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4、感知人世间美好的思念之情,体悟快越千年的故园之思。
教学重点:
掌握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
在品读中体会作者军旅途中思念亲人的真挚情感
教学方法及手段:
引用、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结合
学法指导:
读诗传情,读诗悟情。传统的古诗文学习强调多读多背。一些古诗文课也只满足于学生熟读成诵,而忽视学生的品读悟情。其实,诗中的“情”不完全是背出来的,应该是品出来的。只有学会品诗,才能学会悟情。在品味诗的语言当中品味诗的情感。把读诗和品诗、读诗和悟情融为一体。
鉴于此,我尝试在本课诗词的教学中抓住这一特点,在意境的想象、语言的品味、情感的把握等方面作以探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清初有一位少年公子,他出身高贵又才华横溢,他父亲是一代权相纳兰明珠,母亲是努尔哈赤的儿子阿济格的第五女爱新觉罗氏,就连康熙皇帝也是他的表哥,他就是纳兰性德,即纳兰容若他作为“清初第一词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传世佳句,比如:
①人生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这据说是写个他的初恋——惠妃(康熙的妃子),短短一句写尽了人生中那些不可言说的复杂滋味,人生如果总像刚刚相识时那样美好,该多好啊!
②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这是哪篮协给他的结发妻子卢氏的,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最高境界:一世一代一双人。然而卢氏之陪伴他三年就因难产而死了,据王忠纳兰写下了大量的悼亡之词来清图他对妻子缠绵悱恻的思念之情。
③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这首词写的时纳兰在丧妻后结识了一位红颜知己——身宛,两人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分手后写下的,表达的一种永远不能回到过去的悔恨。
④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他说自己是以为多情而又敏感的男子,满腔愁苦在官场心碎之后回忆人生。
据说,当时的人们都用“貌若潘安”“貌比潘安”来形容纳兰,他也算当时男人中的一个极品,那么,纳兰的词中是不是有爱情呢?今天我们在学习一首他的代表作——《长相思》
二、朗读诗歌,初步把握情感
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并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2.同学们读了这么多遍,相信大家都出了不少自己的理解与感悟,那么大家从这
首词中读懂了什么?
三、再读诗歌,分析理解意境
3.同学们这时一首思念故乡的词,意思是纳兰身在远方/他乡,那么他在去远方的路上都经过哪些地方,怎么看出来的(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身向榆关那畔行——山海关
②山一程,水一程——在山上,在船上
③夜深千帐灯——在营帐中
④风一更,雪一更——披风踏雪
总结:他经过了小河大川,跋山涉水;他经过了山海关,风尘仆仆;他呆在军营里,思绪万千,他还经过许多地方,一句话:他一直在征途上
4.纳兰的心又在哪里?家乡
(1)用诗中的一个词一起来说,纳兰的心在哪里?故园
(2)作者在词尾写到:故园无此声,其中的“此声”指什么?(那么故园没有什么声音呢?)
①风雪交加的声音
②战场上声势浩大的声音,厮杀的声音
③军营中嘈杂的声音
(3)那么,在纳兰的心中,在他的记忆里,他的家乡是怎样的呢?
红花绿萍、生机盎然,江边垂钓,月下散步,牧童短笛,母亲家人……
纳兰曾在诗中描写过他的故园,我们一起来看看:
忆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河传·春浅》
(有柳丝、花枝、蝴蝶,俨然是一幅春景图)
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红绡。……春已看浓似酒——《浣溪沙》(在纳兰眼中,故乡的春天像酒一样浓)
池上闲房碧树围,帘纹如彀上斜晖。——《柳枝词》
(写的是池边的房屋被绿树围绕,晚霞斜照在带有花纹的帘子上,这时一幅秋天落日图)
收却纶杆落照红,秋风宁为剪芙蓉。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渔夫》
(写得明显是秋天的美景)
多么美好的家乡啊,有的是温暖,有的是舒适,有的是祥和……怎能不叫人想念?
四、三读诗歌,了解背景内涵
5.那为何纳兰不回家呢?
插入时代背景
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纳兰作为一名侍卫,扈从皇帝出巡。在这次出巡中,康熙注意到了沙俄侵边的问题,并把抗击沙俄入侵纳入了议事日程。
纳兰容若的词根据“所属罗刹,时肆掠黑龙江边境,又侵入净溪里、乌喇诸处,筑室盘踞。”皇帝派遣纳兰性德,随“副都统郎谈、公彭春等率兵觇其情形。并面谕之曰:“罗刹犯我黑龙江一带,侵扰虞人,戕害居民,近闻蔓延,益甚,杀掠不已。尔等此行,除自京遣往参领、侍卫、护军外,令毕力克图。谕以捕鹿之故,详视陆路近远,勘其居址形势。”
——《清实录东北史料全辑·三》
纳兰身为八旗贵族子弟,他从未到过北疆,这一次又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