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优秀教案第【1】篇〗
《父爱之舟》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是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全文围绕“父爱”这一中心,写出了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怀念和对父亲的深深感激之情。全篇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呼应。“父爱之舟”既指姑爹的渔船,也指父亲的爱,两者融为一体。《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高年段的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意在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的情感态度。本设计着眼于选材,从默读入手,引导学生发现父爱的伟大与深沉。教学中紧紧抓住“小舟”这一主线,贯穿全文,把种种往事连为一体,让父爱与小舟水融。通过启发学生思考,随着“船来船往”,“我”的感受也在变化,“我”和“父亲”的感情也层层深化,直到最后写出“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的感想,从而顺利揭示出文章主题。在写作方面引导学生体会以小见大的方法来刻画人物,感受文章的魅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作者资料并制作生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阅读朱自清的《背影》。
课时安排
2课时。关于父爱的文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1.设置情境:同学们,你们坐过船吗?坐过小渔船吗?见过有人坐小渔船去参加考试吗?
2.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主人公就是坐着渔船外出求学的,而一路保护他、给他撑船的就是他的父亲,所以本文的标题就叫做“父爱之舟”。(板书:父爱之舟)下面就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看一看这条“父爱之舟”上到底承载着多少动人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感情上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二、突破字词,扫清障碍
1.教师出示会认字的生字卡片,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读生字词。
2.检查学生读音情况,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
比如:“冤枉”中的“枉”字,单字读wǎnɡ,在本词语中读轻声;“栈”读zhàn,不读jiàn;“跷”读qiāo,不读qiào;“茧”读jiǎn,不读jiǎnɡ;“偏僻”的“僻”读pì,不要读成bì;“枕、暑、煮、嘲”读翘舌音。
3.结合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朦胧”“磨灭”等词语的意思。
预设:
朦胧:不清楚;模糊。
客栈:设备简陋的旅馆,有的兼供客商堆货并代办转运。
冤枉:不值得;吃亏。
恍恍惚惚:(记得、听得、看得)不真切;不清楚。
启迪:开导;启发。
磨灭:(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时期逐渐消失。
4.教师出示会写字的生字卡片,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写生字。
5.教师重点指导写好“考”“席”“糖”“屑”四个字。
6.学生自主交流剩余生字的写法。
“毕”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十”要托住上部。
“陪”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左边部首要写的细一些。
“疼”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外面的“疒”要写得大一些;里面的“冬”要写周正。
“煮”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灬”要把上面的“者”托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加上课堂上的练习以及老师的指导,基本上可以将课文中的生字部分突破,为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也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三、了解作者,理清脉络
1.作者简介:吴冠中,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师从李超士、常书鸿及潘天寿等学习中、西绘画。毕业后赴法国留学,进修油画、学习美术史。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油画作品主要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周庄》等,文学著作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在每个自然段的段首标上数字,思考:全文采用了什么叙述方法?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全文一共描写了“我”和父亲的几件事?
预设:
全文采用了倒叙的方法。先写了昨夜“我”仿佛做了一场梦,后写了梦中“我”和父亲的陈年往事,最后写了“我”梦醒后泪湿一片。(这几个问题难度不大,不必浪费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可以直接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