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描写了“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质”,揭示了白杨树所象征的当时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抒发了对白杨树的由衷赞美之情。
全文的思路是:先写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引出作者观看的“单调”感;再写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丫枝聚拢的特点;接着写白杨树的“精神品格”,点明它的象征意义;最后将白杨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高声赞美白杨树”。
学生分析:
初三的学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意识。已初步养成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据调查,学生对文中白杨树的形象、气质比较感兴趣,对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也有进一步探究、运用的兴趣。
设计理念: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白杨礼赞》是一篇文质优美,感情强烈的散文,因此在目标设置时,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去追求。
 本文明写树,实际是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破难点和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本文象征手法。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诵读体味情感和语言。
  2、 教会学生学会以研究、探讨、合作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教学重点:
  1、 分析5、7段内容,归纳托物抒情的写法。
  2、 学习托物抒情的手法;及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难点: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 。
 2、探究文中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垂柳的风韵,我们目睹过青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红梅傲雪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学习茅盾先生的散文《白杨礼赞》。
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字音
(    ) 秀(    )  枝(    )无边无(    )
坦荡如(    )  恹恹欲睡(    )旁斜出(    )
2、词语
坦荡如砥:
无边无垠:
伟岸:
秀颀: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白杨树不平凡)
2、把握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第二部分(2-4):描写黄土高原的景,交代白杨 树的生长环境。
第三部分(5-6):描写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7-8):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旨。
第五部分(9):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
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第1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开门见山,点明文章主旨,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奠定感情基调。托物言志的散文
2、阅读23段,出表现黄土高原特点的词句。
明确:“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无边无垠、坦荡如砥”、“单调”。
3、描写黄土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①交代白杨的生长环境,“雄壮”、“伟大”的背景,从正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②写高原“单调”,从反面为写白杨树的不平凡做铺垫。
4、白杨树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写白杨树的美?作者又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杨树的外形美的?
明确:(1)力争上游
(2)外形、彩、品格
(3)作者从干、枝、叶、皮四方面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目的是突出树的正直,团结,进取,朴质,倔强,不折不挠,力争上游的精神。把白杨树拟人化了。
5、小组朗读第四部分7、8自然段内容。 
要求:学生画出文章中赞美白杨树的相关词语。
明确:用七个感性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气质全面地赞美白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