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灵俊雅,彰领滇中古韵——清代滇中文人管灏及其诗歌创作
赵锦华;谭云华;刘洁
【摘 要】管灏是玉溪康熙年间进士,为滇中玉溪名人文士之一.其一生为官正直廉洁,一心为国为民.其诗意境空灵,多宁静之美,清新淡雅,纯朴恬淡,或抒写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及赞美之情;或表明个人心志,报国为民,不与世俗合污,气质高雅;或描绘隐逸生活的惬意安然,表达自己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向往.清代诗歌创作继承发扬了古诗缘事而发的特点,既不乏传统精神,也不缺现世美感,管灏诗极为深刻的体现了这一特点,无论模山范水或吊古抒情,反映社会矛盾的精神趋于淡漠,但善于融情入景,神韵悠然,更传神体写滇中情韵.
【期刊名称】《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30)007
【总页数】6页(P7-12)
纳兰容若的词【关键词】滇中文人;管灏;诗歌创作;艺术特点
【作 者】赵锦华;谭云华;刘洁
【作者单位】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云南玉溪653100;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云南玉溪653100;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云南玉溪6531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I222
玉溪是一个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地方,除了闻名遐迩的聂耳外,历代名人文士留下了丰厚的精神、文化、物质财富。管灏是玉溪康熙年间的进士,其为家乡文化教育事业及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究其一生及其创作,既可深入了解文人的思想情感、人生体悟,也可深切感受玉溪文化的形成过程,更好的感悟玉溪文化底蕴及滇中文学魅力。
管灏(1673~1729),字希洛,号若梁,云南澄江府新兴州桃源村(今玉溪市红塔区北城镇桃园村)人,康熙三十三年甲戌科(1694)进士,选庶常,官至翰林院检讨,吏部掌印给事中。管灏在云南、滇中、玉溪是家喻户晓的文化名人,《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清代人物大事纪年》、《翰学三书·词林典故》、《云南史料丛刊》、《新纂云南通志》、《玉溪市红塔
区文史资料》、《玉溪市志》、《志鉴文集》、《云南民族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总目提要》、《玉溪市民间文学集成》等正史、民间故事中记有管灏或详或略、或真实或传奇的人生轨迹。归结下来,影响较大的有三点:
首先是家贫但勤奋好学,终功成名就。管灏幼年丧父,赖母亲纺织、帮工维持生计,生活极为清苦,难于就学,于是每天打完柴后就到村中太平寺(一曰桃园清真寺)外听学生读书,后其诚心向学的精神感动了在此讲学的名士马明阳①马明阳,字异野,云南新兴州(今玉溪)人。明崇祯间在顺宁府任教授,后来归隐不仕。建北山书院,其学识渊博,为人良善,授徒英才,桃李满天下,学者称为北山先生。著有《马异野文集》,惜未传世。明阳深受家乡人民爱戴,桃源村太平寺一方碑刻中至今仍刻有他的七言诗行草以供子孙观摩。,收其为弟子,方完成学业并功成名就。期间留下不少传说,其中一则较为神奇:马明阳让管灏免费入学后,管灏每晚都到寺中去陪伴马先生,马先生看到管灏头上有一盏灯(有说是肩上有两盏灯)会发出亮光为其夜行照明,马先生由此认为管灏将来必是成大器之人,于是管教愈严。一日突然其灯不再发光,便追问其做过什么亏心事,知管灏为一农人代写了休书,待责骂并让其追回休书后,管灏头上的夜明灯方重现亮光。离奇的故事,通俗浅显地让我们看到管灏的苦读,老师的严格,以及师生二人的正直上进。管灏好学的品性深深影响着滇中后人,为后辈
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从他身上后生们到了生的动力,学的意志,促使他们不断努力向上。
其次是知恩图报,热心乡里公益。一代文人管灏对玉溪的影响极为深远,他倡导重建文庙,为玉溪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他由京城致书新兴州知州任仲宜,倡议迁建文庙,并率先捐银百两。在其表率下,全州集银4 730两,历时4年余终大功告成。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云贵总督郭瑮为此撰写《重建新兴州文庙碑记》,以彰其功绩。今文庙尚存大成殿和文星阁,为人们怀念景仰。可说,管灏是玉溪教育文化先驱,在其率先垂范下,滇中玉溪历史长河中人才辈出,灿若星辰,成就了滇中玉溪深厚的文化内蕴。
管灏热心主持兴修家乡龙门新沟,他向大家晓谕提高水位扩大灌溉面积的重大意义,让乡民知晓修沟的重要性,使沟道得以穿房而过。康熙六十年(1721年)新沟竣工,灌溉农田数百亩。此沟至今在当地农业生产中仍发挥重大作用,大营等13个村仍延续受益。
