他救援武昌。不久他又被授予广西提督之职。
《清史稿·向荣传》
2、《清史稿·张勇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清史稿·张勇传》原文及翻译清史稿
原文:
张勇,字非熊,陕西咸宁人。善骑射,仕明为副将。顺治二年,英亲王阿济格师次九江,勇来降,檄令招抚,得总兵以下七百余人。时李自成将贺珍等分据汉中、兴安、固原诸地,窥西安。勇与副将任珍、马宁等御战,屡败之。大学士洪承畴视师湖广,勇请自效,诏奖其忠
勤,召诣京师。承畴亦荐勇智勇兼备,所部兵精马足,请移授经略右标总兵,上许之。勇入对,赐冠服、甲胄、弓矢,加右都督。勇将行,命内大臣索尼等传谕曰:“当今良将如勇者甚少。军务不可悬度,当相机而行,勿负才轻敌。”至军,佐承畴屡破敌。
康熙二年,以勇久镇甘肃,威名素著,属番詟服,命还镇甘肃。三年,加太子太保。西喇塔拉饶水草,号大草滩,厄鲁特蒙古乞驻牧於此。勇以其地当要隘,不容逼处,自往谕之,事遂寝。因请筑城其地,曰永固。旁建八寨,相联属为声势。十二年,吴三桂反,四川总兵吴之茂叛应之。十三年,三桂使招勇,勇执其使以闻。陕西提督王辅臣亦叛,勇督兵防御。辅臣招勇,勇斩其使,上嘉之,封靖逆侯..吴之茂屯乐门,分兵攻陷通渭。勇督兵道伏羌赴援,之茂兵溃。之茂收余众复战,勇勒兵冲击,之茂大败。勇与佛尼勒、进宝等尽平贼寨。十七年,准噶尔台吉噶尔丹兵入河套,厄鲁特部为所败,假道赴青海,阑入内地,勇驱令出塞。二十三年,闻青海蒙古游牧近边城,率兵赴丹山防御,至甘州,病笃。上闻,遣医并其子云翼驰驿往视。寻卒,赠少师,仍兼太子太师,赐祭葬,谥襄壮.。
勇身经数百战,临敌若无事,而智计横出,每以寡胜众。居恒恂恂退让,宾礼贤士。用人尽其材,其所甄拔,往往起卒伍为大将,良栋、进宝尤其著者也。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四十二》)
译文:
张勇,字非熊,是陕西咸宁人。擅长骑马射箭,在明朝官至副将。顺治二年,英亲王阿济格的军队驻扎在九江。张勇前来投降,下令让他招降安抚,招来了总兵及以下官兵七百多人。当时李自成的将领贺珍等人分别占据汉中、兴安、固原等地,窥视西安。张勇和副将任珍、马宁等人抵御作战,屡次打败了他们。大学士洪承畴到湖广两地督率军队,张勇请求到军中效力。皇帝下诏褒奖他的忠诚勤勉,召他回京师。洪承畴也推荐张勇,说他智勇双全,所率领的军队兵精马足,奏请调他担任经略右标总兵的职务,皇上应允了。张勇进宫面见皇上,皇上赐给他官帽官服、铠甲头盔、弓箭,加官为右都督。张勇要赴任时,皇上让内大臣索尼等人传达圣谕说:“当今像张勇这样优秀的将领很少。军中的事务不要凭空猜测,要看实际情况灵活办事,不要自负有才而轻视敌人。”到军中,辅佐洪承畴屡次打败敌军。
康熙二年,因为张勇曾长时间镇守甘肃,威名一向显扬,皇上命令他回去镇守甘肃。康熙三年,加官太子太保。西喇塔拉水草丰饶,号称大草滩,厄鲁特蒙古请求在这里定居放牧。张勇认为那个地区正当重要关隘,不容许靠近居住,所以亲自前去说明,这件事就停止了。张
勇趁机奏请在那个地区建造城池,叫永固。旁边建造八座营寨,互相联系,互为支援。康熙十二年,吴三桂造反,四川总兵吴之茂也叛乱响应他。十三年,吴三桂派人招降张勇,张勇抓了他的信使并上报朝廷。陕西提督王辅臣也反叛了,张勇率领军队防御。辅臣招降张勇,张勇斩杀了他的来使,皇上嘉奖张勇,封他为靖逆侯。吴之茂在乐门屯兵,分兵攻陷了通渭。张勇率兵取道伏羌赶去增援,吴之茂的军队溃败。吴之茂召集剩下的兵众再打,张勇率兵冲击,吴之茂被打得大败。张勇彻底平定了贼人的营寨。康熙十七年,准噶尔部吉噶尔丹的军队进入河套地区,厄鲁特部被他们打败,借道前往青海,擅自进入内地,张勇驱逐他们命令他们退出关塞。二十三年,张勇听说青海蒙古游牧部族靠近了边境城市,就率领军队赶赴丹山去防御。到了甘州,病重。皇上听说了,派遣御医和他的儿子张云翼驾乘驿马前往看视。不久张勇病逝,朝廷加赠他少师,并仍兼任太子太师,谥号襄壮。
张勇一生亲自参加数百次战斗,面临千军万马就像没事人一样,而智谋和计策百出,常常以少胜多。平时总是恭谨谦让,对贤能之人以礼相待。任用人才尽其所能,他辨别选拔的人,往往出身于一般士兵却最终成为大将,像赵良栋、王进宝是其中特别著名的两个。
《清史稿·张勇传》
3、《清史稿·施琅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清史稿·施琅传》原文及翻译清史稿
原文:
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衙口人。初为明总兵郑芝龙部下左冲锋。顺治三年,师定福建,琅从芝龙降。从征广东,戡定顺德、东莞......成功窜踞海岛,招琅,不从。成功执琅,并絷其家属。琅以计得脱,父大宣、弟显及子侄皆为成功所杀。
康熙元年,迁水师提督。时成功已死,其子锦率众欲犯海澄。琅遣守备汪明等率舟师御之海门,斩其将林维,获战船军械。三年,加靖海将军。七年,琅密陈锦负隅海上,宜急攻之。召诣京师,上询方略,琅言台湾计日可平。事下部议,寝其奏。因裁水师提督,授琅内大臣。二十年,锦死,子克爽幼,诸将郑国轩、冯锡范用事,内阁大学士李光地奏台湾可取状,因荐琅。上复拜琅福建水师提督,谕相机进取。二十二年六月,琅自桐山攻克花屿、猫屿、苹屿,乘南风进泊八罩。琅遣游击蓝理以乌船进攻,敌舟乘潮四合。琅乘楼船突入贼阵,流矢伤目,血溢于帕,督战不少却,遂取澎湖。克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克爽率属剃发,迎于水次,缴延平王金印。
台湾平。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人、弃其地者,琅疏言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并绘图以进,上命允行。琅又疏请克爽纳土归诚,应携族属俱诣京师。诏捷克爽公衔。人谓琅必报父仇,将致毒于郑氏。琅曰:“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吾所以衔恤茹痛③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三十五年卒于官,年七十六,葬惠安黄塘,赠太子太保。子世纶、世骠,自有传;世范,袭爵。
(节选自《清史稿·施琅传》,有改动)
[注]①郑成功(1624—1662)南明抗清、收复台湾的名将。父郑芝龙降清,他坚决反对,率兵入海。②施琅(1621—1696)清代将领,曾为明总兵郑芝龙部将。③衔恤茹痛:恤,哀伤;茹痛,忍受苦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