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是党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幸福而不断奋斗并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胜利的历史。党的历史不仅是党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28年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使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就此结束,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开创了比较更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社会进步的闸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并为此后革命斗争的发展,特别是为后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道路。
作为一个与自己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第一天起,首先遇到的就是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压在中华民族头上的“三座大山”。面对这样一个关系到社会、经济、政治的重大考题,中国共产党前仆后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和伟大实践。同志从理论上破解了中国的基本国情、争取民族独立主要依靠力量、中国革命方式乃至革命的发展道路等重大现实问题。尽管在推进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严重挫折、有过严重失败,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能够告慰历史、告慰人民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与实践上实现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结合,缔造了中国工农红军,创建了以井冈山为标志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建立农村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
夺取革命的胜利。
与发展着的社会相同步,时代总是赋予新的内容。抗日战争爆发,处在危难之中的中华民族又一次给与自己共命运的中国共产党一道众志成城,共赴国难。中国共产党不负众望,发出并率先垂范地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阵线,以民族大义为重,与国民党再度合作,改编中国工农红军,开赴抗日前线。八年抗战,血与火交融,中国共产党始终作为抗日的中坚力量,高高地举起抗日大旗,紧紧依靠人民、发动人民、组织和领导人民,把抗日的熊熊战火从平型关很快燃烧到晋、冀、鲁、豫等广大地区以及大江南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终于赢得了抗击日寇的胜利。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光明的中国和黑暗的中国两种命运的决战这样重大的考题,又一次摆在中国共产党的面前。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抱负、实现政治抱负的坚定实践,以及这种实践对民族和社会的划时代贡献,使历史和人民又一次共同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人从容应对中国两种命运的决战,使中国革命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敌战略反攻的条件已经具备,最终取得全国胜利。
二、30年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
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曲折道路而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巨大成功的30年。诚然,党在这段历史中也曾
犯过错误,但却是靠自己的力量纠正了反右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三年自然灾害中的人为性错误、以及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医治战争的创伤,恢复和发展经济,使年轻的共和国粉碎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国的封锁和颠覆活动。在国内领导全国人民,迅速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基础。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变化。在1956年9月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我党宣布: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成,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由于生产落后而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之间的矛盾。我国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十年工作中的主导方面。
此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
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受过严重的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十年中,全国工业固定资产增长了3倍,农业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开始大规模展开,并逐渐收到成效。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为前七年的4.9倍。科学技术工作也有比较突出的成果。
无论是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们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经济建设的成就也不容磨灭。
三、32年领导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取得飞跃
1978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的历史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经过32年的不懈奋斗,我们胜利实现了党提出的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战略目标,正在向第三步战略目标阔步前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取得飞跃,就在于把握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开创了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的康庄大道。
以1978年为转折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发出了振聋发聩的警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毅然决然地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性决策,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个了不起的、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创举。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成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试点工作,对外开放开始取得重大突破。
以1982年为起点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大会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
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从此,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成为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大会通过作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制定了全面开创新局面的奋斗纲领,确定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以1987年为标志党贡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十三大的突出贡献,是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基本依据。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会存在,但不是主要矛盾。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的历程
而奋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为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重大贡献。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党的十六大在北京举行,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作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开始带领我们跨入新征程。为贯彻十六大精神,中央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深化机构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制定“十一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提出并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推动党和国家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就。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党的十七大在北京举行,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概括:理论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解决执政党是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个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主要解决社会主义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归纳起来,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主要如下:形成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2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9.7983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增加到2010年的191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5919元;2010年全国社会
保障基金积累7810亿元,比五年前增加5800多亿元;2010年对外贸易
总额达到2.97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开放型经济水平快速提升。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中所得出的重要结论
实践证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构成党的历史发展的理论基础,领袖体和领导干部构成党的干部基础,人民众构成党的众基础。理论基础、干部基础、众基础作为党的历史发展三大基础,决定着中国共产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可以说,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生命基石。
中国共产党发展到今天,最有发言权的是那些经历战争年代、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老前辈,他们大多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历史时期。如何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如何继承思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中国,如何认识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他们实践最丰富、情感最深厚、体会最深刻、认识最清醒。最有时代感的是当下劳动者和建设者,他们正在实践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与使命,虽然只是一个历史时期,即改革开放时期,但他们对现实的感受与体会不亚于前辈。这是因为,他们既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和成就,同时也经历或感到了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系列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应对这些问题,党和政府正在从根本上改变,逐步实现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我们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国家空前实力正在越来越显示出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抗非典、战冰冻、抗洪水、抗地震、抗台风和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撤侨万人行动等等,中国人民的意志与精神、实力与能力,全党全国乃至世界都有目共睹。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成就,就无法实现与战胜自然灾害,就无法迅速与保质重建家园,就无力承办好世界性活动。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发生的难点热点情况,都是党和人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情况。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面前,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我们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信心和决心,更阻挡不住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能力和实力。“十一五规划”的胜利完成和“十二五规划”起步实施是对此最好的体现。我们还有一亿多人生活还不够富裕,甚至还有数千万人生活比较贫穷。这就提醒全党和全国人民,我们仍属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共和国要继续发展,离开人民众的支持与奋斗,发展就变成纸上谈兵。人民众是发展的真正动力。人民众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诉求,都是我们党和政府的第一信号。只要人民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党的意志统一于人民众的意志,党的事业才有光明,国家发展才有前途,人民众才有幸福。
90年历程告诉我们,理论基础起到思想指导作用,干部基础起到率先垂范作用,众基础起到决定力量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功的三大基础,三者缺一不可。认识和运用好三者极其关系,这是体现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一条重要
规律,是对党90年春秋历程的真理性认识和规律性概括。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有最多的人力资源,有最大的政党组织,这是祖先和前辈为我们留下的文明遗产,这是老一代为我们留下宝贵财富。这些遗产与财富既对我们既是激励又是包袱。激励推动我们继承、激发动力,包袱体现我们压力、负担沉重。要把压力变动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弘扬五千年中华文明。我们没有理由忘记历史,但也没有理由停止不前;我们对历史既有保护、挖掘的任务,我们也有总结、发扬历史文明的使命。我们对理论基础、干部基础和众基础三大基础作为党的历史发展的生命基石,更要倍加珍惜和护卫。牢记历史,传承文明,开拓创新,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要按照这个要求,科学运用理论指导、干部带领、众参加这一规律性经验,高举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加快全面实现富民强国,迈向振兴中华的锦绣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