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名师说课

托物言志的散文
我是教材——授课依据
本单元选文体裁多样,无论散文还是诗歌均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作者的人生思考。
《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为状物散文。《紫藤萝瀑布》从紫藤萝花引人驻足、炫人眼目的美丽写起,以精细的工笔,描摹了紫藤萝繁花似锦的盛开景象和独具特的神采风韵。花的泽、花的芳香、花的形态,都形象可感。眼前的藤萝花使作者自然而然地回想起十多年前家门外的那株紫藤萝,“繁盛”与“伶仃”形成了鲜明对比。但作者的目的显然不在于此。在其笔下,紫藤萝的外在情态与内在精神并举,而自身对自然的感触又升华为对生命的感悟,使读者体会到生命的美丽与永恒,更让人思考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坎坷与不幸。《一棵小桃树》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叙写黄昏时分坐在窗前,看风雨中摇曳的小桃树的情景,中间采用
插叙的方式,回忆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自己的人生经历,借此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情志。《外国诗二首》选择了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诗人被监禁时期,在这样的情景下,诗人仍满怀生活热情,以劝告的口吻,热诚坦率地表达自己乐观坚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未选择的路》语言浅易,实则蕴含深邃哲理。诗人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意象,用象征的手法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弗罗斯特看似倾诉的是个人经历,实则表达人们的共同感受。《古代诗歌五首》选了陈子昂、杜甫、王安石、陆游、龚自珍等人的诗作,诗人们用隽永而富有哲理的诗句表达了对自然、生命、世界的感悟。
本单元的文章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作者对寄寓了情感、志趣的“景”或“物”进行描摹,而这些描摹是建立在对“景”“物”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对事物的特征或特性进行观察、体验、比较后,才能准确地描摹出所咏之物。所以阅读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类的文章,首先要学习作者是如何来观察、体验“景” “物”,然后学习怎样形象描摹“景”“物”。这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本单元的学习,还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阅读,注意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
我是学生——学情分析
1. 感受课文中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激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
2. 借助具体文字,感受语言之美,并进一步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
3. 运用比较的阅读方法,感受作品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我是老师——教学建议
同样是“托物言志”,散文和诗歌的文体不同,表达要求和表达效果也不同。教学中要依据文体特点,合理安排、有序落实教学要求。
《紫藤萝瀑布》由赞美眼前的藤萝花,到回想旧日的藤萝花,在比较中表现时代影响和社会变迁。《一棵小桃树》中小桃树的成长过程和“我”的人生经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展示事物发展的过程。两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对“物”的客观描摹和情致意趣的表达均不同,教学中可依据具体文本,重点落实。同是诗歌,两首外国诗歌语言清新流畅,其象征性更容易理解。而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凝练蕴藉,学生要先读懂诗歌,才能进一步感悟思考。教学中可针对这些差异,各有侧重。
本单元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之美。两篇散文都有大量的描写语段。尤其《紫藤萝瀑布》传神地描绘了紫藤萝花开的美好与盛况。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以一种发现者的心态逐步深入。加强诵读、默读,提高学生阅读的自我感受;通过对具体字、词、句的品读、赏析,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作者描摹时运用了大量的艺术表现手法,但教学中应不以讲解艺术手法的知识为重,而是引导学生品味其表达效果,帮助赏析。第二,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类比联想。“观察” “联想”都是需要在初中学段不断培养、逐渐提升的语文能力。在本单元学习中,要注意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常见事物来表达哲理感受的。然后由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对常见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并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形象、有条理地进行描写。类比联想,就是寻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由此物想到彼物。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表达心中的志向或期望。学生学习的难点可能是不能在“物” “志”之间建立联系。通过类比联想的训练,可强化类比思维,提升思考的深度。第三,引导学生学习比较的阅读方法。比较阅读,可以是前后语段的比较,也可以是两篇文章的比较;可以是一个作者的不同文章的比较,也可以是不同作者的同类文章的比较;可以是主题的比较,也可以是手法的比较。总之,比较的目的在于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同中求异是为了明确其差别,以防混淆;异中求同是为了探寻其规律,归纳要点。
“比较”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阅读方法。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适当补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加深理解,拓宽视野。

第17课 紫藤萝瀑布
课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