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文作业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学生卷)
一、调查问卷设计理念
新课改是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和面向世界的胸怀。如何使作业的布置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二、调查结果统计
本次我考虑到我们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我校中高年级学生中展开了抽样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83份,回收问卷83份。我了解到了学生作业的现状,认识到学生对待作业的问题,我的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优点
1、教师布置作业能本着减负的原则,布置作业较适量,能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2、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总体比较认真,能认真完成教师布置作业,并能及时上交。
3、当遇到较难的作业时,大部分学生能及时请教家长或同学。(二)不足之处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方式缺乏趣味性
从第1项不难看出教师布置作业往往没有考虑到趣味性,只求结果,不注意作业的呈现方式。导致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是无所谓、很疲劳、很无耐,就像人每日吃饭一样,不管怎样也得走这个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并用有助于增进学习的效果,消除学习活动中的疲劳。同样,作业内容、形式和解答方式的多样化,也有助于克服作业活动中的单调乏味现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当教师布置一些内容活泼、形式多样,解答方式各异,又能使同一课题得到多种练习的作业任务时,学生的参与水平就会有较大提高,作业的质量也将会明显改善。
2、语文作业教师统一布置多,自主选择少
从第11项可以看出,有73人期待教师将布置的权利留给自己,学生每天的作业都由教师来布置,或多或少,枯燥乏味,并且每名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学生没有选择权,不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做相应梯度的作业。
小学生调查报告3、作业枯燥、封闭
从第12项可以看出,选C的同学高达62人,占据了多数,因为当前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非常封闭。教师在设计作业时,眼睛只盯着课本,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巩固、运用,作业形式局限于做习题,进行抄抄写写的书面练习。长期如此,大多数同学已经厌倦了这样的作业,同时又非常期待教师布置其他作业。封闭性的作业无形中限制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割裂了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也会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如果一项作业既新颖又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经验背景,那么学生通常会觉得这项作业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学生对于他们自以为有意义的作
业,往往会认真努力、坚持不懈、富有创造性地完成。
4、机械性、预习性作业过多
第13项选A的同学几乎占据一半、第14项选F的同学几乎占据一半,由此我看到在我校要求成绩的重压下,一是机械抄写过多。许多教师把机械重复的抄写当作巩固生字、词语的法宝,学过生字、词语后总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每个生字抄写几遍或者十几遍,词语也是反反复复地抄写,或者是让学生在家里反复地听写,导致学生把大量时间用于抄写生字词语中。二是机械记忆。学完一篇课文后,
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词语解释、句子的含义,个别教师甚至要求学生背诵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有些教师虽然没有直接要求学生去背诵,但常常设计书面作业,让学生解释已学过的课文中的词语,不加选择地让学生搜集近义词、反义词并背诵,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机械记忆。三是预习性作业过多。教师一周基本能上2-3篇新课,总是要求学生在家自己读课文、画出词语、自己组词、分段、标段,而对于扩展性的作业、搜集性的作业布置过少。机械抄写、机械记忆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5、作业评价较单调
教师在作业中的批阅符号基本是以ABCD、披上阅、得分三种评价方式,学生对这些符号已经习以为常,
甚至部分同学根本就不关心这些评价符合,连看也不看一眼。评价没有起到教师与学生之间很好的沟通。
总之,只有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以学生为本、对学生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后作业,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自觉性,才能保证学生完成作业的独立性、有效性,才能发展学生个性。
(三)学生简答情况分析
1、大部分学生在老师没留作业的情况下,会主动给自己布置作业。
2、在学生心目中较困难的作业是:写作文,做阅读。
3、学生对教师布置作业的期待:布置作业多样一点;偶尔不布置作业;作业设计再有趣一些;其次是希望能布置大家都喜欢的作业类型。
4、学生喜欢的作业类型为:学习一项生活、劳动技能;走出家门去旅游;看自己喜欢的书籍;就近参观;手工制作;手抄报;查阅资料;进行体育运动;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