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章楶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章楶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宋史·章楶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章楶传》原文及翻译宋史
原文:
译文翻译章楶,字质夫。祖频,为侍御史,忤章献后旨黜官。仁宗欲用之,而卒。襄以叔得象萌,为孟州司户参军应举入京,闻父对狱于魏,弃不就试,驰往直其冤。还,试礼部第一。元祜初,以直龙图阁知庆州。时朝廷戢兵,戒边吏勿妄动,且捐落芦、安疆等四砦予夏,使归其永乐之人。夏得砦益骄。楶言:“夏嗜利畏威,不有惩艾,边不得休息,宜稍取其土疆,如古削地之制,以固吾圉。然后诸路出兵.据其要害,不一再举,势将自蹙矣。”遂乘便出讨,以致其师,夏果入围环州。楶先用间知之,遗骁将折可适伏兵洪德城。夏师过之,伏兵识其母梁氏旗帜,鼓噪而出,斩获甚众。又预毒于牛圈潴水,夏人马饮者多死。召权户部侍郎。绍圣初,知应天
府。哲宗访以边事,对合旨,命知渭州。至即上言城胡芦河川,据形胜以逼夏。乃以三月及熙河、秦凤、环庆四路之师,阳缮理他堡壁数十所,自示其怯。或以楶怯,请曰:“此夏必争之地,夏方营石门峡,去我三十里,能夺而有之乎?”楶又阳谢之,阴具板筑守战之备,帅四路师出胡芦河川,筑二城于石门峡江口好水河之阴,赐名平夏城、灵平砦。夏统军嵬名阿埋、西寿监军妹勒都逋皆勇悍善战,楶谍其弛备,遣折可适、郭成轻骑夜袭,直入其帐执之,尽俘其家,虏馘三千余、牛羊十万,夏主震骇。哲宗为御紫宸殿受贺,进阶大中大夫。楶在泾原四年,凡创州一、城砦九,荐拔偏裨,不间厮役。至于夏降人折可适、李忠杰、朱智用,咸受其驭。夏自平夏之败,不复能军,屡请命乞和,哲宗亦为之寝兵。楶立边功,为西方最。徽宗立,逾年,卒,谥曰庄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七》)
译文:
章楶,字质夫。祖父章频,担任侍御史,因为违逆章献太后的旨意而被免官。仁宗亲政后,想要重新起用章频,但他已经去世。章粢因为章得象的官荫,担任孟州司户参军。他乡试之后进京考试时,听说父亲入狱,正在河北魏县对质,于是放弃考试,赶赴魏县申诉冤情。回
来后,参加礼部考试,得了第一名。元祐初年,章粢以直龙图阁的身份出任庆州知府。当时朝廷主张停止军事行动,告诫边疆将领不要轻举妄动,并将葭芦、安疆等四寨割让给西夏,让他们归还永乐的人。西夏得到四寨后更加骄横。章粢提出:“西夏贪图利益畏惧声威,如不给予惩罚,边境得不到休养生息,应当逐步蚕食西夏疆土,像古时削地之制一样,来巩固边境。然后派各路出兵,扼守要害之处,多发动几次攻势,西夏必定趋于灭亡。”章粢于是趁着有利的时机出兵征讨,以引诱敌军,西夏果然大举包围环州。章粢事先已通过间谍得知消息,派遣猛将折可适埋伏精兵在洪德城里。西夏军队经过时,伏兵辨认出梁太后的旗帜,擂鼓呐喊着冲出,斩杀缴获很多。又预先在水里放毒,西夏人马饮水,死伤很多。(此役之后,)章粢代理户部侍郎。绍圣初年,任应天知府。宋哲宗咨询章粢应对边境形势的良策,应对合乎皇上的心意,让他担任渭州知府。章粢到任后马上上奏提出在胡芦河川筑城堡,占据有利地势逼迫西夏。章粢于是率领三月及熙河、秦凤、环庆四路军队,表面上修理别的数十座城堡,佯示怯弱。有人认为章粢害怕,请战说:“这是西夏必定争夺的战略要地,西夏刚好在石门峡扎营,距离我们三十里,可以夺取并占有它吗?”章粢又假装道歉,暗中准备修筑城墙和守城作战的装备,率领四路兵马出胡芦河川,在石门峡江口好水河南边筑两座城池,起名叫平夏城和灵平寨。西夏统军将领嵬名阿埋、西寿监军妹勒都逋都彪悍凶猛、骁勇善战,
章粢通过间谍得知其军戒备不严,命折可适、郭成率骑兵轻装在晚上偷袭,直入大营擒获嵬名阿埋、妹勒都逋,抓住了他们全家,并俘获夏军三千余人,缴获牛羊十万头,西夏君主十分震惊。哲宗接到捷报,亲到紫宸殿受贺,升任章粢为大中大夫。章粢在泾原为帅四年,共创设一州、九城,举荐、拔擢人才,不问出身。西夏降将折可适、李忠杰、朱智用等将领都被他任用。西夏自从平夏城之败,不再能出兵,多次求和,哲宗亦停战休兵。章粢在这一时期建立的军功,是西方边境最大的。徽宗继位,第二年,章粢去世,谥号为庄简。
《宋史·章楶传》
2、《宋史·王禹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王禹偁传》原文及翻译宋史
原文: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人。世为农家,九岁能文。端拱初,太宗闻其名,召试,擢右拾遗、直史馆,赐绯。即日献《端拱箴》以寓规讽。
