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散文阅读训练
本次课课堂教学内容
一、知识导入
1、托物言志散文:
(1)准所托之物,把握其外形特征:在托物言志散文中,文章标题一般会提示客观物象;标题中没有提示的,文章的主体部分一定会对物象作具体的描写。准所托之物,需要认真研读其外形特征。
(2)根据外形特征,分析其内在品质:作者具体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实际上是要突破它的某种内在品质,以此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认识,故须通过分析所写之物的外形来明确其内在的品质。
(3)整体把握全文,揭示所言之志:在进行了前领个步骤之后,需要着眼全文,整体把握文
章内容,认真揣摩作者的意图,准确梳理作者的情感脉络,通过分析所托之物的内在品质,准确的揭示出作者所言之志。
2、议论性散文:
(1)寻哲理句:在议论性散文中,带有哲理性的议论往往是作为题旨的亮点出现的,或在开头,或在中间,或在结尾,位置十分灵活。不过这种句子一般比较精炼,也比较讲究修辞,只要注意区别很容易发现。
(2)进行逻辑分析:对议论性散文的分析,应主要看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组织结构的,段与段之间、层次与层次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究竟存在着一种怎么样的逻辑关系。
(3)品味语言感情彩:议论性散文通常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说理,而生动形象的东西总是倾注着作者浓郁的情感,不过,议论性散文中的情感很少显露在外,往往是借助类比、比喻、联想等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
托物言志的散文3、叙事散文,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段、场景和细节描写,表现任务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蕴含的情感。叙事散文侧重于行叙述人物和时间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
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哲理散文通过对某一事件、现象的议论,或借助具有哲理性、形象性的事物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哲理散文不是让读者去获得理性的概念,而是让读者感知一种富有哲理性的形象和情感,提供读者一种富有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天地。
5、写景散文按照空间或时间等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到的景物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刻意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
二、知识整合
标题 | 《背影》 | 《白杨礼赞》 | 《用旧的生命》 | 《我为什么而活着》 | 《昆明的雨》 |
文体 | 叙事散文 | 抒情散文 | 哲理散文 | 写景散文 | |
作者/人物 |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扬州人,中国散文家,诗人,古典文学研究家 |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 | 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 汪曾祺,高邮人,“抒情的人道主义”“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
代表作品 | 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 长篇小说《子夜》《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秋收》 | 其童话、寓言创作故事生动、构思巧妙、具有很浓的哲理性与诗意,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严文井童话集》 | 1950年诺贝尔奖 | 《受戒》《大淖记事》 |
课文重点 | 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常,重点词语,把握内容;★体会本文构思;品味课文语言;把握文中“我”的情感态度变化;学习从独特视角刻画人物的方法。 | 掌握重点字词、思路、白杨象征意义★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 了解作者的文学常识,积累生字。生词;★体会两篇散文的语言特点,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领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 了解作者作品、字词、内容;★理解文中昆明雨的特点,把握抒情线索,品味细节和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 |
文体含义 | 叙事散文即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记事表达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思想。 | 抒情散文以抒发主管感情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主要运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手法。 | 哲理散文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散文,也称“议论/说理散文”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理、形于一炉。 | 写景散文即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 |
思想感情 | 父子情深,表达父亲对儿子真挚深沉的爱,抒发作者对父亲的敬爱与思念之情。 | 象征,歌颂中共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坚强不屈,朴质严肃,力求上进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 表现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感谢生命,以热情回报生命的思想,对生命的永恒的赞叹。 | 通过一生的三种感情,表现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与悲悯。 | 昆明雨的喜爱与怀念 |
三、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我的父亲
莫言
①父亲读过几年私塾,蒙师是我们邻村的范二先生。我听祖母说过,父亲因调皮被范二先生用戒尺打肿手掌的事。祖母说父亲将《三字经》改编成“人之初,性不善,烟袋锅子炒鸡蛋;先生吃,学生看,撑死这个老混蛋”。这让我感到不可思议,我无法想象威严的父亲竟然也是从一个顽皮少年演变过来的。
②在我参军离家前近20年的记忆中,父亲可敬不可亲,甚至是有几分可怕的,其实他轻易不打人不骂人,也很少训斥我,但我说不清楚为什么要怕他。记得我与伙伴们一起玩闹时,喜欢恶作剧的人在我背后悄悄说:“你爹来了! ”,我顿时被吓得四肢僵硬、脑子里一片空白, 好大一儿才能缓过劲来。不仅是我怕,我的哥哥也怕。不仅是我们怕,听姑姑说,他们那一代人,我的那些堂姑、堂叔也都怕,我听姑姑说她们年轻时,妹们在一起说笑,听到我父亲远
远地咳嗽一声, 一个个立即屏气息声,等我父亲走了才慢慢活泼起来。
③曾不止一个人问过我为什么那么怕父亲,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也曾经与两位兄长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们也说不出来个所以然。
④搜索我的童年记忆,父亲也曾表现过舐犊之情。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的炎热的中午, 在家门口右侧的那棵槐树下,父亲用剃头刀子给我剃头。我满头满脸都是肥皂泡沫,大概有几分憨态可掬吧,我听到父亲充满慈爱的说:这个小牛犊!
