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诗历题辞》原文及翻译译文
《黄宗羲《诗历题辞》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黄宗羲《诗历题辞》原文及翻译译文
黄宗羲《诗历题辞》原文及翻译黄宗羲
原文:
余少学南中,一时诗人如粤韩孟郁上柱、闽林茂之古度、黄明立居中、吴林若抚云凤皆授以作诗之法。如何汉魏,如何盛唐,抑扬声调之间,规模不似,无以御其学力,裁其议论,便流入为中、晚,为宋、元矣。余时颇领崖略,妄相唱和。稍长,经历变故,每视其前作,修辞琢句,非无与古人一二相合者,然嚼蜡了无余味。明知久久学之,必无进益,故于风雅,意绪阔略。其间驴背篷底,茅店客位,酒醒梦余,不容读书之处,间括韵语,以销永漏,以破寂寥,则时有会心。然后知诗非学之而致,盖多读书,则诗不期工而自工。若学诗以求其工,则必不可得。读经史百家,则虽不见一诗而诗在其中。若只从大家之诗,章参句炼,而不通经史百家,
终于僻固而狭陋耳。
夫诗之道甚大,一人之性情,天下之治乱,皆所藏纳。古今志士学人之心思愿力,千变万化,各有至处,不必出于一途。今于上下数千年之中而必欲一之以唐,于唐数百年之中而必欲一之以盛唐。盛唐之诗岂其不佳,然盛唐之平奇浓淡,亦未尝归一,将又何所适从耶?是故论诗者但当辨其真伪,不当拘以家数。若无王、孟、李、杜之学,徒借咀嚼之力以求其似,盖未有不伪者也。一友以所作示余,余曰:“杜诗也。”友逊谢不敢当。余曰:“有杜诗,不知子之为诗者安在?”友茫然自失。此正伪之谓也!余不学诗然积数十年之久亦近千篇乃尽行汰去存其十之一二师友既尽孰定吾文但按年而读之,横身苦趣,淋漓纸上,不可谓不逼真耳。
(选自《黄宗羲诗文选译》,有删减)
译文:
我年轻时在南中学习,当时的诗人如广东韩孟郁名上柱的、福建林茂之名古度的、黄明立名居中的、吴地林若抚名云凤的,都曾把作诗方法传授给我。怎样是汉魏,怎样是盛唐,如在抑扬顿挫声调之间,模仿得不像,无法驾驭学力,剪裁议论,就会流为中晚唐诗,为宋元诗
了。我当时颇能领略大概,妄相唱和。年龄稍大后,经历了变故,每每看自己以前的诗作,觉得修饰词藻雕琢章句上,不是没有一两分和古人相合的,但总的讲,味同嚼蜡,一点没有味道。明知长久学下去,必定没有长进,所以对于作诗一事,就心绪淡漠了。其中在驴背上船篷下,在小旅店里,酒醒梦回,在不能读书的地方,有时搜括诗句,来消磨长夜,破除寂寥,却时时有所领会。这样以后(才)知道学诗不是光靠学习就能获得,大概要多读书,那么作诗不求工巧然而会工巧。假若想靠学来求工巧,那必定做不到。读经史百家,虽然看不到一首诗而诗就在其中。如果只在大名家的诗里,模拟章法提炼字句,却不通晓经史百家,终免不了狭僻固陋的毛病。
诗道很广,一人的性情,天下的治乱,都藏纳在其中。古往今来志士学人的心思愿力,千变万化,各有独到之处,不必出于一途。如今上下几千年中却一定要用唐诗来划一,在唐代几百年中又一定要用盛唐来划一。盛唐的诗不是不好,但是盛唐诗中或平或奇、或浓或淡,也未尝归于划一,那又将跟从哪一种呢?所以论诗的只应辨别它的真伪,而不应拘泥于家数派别。假若没有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的学识只是借助玩味的工夫来求得相似,大概没有不虚假的。有一位朋友把他所写的给我看,我说:“是杜诗。”朋友谦逊地辞谢说不敢当。我又说:“有杜诗,但不知您的诗在哪里?”朋友听了,茫然若失。其实这正是所谓“伪”啊!我没有很
好学诗,但是积几十年之久也有近千首诗,于是尽量淘汰,留存十分之一二。老师朋友都已去世,谁能裁定我的文字?只是按年代先后读下去,置身苦趣之处,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纸上,不可以说不逼真了。
黄宗羲《诗历题辞》
2、《诗谳》原文及翻译译文
《诗谳》原文及翻译聊斋志异
原文:
青州居民范小山,贩笔为业,行贾未归四月间,妻贺氏独居,夜为盗所杀是夜微雨,泥中遗诗扇一柄,乃王晟之赠昊蜚卿者晟,不知何人;吴,益都之素封与范同里,平日颇有佻达之行,故里党共信之郡县拘质,坚不伏,惨被械梏,诬以成案驳解往复,历十余官,更无异议
周元亮先生分守是道,录囚至吴,若有所思因问:“吴某杀人,有何确据?”范以扇对先生熟视扇,便问:“王晟何人?’’并云不知又将爰书④细阅一过,立命脱其死械,自监移之仓范力争之,怒日:尔欲妄杀一人便了却耶,抑将得仇人而甘心耶?”
