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5篇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1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感受美丽的景。
  3在诵读和学习中体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检查导入
  1师生利用课文内容对对子。如:师说“古”,生对“今”,师说“严寒”,生对“酷暑”等。
  2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指名生认读。
  3师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这课文的有趣之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理解内容,体会对称之美
  1学习第1小节。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
  (2)鼓励学生出这一小节中对称的词语,指名生交流,师适时板书:古—今,圆—方,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3)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这几组词语的意思,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适时出示图片(冰天雪地烈日当空春暖花开秋高气爽的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师适当补充资料,向学生解释在古人的眼中,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像一口倒扣的大锅扣在地上,从而理解“圆对方”指的是古人对世界的认识。
  (4)引导学生发现相对词语的特点:“古今”都是表示时间的;“圆方”表示的都是形状;“严
寒酷暑春暖秋凉”都是描写春夏秋冬季节特点的。从字数上来说,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
  (5)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这一小节主要写的是什么(主要写的是四季特点)。
  (6)生有节奏地朗读第1小节。
  2学习第2小节。
  (1)生自由朗读第2小节,交流第2小节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根据省的交流师板书:晨—暮;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
  (2)鼓励学生在学习第1小节对称词语的基础上,说说这些词语是如何对称的。
  (3)指名生交流,师适当:“晨暮”指的是早晨和傍晚,描写的是时间;“雪霜”是同一类的自然现象;“和风细雨”描写的是天气现象,“朝霞”和“夕阳”分别是早晨和傍晚的自然景观,都是一类事物。
  (4)在交流的过程中,师相机出示“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的图片,给予学生直观感受,
使其进一步体会同类词语的相关性。
  (5)生齐读第2小节,说说这一小节描写的是什么(主要描写的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3学习第3小节。
  (1)生自主朗读第3小节,与同位轻声交流哪些词语是对称的。一年级教学反思
  (2)指名生交流汇报,师出示“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图片,使学生可以直观感受美丽的景,体会词语的对称性。
  (3)指名生朗读第3小节,读出句式的对称节奏。引导学生说说这一小节主要描写的是什么(主要描写的是美丽的自然景)。
  4回顾全文,游戏巩固。
  (1)生再次自由朗读全文,并与同位合作练习朗读,读出句式的对称和节奏的变化。
  (2)指名生朗读,师生共同点评。
  (3)游戏巩固:朋友。教师把“古”“今”“圆”“方”“严寒”“酷暑”等文本中出现的24个词语卡片分发到学生手中,一生手持词语卡片说:“我是,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到卡片“今”的同学站起来回答:“我是,你的朋友在这里。”以此类推。
  5全班有节奏地齐读儿歌练习背诵。
  三自主创编,拓展提升
  1师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内容,无论是词语的意思还是字数都具有对称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其实汉语中这样的词语还有许许多多,我们也来学着课文的样子,自己编一段儿歌吧!
  2出示创编要求:
  (1)第一句是一字词对一字词,第二句是二字词语对二字词语。
  (2)所编的这段小儿歌是围绕同一类事物的。
  3生自主创编,轻声朗读,并与同位交流自己的作品。师巡视了解创编情况。
  4指名生交流自己创编的小儿歌,师生共同,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对于学生创编的作品,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只要能体会到对偶的手法即可,不宜要求过高。
  5师:同学们,其实古代的小朋友在上学的时候也要学习对对子,从一字对二字对三字对到四五六七字对,越对越长,而且对子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一位叫李渔的大学问家,还编了一本专门对对子的书,叫《笠翁对韵》(出示《笠翁对韵》书本图片),大家课后阅读。
  四课堂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对对子不仅好玩有趣,而且还能学到很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能更多地关注到这种对称的词语和句子,在朗读中感受语文学习的神奇和有趣。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2
  《我多想去看看》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
感情。
  这节课的教学我以“情”贯穿全文,以“情”为导线,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感受到小男孩迫切想去北京的心情。具体做法是:
  一通过多媒体的展现,激发学生的情感。
  虽然平日里,我们学校也有升旗仪式,但孩子对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也许是陌生的。因此,我们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天安门广场升旗的雄伟壮观场面,让孩子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的热爱国旗的感情。如:当我播放录象“升国旗”的时候,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哇!”可惜的时候在播放课件时,进行曲和国歌没能播放成功,以至于学生没能真正融入其中,对那种迫切想去北京看看的情感也有所影响。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领悟文中的情感。
  课上,我让学生紧跟我的教学脚步,一步一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悟文情。具体做法如下:从有感情地读课题入手,到重点指导朗读课文分句,到出句子“我多想去看看”,再对这句话进行反复导读,最后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不足之处就是课上,我没能把学生的学习热
情调动起来,与试教相比相差甚远。
  三通过拓展延伸,延续学生的情感。
  如果说这篇课文的教学只停留在让学生学习课文的话,学生的情感就不会深入。因此,我还收集了一些图片,引领学生感受雄伟的“万里长城”,红叶似火的“香山”,古老的“故宫”,世界闻名的“北京大学”等。激发了学生的热爱北京首都,热爱国旗的思想感情,让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如果我能在课后让学生阅读补充材料《国旗歌》,让学生欣赏北京的美丽风光,并配以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我想会更好。另外,我发现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采用集中识字比较理想。这节课,我采用了分散识字的教学方法,不仅学生的识字效果没能如愿,反而使课文教学显得有些脱节。
  通过这节课,让我更加明确了:
  1课不仅是备教案,更是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
  2课堂任务安排很重要,难重点一定要明确。
  3一个环节与一个环节的连接一定要有目的性。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3
  1为了从一开始就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我一开始就播放了一段和课文有关的动画短片,同学们看了动画中惊慌的小兔子,都笑了,我忙问:“你都看到了什么?“看了动画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孩子们都活跃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看来,他们真的非常想学习这篇课文呢,兴趣被调动起来。
  2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在教学时我希望着力让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看图想像即兴表演动作模仿等活动,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领学生深入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他们由读文看图,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
  这堂课也体现出许多问题和不足,希望能对以后的教学起到借鉴作用。注重课堂朗读,但形式不够丰富,在课堂上分角分层次的朗读比较多,但是相对缺乏集体朗读,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在进行深入的课文分析之时,因为新课之前的导入让学生们感觉很新鲜有趣,而进入课文分析之后,要让学生从刚才的热烈中投入另外一个冷静思考的氛围是需要有耐心和信心的,课堂不能永远热闹喧天,安静地思考才能真正出现有价值的思考结果,
而作为教师不仅仅要给学生积极引导,还要有等待的耐性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学反思。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有趣高效的课堂。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兔子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狮子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原来“咕咚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在教学本课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