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GSANG
纳兰性德(1654~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正黄旗满洲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幼好学,经史百家无所不读,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集》,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康熙十五年(1676)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在300多首词中,纳兰性德直接使用“泪”的次数多达56次之多。据此可以把纳兰词中“泪”意象作如下分类:怀妻之泪、怀友之泪、思乡之泪、哀己之泪四种,以下分别论述:
一、怀妻之泪
纳兰性德17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两人情感甚笃,婚后三年卢氏不幸亡故。对妻子的思念和哀悼成为纳兰词中“泪”的主要源头。纳兰的“怀妻”可以有两层意思:一是妻子去世前纳兰在外对妻子的思念;另一类是对爱妻去世后的哀悼和怀念之情。
1.思妻之泪。纳兰性德由于在康熙面前担任侍卫,长期跟随皇帝出门在外,可以说是和妻子别多聚少,
这使得纳兰心中痛苦不堪,在他的词中明显地流露出对妻子无尽的思念之情。如《菩萨蛮・窗前桃蕊娇如倦》:
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
夜来双燕宿,灯背屏腰绿。香尽雨阑珊,薄衾寒不寒。
这一篇从闺阁中女子的角度描写,写一丽人在乍暖还寒的春天里孤寂无聊的情态。上片前两句亦人亦景含双关之意。这里描写的是窗前乍开的桃花,而又以拟人手法处之,遂令人感悟到这既是说花,又暗喻人。夜雨粘挂在红红的桃花上,犹如少女绯红脸庞上流淌的相思之泪。后两句诗对前景前情的进一步烘托和发挥,使其离情别怨更深更浓,更令人荡气回肠。下片写夜晚之孤独,前两句以双燕陪衬,暗示了人不如燕,燕子尚可双飞双宿而人却是如此孤寂,忧戚的离别情更加凸现。这里“少女”的形象,即是指自己也是指想象中的妻子,通过少女的孤独传达了自己对在家妻子的思念,同时也抒发了悠长的别恨情怀。本词凄婉深细,幽怨悱恻,为纳兰词感伤词风的一代表之作。
2.悼亡之泪。纳兰性德与卢氏伉俪情笃,而卢氏却在婚后不久便因难产而死,本来相聚的时间就不多,卢氏的死更使得夫妻二人是阴阳隔离,永无相见之日,留给纳兰性德的只有对爱妻无尽的怀念。纳兰写了很多悼亡词,来表达自己对爱妻深深的怀念之情,其深情的一面,我们可想而知:
电急流光,天生薄命,有泪如潮。勉为欢谑,到底总无聊。欲谱频年离恨,言已尽、恨未曾消、凭谁把、一天愁绪,按出琼箫。
往事水迢迢。窗前月,几番空照魂销。旧欢新梦,雁齿小红桥。最是烧灯时候,宜春髻、酒暖蒲萄。凄凉煞、五枝青玉,风雨飘飘。
这首《东风齐著力》可以说是作者用血泪滴洒而成,其伤感之苦,灼人心脾。上片开端三句笼罩全篇,点明凄绝伤感的悲悼之旨,接下去“勉为”二句转说无论怎样自作宽解也“总无聊”,又接以“欲谱”二句再转说离恨积久已无法消解。结尾三句化情思为景物,说凄切的箫声传出了那“一天愁绪”,更使人伤感了。过片承上片意脉而又开启下片追忆之情景。“旧欢”以下四句是追忆,而所追忆的都是梦里往日欢会的景象,这更加表达出情伤彻骨,同时也为结尾三句作了铺垫。
二、怀友之情
纳兰性德不仅对爱人情深,而且也是极重友情的,他的座师徐乾学之弟徐元文在《挽诗》中赞美道:“子之亲师,服善不倦。子之求友,照古有烂。寒暑则移,金石无变。非俗是循,翳糸义士恋。”这绝非虚美,性德为友确是:“在贵不骄,处富能贫。”纳兰性德一生中结交了很多的朋友,感情也比较深厚,而他与顾贞观(号梁汾)的友情为最深,以至有“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的愿望。我们说纳兰“深情”,而对待朋友是“一往而情深”。如《金缕曲・泪尽无端泪》表现了他对朋友的深情和怀念之意。
酒尽无端泪,莫因他,琼楼寂寞,误来人世。信道痴儿多厚福,谁遣偏生明慧。莫更著,浮名相累。仕宦何妨如断梗,只那将、声影供吠。无欲问,且休矣。
情深我自判憔悴。转丁宁、香怜易苠热,玉怜轻碎。羡杀软红尘里客,一味醉生梦死。歌与哭、任猜何意。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知我者,梁汾耳。