疑先生私吴,俱莫敢言
先生标朱签,立拘南郭某肆主人主人惧,莫知所以至则问日:“肆壁有东莞李秀诗,何时题耶?,,答云:‘‘旧岁提学案临,有日照二三秀才,饮醉留题,不知所居何里”
遂遣役至日照,坐拘李秀数日秀至,怒日:“既作秀才,奈何谋杀人?”秀顿首错愕,日:无之!”先生掷扇下,令其自视,日:“明系尔作,何诡托王晟?”秀审视,日:“诗真某作,字实非某书,,日:“既知汝诗,当即汝友谁书者?’’秀日:“迹似沂州王佐”乃遣役关拘王佐佐至,呵问如秀状佐供::此益都铁商张成索某书者,去晟其表兄也“先生曰“盗在此矣”执成至,一讯遂伏
先是成窥贺美,欲挑之,恐不谐,念托于吴,必人所共信故伪为吴扇,执而往,谐则自认,不谐则嫁名于吴,而实不期至于杀也逾垣入,逼妇妇因独居,常攀刃自卫既觉,提成衣,操刀而起成惧,夺其刀妇力挽,令不得脱,且号成益窘,遂杀之,委扇而去
三年冤狱,一朝而雪,无不诵神明者,然终莫解其故后邑绅乘间请之,笑日:“此最易知细阅爰书,贺被杀在四月上旬,是夜阴雨,天气犹寒,扇乃丕垒之塑!凯查坚垫之时,反携此以增
累者?其嫁祸可知向避雨南郭,见题壁诗与箑头之作,口角相类,故妄度李生,果因是而得真盗”闻者叹服
[注]①谳(yan):审判定罪②素封:指无官位的富裕之家③分守是道:周元亮在清康熙年间曾任山东青州海防道④爰书:记录囚犯供辞的法律文书⑤箑(shd):扇子
译文:
青州有个居民叫范小山,以贩笔为职业,在外地经商没有回家这年四月,他的妻子贺氏一个人在家生活,一天夜里被凶犯杀死这天夜里下了小雨,泥里遗留下一把题诗的扇子,是王晟赠送给吴蜚卿的王晟,不知道是什么人;吴蜚卿,则是益都的大财主,和范小山是同乡,日常行为很不检点,所以乡邻们都相信是他杀了人郡县府将他拘捕审问,他坚决不认罪,惨遭酷刑,被屈打成招定了案经地方和上级机关反复审理,历经十几个官员之手,都没有不同意见
周元亮先生补为山东青州海防道,复审在押囚犯到了吴蜚卿时,像是有些想法于是问道:“判吴某杀人,有什么确凿的证据吗?’’范小山拿诗扇来回答周先生仔细看了看扇子上的字迹,便问道:“王晟是什么人?”大家都说不知道他再把记录供词的案卷拿来细读一遍,立刻命令脱掉
吴蜚卿死牢的枷,由关押死刑犯的内牢移到关押一般犯人的外监范小山强力争辩,周先生生气地说:“你是想随便杀掉一个人就了结了呢,还是想到真正的仇人才甘心呢?”大家都怀疑周先生偏袒吴蜚卿,可都不敢说出口
周先生写好朱签,立即拘拿城南某店铺的主人那主人很害怕,不知道为什么抓他到了衙门,周先生就问他说;“你店铺的墙上有东莞李秀的题诗,那是什么时候题写的?”店主回答说:去年提学使来这里主持科考,有来自曰照的两三个秀才,喝醉酒留下了题诗,不知道他们住在哪里”于是派遣差役到日照县去,拘捕李秀质对几天后李秀被带到,周先生发怒说:‘‘你既然做了秀才,怎么还去谋划杀人呢?”李秀连忙叩头,十分吃惊,说:没有这回事!周先生把扇子扔给他,让他自己看,说:“明明是你作的诗,为什么要假托王晟呢?李秀仔细看过,说道:“这上面的诗确实是我作的,字则确实不是我写的”周先生说:既然知道你的诗,这人一定是你的朋友是谁写的呢?”李秀说:“从字迹上看像是沂州人王佐写的于是就派遣差役发公函拘捕王佐王佐到后,像审问李秀时一样审问他王佐供称:这是益都做铁货生意的张成求我写的,他说王晟是他的表哥”周先生说:“凶犯在这里了”把张成抓来,一经审问他就认了罪
