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解古典诗词的托物⾔志⼿法
借物抒情(托物⾔志)
托物⾔志是诗歌散⽂中经常运⽤的表现⼿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诗中的物带有了⼈格化的⾊彩。
例1: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托物⾔志的⼿法,借荷花这⼀形象表达了⾃⼰洁⾝⾃好、保持⾼尚节操的⼈⽣追求。
例2:清代龚⾃珍的《病梅馆记》,借梅议政,运⽤托物⾔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例3:茅盾的《⽩杨礼赞》,借中原地区常见的⽩杨树来表现解放区⼴⼤军民不屈不挠、⼒求上进的精神。
例4:古诗中,象骆宾王的《狱中咏蝉》就是通过刻画餐风饮露的秋蝉的形象来表明⾃⼰⾼洁的品性不为时⼈所了解。
例5:陈⼦昂的许多感遇诗也往往采⽤托物⾔志的⼿法,或借助⾹兰杜若、或借助珍禽翡翠来抒写⼼中的怀才不遇之慨。
例6:“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声⾃远,⾮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品格⾼洁的⼈,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能声名远播,从⽽表达出对⼈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度⾃信。
例7:“⼀陂春⽔绕花⾝,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王安⽯《北陂杏花》)托物言志的散文
【析】杏花,绚丽⽽脱俗,傍⽔杏花,更是风姿绰约,神韵独绝。本诗写临⽔开放的杏花,是⼀⾸咏物诗,更是作者淡然⼼境,⾼洁⼈格,宁为⽟碎,不为⽡全的倔强个性的体现。
托物⾔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种思想。
②托物⾔志,更重要的是诗⼈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迹,以及⼈⽣的态度和对⼈⽣的感悟。托物⾔志与象征、⽐兴、⽐喻的关系
托物⾔志与象征、⽐兴、⽐喻有密切联系。象征要有象征体,那便是物,象征要表达的思想就在作者对
物的描写和评价之中。⽐兴呢?最早的解释是“先⾔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的“他物”与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必然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很多诗,既是托物,⼜兼⽐兴,⼜是象征。
例1:“孔雀东南飞,五⾥⼀徘徊。”既是⽐兴,⼜是托物,同时也是象征,因为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表现了刘焦之情的难舍难分、留恋相许,更是刘焦爱情悲剧的象征。
例2:“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轻盈?楚王江畔⽆端种,饿瘦纤腰学不成。”(唐·彦谦《垂柳》)
【析】这是⼀⾸韵味很浓的咏柳诗,它不仅维妙维肖地写活了客观外物之柳,⼜含蓄地寄托了诗⼈愤世嫉俗之情。开篇极写垂柳婀娜多姿与纤柔飘逸,然后笔锋⼀转,另辟蹊径,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多饿死”的典故,抒发诗⼈托物寄兴的情怀。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表⾯上“咏柳⽽贬美⼈”,实质上把⽭头指向以皇帝为⾸的官僚集团,针砭时弊,畅快淋漓。这⾥⾯有托物⾔志,有⽐兴,有⽤典,有直⽩。
例3:“独怜幽草涧边⽣,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晚来急,夜渡⽆⼈⾈⾃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析】这⾸诗运⽤了托物⾔志的⼿法;也有⼈认为运⽤了⽐兴的⼿法。诗的前两句写⾃⼰独爱⾃⽢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意于黄莺,表现出诗⼈恬淡的胸襟;⽽夜渡⽆⼈,⽔急⾈横的景象⾥,蕴涵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的⽆奈⽽忧伤的情怀。
典型例题
例题1:看下⾯⼏句诗,都属于哪种抒情⽅式?“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初歇。”(——柳永《⾬霖铃》)“粉⾻碎⾝浑不怕,要留清⽩在⼈间。”(——于谦《⽯灰吟》)“留连戏蝶时时舞,⾃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疏篱趣⽆穷。宁可枝头抱⾹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情
答案:柳词和杜诗是借景抒情,⽽于诗和郑诗是托物⾔志。柳词……;杜诗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由歌唱的娇莺抒发了对⼤好春光的喜爱之情;于诗……;郑思肖是宋末诗⼈,有浓厚的民族意识,郑诗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开放,表⽰⾃⼰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坚守⾼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
通过⽐较上述四⾸诗,我们体会到托物⾔志和借景抒情有何区别:
A、托物⾔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些特性,此“物”⾮“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然风景,⽽不是某种物品。
B、托物⾔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例题2:阅读下⾯两⾸诗,完成诗后问题:菊郑⾕王孙莫把⽐蓬蒿,九⽇枝枝近鬓⽑。露湿秋⾹满池岸,由来不羡⽡松⾼。画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问:《菊》、《画菊》分别表现了诗⼈怎样的品格?答案:这两⾸诗都运⽤了咏物⾔志法。咏物⾔志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以述志抒怀,即所谓“应物斯感,感物吟志”(《⽂⼼雕龙》)。它要求作者选择的客观事物与他想表达的主观志趣必须契合交融,能给⼈以艺术感染和思想启迪。 《菊》、《画菊》都是通过对“菊”的具体描绘以述志抒怀。《菊》抒发作者不求⾼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的⾼贵志向。《画菊》表现了坚守⼤义,宁死不屈的崇⾼民族⽓节。
例题3:阅读下⾯这⾸诗,完成诗后问题: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听,云⼭况是客中过。关城树⾊催寒近,御⾐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乐处,空令岁⽉易蹉跎。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的声⾳。  问1.⾸联、颔联哪⼏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表达出诗⼈送别的什么情绪?  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氛,从中表达出诗⼈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问2.尾联⽤什么艺术⼿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乐之地⽽虚度⼤好时光。这是⼀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来⾃⽹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