这首词作于清康熙十五年冬,即性德与贞观相识之后。此词托比寄兴,直抒性灵,直吐胸臆。上片说贞观不要为汉槎之事而积愤难平。汉槎之遭遇虽可哀,造成这种遭遇的现实更是可叹。小片转为对贞观的叮嘱,望其达观自爱,且表现出自己抑郁的心情。这里既有对知己的怀念和牵挂,又有对现实的不满情结。纳兰词的另一首《金缕曲・木落吴江矣》也是表达了对梁汾的怀念之情:木落吴江矣,正萧条、西风南雁,碧云千里。落魄江湖还载酒,一种悲凉滋味。重回首、莫弹酸泪。不是天公教弃置,是南华、误却方城尉。飘泊处,谁相慰。
别来我亦伤孤寄。更那堪、冰霜摧折,壮怀都废。天远难穷劳望眼,欲上高楼还已。君莫恨、埋愁无地。秋雨秋花关塞冷,且殷勤、好作加餐计。人岂得,长无谓。
这首词大概作于康熙二十一年,作者身在塞上。全词笼罩着萧飒的氛围。这词既有对梁汾的深情慰藉,又有相思想念的诚挚友情的抒发,也有“壮怀都废”的牢骚。
论纳兰性德词中“泪”的意象
杨玉军
摘要纳兰性德词以感伤而著称,其中使用的冷调的意象是其感伤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本篇试图以纳兰性德词文本中“泪”的意象的解读为中心,分析其使用的意象对风格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纳兰性德怀妻之泪怀友之泪思乡之泪哀己之泪
文学艺术
217
--
・・2007・6
CANGSANG
・・2007・
6三、思乡之泪
纳兰性德由于随从康熙长时间外出巡视,在其词中每每流露出思乡之情。下面这首《临江仙・六曲阑干三夜雨》
就是作者思乡眼泪的集中所在:
六曲阑干三夜雨,倩谁护取娇慵。可怜寂寞粉墙东。已分裙衩绿,犹裹泪绡红。
曾记鬓边斜落下,半床凉月惺忪。旧欢如在梦魂中。自然肠欲断,何必更秋风。
作者身在塞上却心系故园,眷念闺中人,当他得到家书道秋海棠花已开时,便由此花名“断肠”
而触动离愁别绪,遂借花抒情,表达出乡关客愁,相思难耐,柔肠寸断的心情。上片化虚为实,从想象中落笔,写家中“粉墙东”那“娇慵”“寂寞”的秋海棠,经“三夜雨”
后,娇艳地开放。下片转入追忆往昔,描绘了令人怀恋的往日美好时光和此时“肠欲断”
的人凄苦之情。四、怀古之泪
纳兰性德怀古词作颇有伤感意味,抚今追古,不免撩起他万
种思绪,敏感的纳兰有着“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的思想,这种思想基调体现在他的一些怀古之作中,抒兴亡之感,流思古之
泪。下面这首《虞美人・峰高独石当头起》纳兰容若的词
是他在拜谒明十三陵时写的,颇有悲壮之美。
峰高独石当头起。影落双溪水。马嘶人语各西东。行到断崖
无路小桥通。
朔鸿过尽归期杳。人向征鞍老。又将丝泪湿斜阳。回首十三
陵树暮云黄。
这首词是词人护驾祭十三陵时所作,上片写景,描绘了行途
中所见之景,仰望是高山,俯视是溪水,断崖无路唯有小桥通行,
人则各东西。下片侧重写途中的思归而不能得苦情,同时抒发了
历史兴亡之感。
而另一首《清平乐・泠泠彻夜》
同样抒发了这种历史兴亡之感。
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极
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这首词是题在弹琴峡壁上的。“弹琴峡”
有人认为在北京昌平与八达岭之间,其山崖洞中有小阁,阁上刻有“弹琴峡”三字;也有人认为在昌平居庸关内,说法不一。此篇抒发了关塞行役中
的边愁及作者的兴亡之感。
以上从四个方面,归纳了纳兰词中“泪”
意象的种类,那么,“泪”
的意象何以在纳兰词中出现这么高的频率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
1.纳兰性德个人独特的感伤气质,影响了他的意象选择。王
国维在《人间词话》
中这样评价他:“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这点出了纳兰词的一个重要特点“自然”。
纳兰虽生在王侯之家,但天性率直,重情义,是一位性情公子,无
论对友情、爱情还是亲情,他都是很珍惜的。多情是幸运,但同时
也造就了他那纯洁而又敏感的心灵,因此时常陷入痛苦之中,而“泪”
意象的选取,也恰好传达了他难言的痛苦。因此独特而又敏感的诗人气质是其词中“泪”意象形成的首要原因。
2.纳兰性德的个人遭遇影响了其词“泪”
意象的选取。纳兰本人身怀大志,终生想担任侍卫之职而不能施展其抱负。这是一
方面的人生不幸,而他爱妻的早逝,更加重了他的精神痛苦。事
业和爱情的两大不幸,都让纳兰性德遇到了,不平则鸣,纳兰性德也逃脱不了这种文人心里的规范,怎能不道愁写泪呢?