在这之前,张成看到贺氏很漂亮,就想去挑逗她,又担心事情不顺利,就想着如果假冒吴蜚
卿,大家一定都相信所以他就假作了一把吴蜚卿的扇子,拿着它去贺氏家,打算如果事情顺利自己就承认下来,若是不川页利就嫁祸给吴蜚卿,但确实没有想到会到杀人的地步那夜他而过,逼迫贺氏贺氏因为独居,一直准备着一把刀来自卫她发觉之后,抓住张成的衣服,拿着刀站起来张成很害怕,夺下了她的刀贺氏用力抓着他,不让他脱身,并且大声呼叫张成这时更加窘迫,就把贺氏杀了,丢下扇子离去
沉积三年的冤案,一下子得以昭雪,人们没有不称赞周先生断案神明的,但终究这其中的缘故后来本地士绅趁空向周先生请教,周先生笑着说:“这是很容易明白的细读了供词案卷,贺氏被杀在四月上旬,当夜又是阴雨天,天气还比较冷,这时扇子不是急用的东西,哪里有在忙迫的时候,还要携带着扇子来增加拖累的道理呢,想用它嫁祸于人是显而易见的我曾经在城南避过雨,看到那酒店题壁之诗和这扇子上的诗,口气相似,所以姑且猜测是李生所为,果然通过这一点而捕获了真凶”听到的人都很叹服周先生的才智
《诗谳》
3、《李贺作诗》原文及翻译译文
《李贺作诗》原文及翻译新唐书
李贺作诗
原文: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铈①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②笔辄就如素构,自名曰《高轩过》③。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④,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⑤程课⑥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⑦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女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新唐书》
译文:
李贺,字长吉,是郑王的后代,七岁就能写文章,韩愈、皇甫湜开始听到还不相信,到他家时,让李贺写诗,李贺提起笔马上就能写好,并且就像早已构思好的一样,他自拟题目为《高轩过》,二人大吃一惊,李贺因此而出名。
译文翻译
(李贺)长得单薄削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能快速写出诗文来。每天清晨太阳刚刚初升时,就骑着一头瘦弱的马,带着一个小书童,背着破烂不堪的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诗句,就写下来投入锦囊中。不曾有过先确定题目再写诗的事,就像其他牵强附和旧章法的人。等到晚上回来,就整合成一首诗。若非大醉时或吊丧的日子他都是这样,过后也不怎么反省这样做对身体的伤害。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见写的稿子很多,就心疼嗔怪道:“这孩子啊,要呕出心血了才罢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