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季课程初一语文】 第10讲 散文阅读之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的散文
【2019年秋季课程初一语文】 第10讲 散文阅读之托物言志
适用学科
语文
适用年级
初一
适用区域
通用
课时
2课时
知识点
散文的托物言志,托物言志类散文从内容上的分类,托物言志的写作特点
教学目标
学习散文托物言志的特点,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分类,准确进行划分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散文分类的一般标准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散文这种体裁,精粹警辟,形式自由,能够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它往往不局限于一人、一事、一物,而是展开丰富的联想,说东道西,谈古论今,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散文也许就散在这里。在这点上它仿佛散步,步履轻松,神态闲适,不疾不徐。散文不像小说、戏剧,以完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展示生活。它需要作者抓住自己对人生和自然感悟最深的某个侧面,或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写人记事,或回忆,或移情,深入挖掘,由小见大,由此及彼,来揭示生活的真谛。
二、复习预习
关于三散文写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只是手段,传情即传达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才是宗旨。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面对同样的景,可能由于作者自己的人生经验不同,所传达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也大相径庭。对于这类文章,我们要因文悟道。总之,我们欣赏散文,分析作者表达感悟的方式,要有品酒的心情和细心。因为“一篇好的散文,就是一杯作者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酿成的酒美,我们读散文,也就是在饮这杯酒,越是细细品尝,越能够体会其中丰富而复杂的滋味,得到启迪和美感”。

知识点2  散文:分析外形特征,展示内在品质。
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触必须要借助于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来抒发,这类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明,只要准对其外在形象的描写,就可分析出它的内在品质。如《红砖颂》第一段中的描写:“泥家生的女”、“窑中长成人”,提示了红砖平凡普通的身份;第二段中“一团黄泥”“一件朴素的黄袍”写出了红砖外形的纯朴;第三段中的“棱角分明”从外形写红砖的刚毅;“松又坚”、“脆又韧”是对其内在品质的评价。事实上,事物的外特征便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从这里我们可以归纳出红砖的内在品质:纯朴、谦逊、无私;普通、刚毅、无求;献身、奉献、无悔。这是我们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知识点3
一般说来,作者所描绘的事物并非最终所赞美的对象,真正赞美的对象常常隐含其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品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作者的情感脉搏,出所托之物与所赞美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点。
知识点4  散文的分类
托物言志类散文从内容上可分为托物喻人、托物抒情、托物寓理三种形式。
1、托物喻人。其实,大凡一切咏物的作品都是有所寄托的。像这种通过描绘事物的特征而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风貌的手法称之为托物喻人法。托物喻人法可分为以下三种:1.物人融合式。把所喻的人物品质特征融入到描绘的物象中,全部依托物象的形式,形神兼备地勾勒出“人”的风貌。2.由物及人式。首先描绘物象,然后导入咏叹所喻之人。3.物人交织式。在叙事描写中,把物与人放在同一背景中展现,既描绘物的特征,也刻画人的形象,达到相映生辉的艺术效果。
2、托物抒情。托物抒情是一种通过描写客观物象,委婉曲折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它是象征的一种表现形式,运用托物抒情法可以把抽象的东西寄托到具体可感的形象中,读者可以从有形的物象中感受到无形的感情。托物抒情法可分为咏物抒情和缘物抒情两种。
(1)咏物抒情。描绘物象、咏唱事物,其目的是借用其象征意义,含蓄地抒发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