二年,亲试贡士,召禹偁,赋诗立就。上悦曰:“此不逾月遍天下矣。”即拜左司谏、知制诰。是冬,京城旱,禹偁疏云:“今旱云未霑,宿麦未茁,民饥可忧。望下诏直云:非宿卫军士、边庭将帅,悉第减之,上答天谴,下厌人心,俟雨足复故。’臣朝行中家最贫,奉最薄,亦愿首减奉,以赎耗蠹之咎。”
未几,判大理寺,庐州妖尼道安诬讼徐铉,道安当反坐,有诏勿治。禹偁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坐贬商州团练副使。屡献讨李继迁便宜,以为继迁不必劳力而诛,自可用计而取。谓宜明数继迁罪恶,晓谕蕃汉,垂立赏赐,高与官资,则继迁身首,不枭即擒矣。其后潘罗支射死继迁,夏人款附,卒如禹偁言。
至道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孝章皇后崩,迁梓宫①于故燕国长公主第,臣不成服。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坐谤讪,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初,禹偁尝草《李继迁制》,送马五十匹为润笔,禹偁却之。及出滁,闽人郑褒徒步来谒,禹偁爱其儒雅,为买一马。或言买马亏价者,太宗曰:“彼能却继迁五十马,顾肯亏一马价哉?”
真宗即位,复知制诰。咸平初,预修《太祖实录》,直书其事。时宰相张齐贤、李沆不协,意禹偁议论轻重其间。出知黄州,尝作《三黜赋》以见志。其卒章云:“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
虽百谪而何亏!”
四年,州境二虎斗,其一死,食之殆半。鸡夜鸣,经月不止。冬雷暴作。禹偁手疏引《洪范传》陈戒,且自劾;上遣内侍乘驲②劳问,醮禳③之,询日官,云:“守土者当其咎。”上惜禹偁才,是日,命徙蕲州。禹偁上表谢,有“宣室鬼神之问,不望生还;茂陵封禅之书,止期身后”之语。上异之,果至郡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二》)
译文: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人。祖上世代以耕田为业,(但他)九岁就能作文。端拱初,太宗听说他的才名,召来面试,提拔为右拾遗,让他在史馆任职,赐给他红的官服(赏穿红袍)。当日他就献上了《端拱箴》,在文中寄寓了规劝之意。
二年,皇帝亲自面试贡士,召考禹偁,禹偁很快就作出诗来。皇帝高兴地说:“不超过一个月,天下人就都知道他的才名了。”于是任命他为左司谏、知制诰。这年冬天,京城大旱,禹偁上书说:“现在大旱无雨,冬小麦无法茁壮生长,百姓将面临饥荒,令人担忧。希望皇上下
诏明确规定:‘除了宿卫军士、边庭将帅,其他官员都按等第减少俸禄,于上是对上天的谴责的回应,在下能够安抚民心,等到雨水充沛时,再恢复原来的俸禄。’我是朝臣中家庭最贫困、俸禄最微薄的,我自愿首先减少俸禄,来抵偿我耗费损害(民财)的过错。”
没过多久,禹偁兼任大理寺卿,庐州妖尼道安诬告徐铉,道安本当因诬告被处以刑罚,但皇上下诏赦免道安。禹偁违抗君命,上疏极谏,坚持为徐铉洗清罪行,请求治道安的罪,他因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禹偁多次提出讨伐李继迁的灵活的计策,认为继迁不必用武力征讨,本来就可以用智谋来制服他。提出应当明确地列出继迁的罪恶,告诉给蕃汉的百姓,并明示(制服继迁的人)将赐予重赏和高位,那么不用亲自动武就能擒获继迁了。之后潘罗支射死继迁,夏人归附宋朝,最终确如禹偁所言。
至道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孝章皇后驾崩,把她的灵柩迁往已故的燕国长公主的府第中,臣都不穿孝服。禹偁与门人说,皇后曾经母仪天下,应当遵循旧礼(置办丧事)。因此被认为犯了诽谤罪,被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初,禹偁曾经起草《李继迁制》,李继迁送给他五十匹马作为润笔费,禹偁拒绝了。等到在滁州做官时,闽人郑褒走路来拜见他,禹偁喜欢他的儒雅之气,买了一匹马送给他。有人说他买马少给了马钱,太宗说:“他能拒绝继迁的五十匹马,难道会少给买一匹马的钱?”
真宗即位,禹偁又官居知制诰。咸平初,他参与修订《太祖实录》,照实书写本事。当时宰相张齐贤、李沆不和,他们认为禹偁在书中的议论有所偏向。禹偁(因此)被贬官到黄州任知府,曾写下《三黜赋》来表达自己的心志。文末写道:“身体受辱,但道德操守却没有改易,那么即使屡遭贬谪,又有什么可损失的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