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母爱的作文评语
【篇一:父母的爱作文评改教学设计】
《父母的爱》作文评改教案
通关小学  鲁宏萍
教学目标:
1、按作文要求正确评改作文
2、通过作文评改,提高作文能力。
3、借此习作增进与父母的了解,体会父母的爱。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针对着父母的爱展开了讨论,交流,并完成了一篇习作 ,这节课我们来评改作文。
二、总结本次习作情况 。
有四分之一的同学写得具体生动有条理,说出了心里话,感情真挚。大多数同学能把心里话说清楚,也有条理,但不够具体生动,动作描写不细化、语言描写不感人、神态描写不生动。不能够充分表达父爱、母爱的伟大,不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少数的同学写得较差,有的写的心里话是无理要求,而且没有真实生动的事例。有的只有事情,没有过程,有的文章段落不清楚,甚至只有中间部分,没有开头和结尾。希望通过这节课的评改,每个同学的习作质量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俗话说,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望大家在这节课中,好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 下,改出美妙的文章来。大家有信心吗?
三、归纳、回忆作文评改方法:
初评:标点符号、词句正确,句子通顺,段落分明。 深评:(1)
重点是否抓住了, (a、是不是写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b、是不是表达了真情实感) (2)在表达文章中心上是否运用了恰当作文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3)是否运用了好词佳句和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
四、提出任务。
这次习作评改的重点是: 1、题目是否恰当,紧扣中心, 2、重点是否抓住了,要不要补充。(是不是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是不是表 达了真情实感,) 3、标点、词句正确,句子通顺,段落分明。 4、在 表达文章中心上是否运用了各种作文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5 、是否运用了好词佳句和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五、作文评改:
1、欣赏佳作片断,师生共同评议。 (选择 1 位学生的习作片断,进行欣赏, 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2、同桌互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 不足
3、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
改;订正同学、老师修改中指出的问题。
六、作文欣赏。
1、各组选代表到台前演读。
2.其余学生评选最佳作品。
七、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分享了各自习作成功的同时,也体会了来自父母 亲不同角度的爱。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与爸爸、妈妈多一份沟通,多一 份理解,多一份体贴,多一份关怀,把握住在我们身边的那一份幸福。
板书设计
习作:父母的爱
题目恰当, 抓住重点,是否要补充,关于父爱的文章
词句正确,段落分明,运用各种描写方法运用好词佳句和修辞手法 .
【篇二:关于“作文评价”】
关于“作文评价”
  徐飞:当前,人们对作文教学质量普遍不满,大多集中在教师的指导不力上,这是无可非议的,毕竟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的核心。但如果仅仅将目光聚焦在作文指导上,就不可能使作文教学有真正意义上的突破与提高。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作文评价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应对“作文评价”重新审视,充分发挥它对作文教学的积极作用。
赵飞:是的。平日作文教学中,教师的眼光更多时候是投射在作文技法指导上。教师技法指导到位,学生的习作水平也会上一个台阶。可很多时候我们是“灯下黑”,重视写作前的指导,重视过程中的升格,也重视写作后的修改,往往忽略的是对其精准的评价。精准有力的评价不但是对文章的“去弊”,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作文指导。重新修正作文指导与评价的关系,让我们对学生的作文有一个全面的把脉,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全新的认知角度,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作文指导和评价相处与互相分离的状态,这是一种不健康的作文教学,需要思量、改变。
教师在作文评价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一结果引起我的思考。不难发现,那些能准确判分的教师大多教学成绩优异,而在作文判分上有较大偏差的教师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上基本属于无为状态,所带班级的作文成绩也不够理想。
赵飞:作文评价应该直指写作的核心,在评价地位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要一改过去裁判教练的身份,努力让自己走向学生,成为一位合作者,同行人。 在评价形态上属于动态的,而不是静态,关注不单单是唯一的文本,更多的是回溯到学生写作时那一刻思维、体验、知识储备环节,只有这样评价才不再是终极目标,而是给学生写作再一次补充能量,是处于学生习作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该对作文评价的功能重新界定,至于着眼文本还是人本,我想应是根据文章具体情况而定。
徐飞:作文评价本应对学生作文起到纠偏、引领作用,但事实是多数学生并没有从教师的评价中获得作文的有益启示,主要原因出在教师的作文评价上。我们不妨来看两位老师对同题作文《记得那一次出发》的评语。
甲老师:作者记叙的这一次出发,饱含着父女间心照不宣的默契和深情。“我”忙于课业,父亲忙于工作,一次失望的谈话,一次未成功的“出发”,触发了“我”对父爱的渴望,于是,父
女两人心照不宣,放下纸笔,出发散步。作者用质朴的语言将两次出发勾连,表现了父女亲情。
乙老师:一波三折是本文的最大亮点。小作者从“坚定”写到“畏缩”写到“后悔”
再写到“坚定”,情感认识层进变化,有较强的吸引力。
心理描写准确细致,且合乎环境,自然合理。本文明以登山为本,实为书写人生之思;以自己昨日之“败”,启他人或自己的今日之勇,有一定的哲理的高度。
对比手法爸爸、妈妈的形象与“我”对照写来,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语言比较质朴,但略显粗糙单薄。
甲乙两位老师的评语属于典型的两种风格。甲老师的评价侧重于文章内容层面的阐述,而乙老师的评语则自觉关注了文章写作层面的特点。简单说,甲老师关注的是“写什么”,而乙老师更关注了“怎样写”。
作文评价,折射出教师的作文教学观。作文教学,应重在“怎样写”上发力,但也不能滑向技
术主义的窠臼,而应是技术与人文的共舞。因此,作文评价不能仅仅停留于文章内容层面的评析,而应该由内容而转入到对结构、技法的评判。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评价时,不仅关注学生的作文结果,还要反推学生的写作过程,揣测他们在作文过程中的所思、所感,如此,才能使作文评价切中肯綮。
赵飞:我很有同感。教师在作文评价时常常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替代学生的体验。如我在指导学生习作时,看到这样一段话:
后来啊!我和爸爸妈妈来到苏州,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它似乎不需要等待,我也慢慢习惯了它的节奏,在忙碌中忘记了家乡。
我在读这段话的时候,情感上有了共鸣,给予了这篇文章很好的评价,并且写到:“你的体验是我内心的疼痛,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在忙碌中丢失了自己的家乡。”看似很真,也是实在的呈现,但有有一次和这个学生无意中谈话得知,她对目前生活的这个城市很是喜欢,并不觉得节奏快,反而是认为城市的变化让她开心,家乡好像给自己没有多大印象,这里就是自己的故乡。又问为什么作文里有这样的一种情愫在里面,她笑着淡淡的说,你们大人不是经常说城市节奏快,在外乡时常想念老家,所以我就按照你们的想法去写了。
批阅中,我们都用自己的情感来衡量和映照学生作文中的情感,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变得只剩下泛滥的抒情、空乏的喻理,而学生自己内心细微的情感舒展却是那样的寡淡。
徐飞:是的,作文评价应该坚守学生立场。同时,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活,教师的作文评价应克服套板化、随意化的倾向,增强评价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思想健康”、“中心突出”、“情感真实”、“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材料丰富”、“语言流畅”等评价虽然正确,但缺少针对性和个性化,对学生的再度写作的指导性不强。评价如果是些“正确的废话”,自然激不起学生关注作文评语的热情,也不能使学生从作文评价中获得写作启示。作文评价应能准确击中学生作文的命脉,肯定其优点,也要准确揭示其不足,最好还能开出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