3.纳兰性德伤感的审美观是其意象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一
个人的经历和遭遇是其词风形成的重要原因,但我们认为不是其词风形成的决定性因素,面对同样人生遭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写法,而一个人的审美观是左右其词风格的决定性因素,原因在于对作者材料的选取有统率作用。纳兰性德本人在一首《填词》中写的很明白:
诗亡词乃盛,比兴此焉托。往往欢娱工,不如忧患作。冬郎一生极憔悴,判与三闾共醉醒。美人香草可怜春,凤蜡红巾无限泪。芒鞋心事杜陵知,只今唯赏杜陵诗。古人且失风人旨,何怪俗眼轻填词。词源远过诗律近,拟古乐府特加润。不见句读参差三百篇,已自换头兼转韵。
其中,“往往欢娱工,不如忧患作”写的正是纳兰本人以悲为美的词学审美观点。中国历来有“悲秋”的传统,在文学中“文章憎命达”的现象经常发生。纳兰本人看到了“悲”的特质在审美中的巨大的吸引力,因而提倡写“忧患之作”,他所欣赏的杜诗也具
有“沉郁苍凉”
的特点,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纳兰本人写悲的意识是非常明确的,那么他在用审美眼光关照自己的人生经
历时,这
些痛苦的恋爱、事业的不幸,自然成了最擅长表达的题材了。而
“泪”字是表达内心痛苦最好的字眼了。从他的“以悲为美”
的审美观来看,“泪”
意象的出现无疑是必然的,因为泪中凝结了词人最深厚的感情和最大的痛苦容量,成为“我是人间惆怅空”
的最痛苦的表白。
4.传统的婉约词风影响了“泪”
意象的选择。婉约词为词之正宗,北宋以来,在豪放词与婉约词的竞相发展中,总体上是婉
约词占了上风。婉约词的细腻缠绵,对男女情爱的表达,百感交
集的情感等对纳兰词产生深刻的影响。晏几道被称为“古之伤心
人”,其小词写得非常凄美,读来让人荡气回肠;而李清照抒写离
愁别恨的词更是达到艺术上的极致。纳兰性德对婉约词的体悟
和创作充分说明了其受婉约词风影响的特点。
总而言之,纳兰性德词中“泪”
的意象的形成成为其感伤风格的主要构成部分,流“泪”
之词融进了词人无尽的感伤,成为词人心灵的写照。“清代第一词人”
的创作为词史上增添了浓重的一笔,也为后代留下了极具特的优秀词作。
参考文献:
[1]张秉戍.纳兰词笺注[M].北京出版社,1996.
[2]王国维.人间词话[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3]盛冬铃.纳兰性德词选[M].台北: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88.
[4]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M].广州人民出版社,1983.
[5]张佳生.纳兰性德的词学理论[J].社会科学辑刊,1986,(1).
[6]杨男.论纳兰容若的个性气质对其词的影响[J].湖北大学
学报哲社版,1990,(3).
[7]刘德鸿.清初学人第一———纳兰性德研究[M].北京: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8]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杨玉军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张文娟)
文学艺术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