再次是学识渊博,参与编纂《新兴州志》。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管灏担任监修,与主修任仲宜共同完成《新兴州志》编纂,其著述还有《管希洛时艺》(康熙吏部侍郎澄江进士赵士麟曾为其写下《管希洛时艺序》)、《玉溪文征》等文,其撰写的《景应星平》木额(1712年),今仍存桃园村太平寺。
管灏对玉溪文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其在玉溪文化史上的地位不可小觑,透过他的诗我们将了解到玉溪的文化意蕴,感受到玉溪的强大魅力。
文人多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寓于作品中,通过作品来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故而文学作品就好比一面镜子,尽显作者的思想、气质以及品性。一代文人管灏,其诗作传世较少,现仅存《玉溪文征》(卷一)内篇中的八首。从形式看,《赠某幕僚》为七言绝句,其余为七言律诗;从内容看,《赠笏山主人》、《赠某幕僚》为怀古诗,其余为写景抒情之作。这八首诗清新淡雅,自然飘逸,用词凝练,给人以静逸明秀之感,韵味无穷,具有颇高的研究价值,其诗可贵不在多而在精。
首先,我们来看写景诗。中国古典诗词写景之作多饱含深情,诗中之景皆有灵有性,充满情趣。同为一景,不同的诗人、不同的心境,笔下的感情是有差别的;同一个人对同一事物的情绪体验在不同的心境下也会有所不同。透过自然景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诗人那深邃的内心世界。《玉溪文征》所录管灏写景诗六首,多于一时一地之景中融入细微情感,意味深远,其中,雨、月、山和云最有代表性。
雨在管灏诗歌中,雨多体现出诗人心中的喜悦、赞美。《玉溪文征》所载管灏诗八首有三首
都提到雨。雨,别具情思,自古颇受文人偏爱。人有悲欢,雨亦有情,或喜或悲。悲雨,冰凉彻骨,让人感受到郁郁凄苦、浓浓悲凉,古来多承载身世浮沉、离愁别绪、亡国之痛、思乡之情,怀古又伤今。“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①李商隐《夜雨寄北》。,托写诗人内心浓重的思乡之情,哀愁、低落、凄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潇潇细雨是为词人内心的点点悲痛,国亡,夫死,内心一片凄楚。喜雨,最为难得,喜悦、洒脱、期望,预示一个更好明天的到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春雨温柔,多情美好,带给人们春天般的希望。管灏笔下的雨,多为喜雨,雨过天晴,万物空灵。
《玉溪春涨》描写玉溪州大河雨季大雨过后涨水时的风景。银河自东而西倾泻,河岸边的碧柳在烟雾之中随风飘动。河面水位上涨,在雨水的滋润下,大片的树木生长得更加繁茂。雨过天晴,百鸟在树枝上欢叫,一片生机盎然。诗人将马拴好独自一个站在州大桥上看风景,远望着天边的彩虹,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内心无比惬意、恬静。全诗勾勒出一幅雨过天晴后鸟语花香的图景,令人心旷神怡。雨后的清新明净使诗人内心极为喜悦,诗人热爱自然,赞美春雨,感谢雨水对万物的孕育恩情。
《石马流虹》并未直接提到雨,但我们仍可以到雨的足迹:“水珠碎滴晶帘合,白晕斜拖彩霓分”。雨滴如断线的珠子般下落,进而成为细密的珠帘,而很快,天空却又放晴,可见这一场雨来得很急。诗人内心为这场突如其来的雨深深震撼,激动万分,饮酒赏景,陶醉山水间,竟有了醉意。
《团山太极》写的是玉溪团山雨后的奇异景象。团山高耸入云,晴时、雨时的团山山野,在诗人眼中仿若黑白分明的八卦图,山峦、花海、溪涧笼罩在薄雾中,宛似神秘莫测的太极虚境,亦真亦假,朦胧间如临梦境,阴阳调和,晴雨间整个团山气象万千,呈现一派祥瑞与神秘。也可看到无论晴或雨,团山在诗人眼中都是美好的,也可映射出诗人内心是宁静祥和、积极向上的,对生活是充满热情的。把晴雨间的山野比作祥瑞八卦图,意象甚为独特,给人耳目一新感。
诗人写雨,或赞或赏,既有期盼,亦有闲适,冲淡中透露出喜悦、赞美。他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能够以心感悟自然的神秘意蕴,寄情山水,闲适自得。
月这是高洁的象征。古来写月之作屡见不鲜。月,或寄托离愁别绪、游子思乡之情,或怀古伤今、感叹世事变迁,“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充满清冷、
孤独、哀怨彩。管灏诗中,月是一景,少了古来月之凄冷,多了分宁静、亘古,亦折射出诗人品质的高洁。《普门夜月》尤值一提:
普门寺在新兴州北三十里①方国瑜.云南史料丛刊:第十三卷[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604.,普门夜照,是玉溪一大景致,普门之月(顾兔)不管初一十五始终如一的皎洁,于黑暗之中呈现光明,据说月亮每天晚上都能够出现在普门寺的井里,即便时值初一,夜昏暗也不例外。古刹普门寺,暮鼓、幡影、月夜、佛灯、露井,清净的佛门月夜体现了诗人内心的静谧。管灏为官清廉,为国为民,始终保持着高尚的节操,不流于俗,诗人品性高洁与普门之月相得益彰,诗中之月可谓是诗人的化身,月光的皎洁,亦是诗人品质的高洁,宁静致远更是诗人内心的苛求与生生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