⑤还有一次是我十三岁那年家里翻盖房子,因为一时不到大人,父亲便让我与他抬一块大石头。父亲把杠子的大部分都让给了我,石头的重量几乎都压在了他肩上,当我们摇摇晃晃地把石头抬到目的地时,我看到父亲用关切的目光上下打量着我,并赞赏地点了点头。
⑥近年来,父亲有好几次谈起当年对我们兄弟管教太严,言下颇有几分自责之意。我从来没把父亲的严厉当成负面的事。如果没有得到父亲的威严震慑,我能否取得今天这样一点成绩还不好说。
⑦其实,父亲的威严是建立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上的,他在私塾里所受到的教育确立了他的人
生观、价值观,他轻钱财、重名誉,即便在读书看似无用的年代里,他也一直鼓励子侄们读书。我小学辍学后,父亲虽然没说什么,但我知道他很着急,他曾给我在湖南一家工厂的子弟学校任教的大哥写信,商讨有无让我到他们学校读书的可能。在上学无望后,父亲就让我自学中医,并了一些医书让我看,但终因我资质不够,又缺少毅力半途而废。
⑧学医不成,父亲心中肯定对我失望,但他一直在为我的前途着想。有一次,他竟然要我学拉胡琴,起因是他去县里开会,期间看了一场文艺演出, 有一个拉胡琴的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叔叔年轻时学过胡琴,父亲帮我把那把旧琴要来,并要叔叔教我,虽然后来我也能拉出几首流行的歌曲,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⑨1973年8月20日,我到县里棉花加工厂去当合同工。我之所以能得到这份美差,是因为叔叔在棉花加工厂当会计,这当然也是父亲的推动。我到棉花加工厂工作后,父亲从没问过我每天挣多少钱,更没跟我要过钱。每月发了工资我交给母亲,交多交少,母亲也不过问。现在想起来我在棉花加工厂工作期间,家里穷成那样子,母亲生了病都不买药,炕席破了都舍不得换,我却图慕虚荣买新衣新鞋,花钱到理发铺里理大分头,与工友凑份子喝酒……挥霍钱财,真是罪过。后来我从棉花加工厂当了兵,当兵后又提了干,成了作家,几十年一转眼过来,父
亲从没问过我挣多少钱,更没跟我要过钱,每次我给他钱,他都不要,即便勉强收下,他也一分不花,等到过年时又分发给孙子孙女和我朋友的孩子们。
⑩1982年暑假,我接到了部队战友的一封信,告诉我提干命令已经下来的消息。我大哥高兴地把信递给扛着锄头刚从地里回来的父亲。父亲看完了信,什么也没说,从水缸里舀了半瓢水,咕嘟咕嘟喝下去,扛着锄头又下地干活去了。农村青年在部队提成军官,这在当时是轰动全村的大事,父亲表现的那样冷静,那样克制。
⑪我写小说30多年,父亲从未就此事发表过他的看法,但我知道他是一直担着心的。他不放过一切机会地提醒我,一定要谦虚、谨慎,看问题一定要全面, 对人要宽厚,要记别人的恩,不要记别人的仇。这些几近唠叨的提醒,对我的做人、写作发挥了作用。父亲经历过很多事,对近百年高密东北乡的历史变迁了如指掌,他自身的经历也颇有传奇彩。但他从来不说,我也不敢直接去问他,只是在家里来客,三杯酒后,借着酒兴,父亲才会打开话匣子,谈一些历史人物,陈年旧事,我知道这是父亲有意识地讲给我听的,我努力地记忆着,客人走后我就赶快笔把这些宝贵素材记下来。
⑫2012年10月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父亲以他质朴的言行赢得了许多尊敬。所谓的莫言旧
居,父亲是早就主张拆掉的,之所以未拆是因为有孤寡老人借居。我获奖后旧居成了热点,市里要出资维修,一些商人也想借此作文章,父亲说,维修不应由政府出钱,他拿出钱来对房子进行了简单维修,后来父亲又做出决定让我们将旧居捐献给市政府。当有人问起获奖后我的身份是否会变化时,父亲代我回答:“他获不获奖都是农民的儿子。”当有人慷慨向我捐赠别墅时,父亲代我回答:“无功不受禄,不劳动者不得食。 ”
⑬获奖后父亲对我说的最深刻的两句话是:“获奖前你可以跟别人平起平坐;获奖后你应该比别人矮半头。”.父亲不仅这样要求我,他也这样要求自己。儿子获奖前,他与村里人平起平坐,儿子获奖后,他比村里人矮半头。当然,也许会有人就我父亲这两句话做出诸如“世故”甚至是“乡愿”的解读,怎么解读是别人的事,反正我是要把这两句话当成后半生的座右铭了。真心实意地感到自己比别人矮半头总比自觉高人一头要好吧。
(选自《青年文摘》2019年第21期,有删减)
1、作者年少成长过程中,也曾深深受到父亲的“舐犊之情”,请简要概括最具代表性的两件事。
2、在作者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我们从父亲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3、按要求完成下面表格。
摘抄 | 批注 |
(1) | 第②段连用两个递进复句,强调父亲的可敬不可亲,甚至有点可怕。 |
父亲看了信,什么也没说,从水缸里舀了半瓢水,咕嘟咕嘟喝下去,扛着锄头又下地干活儿去了。(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 (2) |
我写小说三十多年,父表从未就此事发表过他的看法,但我知道他是一直担着心的。(体会加点词所蕴含的情感) | (3)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