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Television  2015
China 2010 年岁末,以俄罗斯著名诗人康斯坦丁•西蒙诺夫的诗篇《等着我》命名的“中俄跨国大型寻亲公益节目”《等着我》在中央电视台和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共同连线播出,迅速引发社会的热烈反响。2014年清明节期间,中央电视台重磅推出《等着我》常态节目版,这既是对之前特别节目的延续,更是一种立足于中国国情基础上的创新和拓展。此次国内常态版的《等着我》节目,是中央电视台发挥作为国家电视台的巨大影响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携手新媒体的优势,以寻人为主题,将视线投向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以引领观众对社会民生热点话题的进一步关注。全新的《等着我》节目自播出以来,引发各方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仔细分析两个版本的《等着我》不难发现,它们虽然同属于谈话节目,都是围绕着寻真情而展开,但二者的基础和内涵有明显的差异。首先,“中
为缘寻 为爱坚守
王 纲
——浅析大型公益节目《等着我》的艺术特
俄跨国大型寻亲公益节目”《等着我》,是将跨国寻亲作为关注焦点,反映的是50多年前那段历史年代里中俄两国人民之间特殊的友情和亲情;而国内常态版节目《等着我》,则是专门以国内寻亲为内容,表
现的是众多家庭和普通百姓在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真实生活与悲欢离合。其次,“中俄跨国大型寻亲公益节目”《等着我》,是以中俄两国共同的文化基础为内涵,对情感的忠贞、对信念的坚守,始终是中俄两个伟大民族共同的文化传统和艺术母题;而国内常态版节目《等着我》,从头至尾都被浓郁的中华传统文化氛围所侵染,一个个悲欢离合的故事与情感诉求,无不折射出中国社会进程中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和梦想的追求。再次,“中俄跨国大型寻亲公益节目”《等着我》,把镜头对准那个特殊历史年代里中俄两国人民之间发生亲缘关系的跨国体,关注面相对较窄;而国内常态版节目《等着我》
54
Television  2015
China 虽仍以等待、寻和帮助为主线,但它将关注的视角进一步拓展,涵盖到社会的各个体,涉及到的事情可追溯到建国前后至今的60余年,讲述在如此广阔的时空跨度里发生的不同故事。
国内常态版节目《等着我》是中央电视台与全国纸媒、广播、网络等全媒体平台的强强联合,是在公安部和民政部的大力支持下,携手企事业单位以及上万名志愿者共同发起的一项公益行动,其内容包括从帮助被拐卖的孩子寻亲生父母,到不惑之年的学生寻失联多年的老师;从昔日并肩战斗的挚友的彼此寻觅,到追逐一段擦肩而过的缘分……其宗旨是“爱心接力,助力团圆梦,让心不再等待”。节目组借助中央电视台这一国家媒体的强大资源和力量,努力帮助每一个普通百姓收获团圆与幸福。而在电视荧屏之外,中央电视台还开通了多个“等着我”公益寻人平台,切实为每一个寻中的人增添一份希望,传递一份力量。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节目的内核
与时下某些娱乐节目靠新奇、刺激来抓住受众不同,国内常态版的公益节目《等着我》具有强烈的人文情怀,它调动人们内心向真、向善、向美的力量来传递社会正能量,与千百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息息
相通。弘扬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当前我国政治与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电视媒体应当肩负起来的文化责任与社会担当。《等着我》的文化内核包括对家的渴望、追寻与守护,以德报怨,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等,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等着我》通过弘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极大地提升了节目的文化品格和精神内涵。
家庭是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核心和基础,家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都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对家庭的渴望、追寻和守护,是千百年来中华儿女亘古不变的追求。由于家庭记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家庭记忆开始受到电视等大众传媒的青睐,家庭记
忆开始由家庭生产向组织化生产进行过渡。
在每一期《等着我》节目的求助者中,寻家庭或寻家人所占的比重最大。如:因两次犯罪入狱的特殊
求助者罗洪军,希望节目组帮助其寻亲生母亲。14年前,年仅13岁的罗洪军因与继父争吵而赌气离家出走,后因不到回家的路而开始浪迹天涯。缺少家人温暖、关爱的罗洪军两次入狱。十多年来,他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随风飘浮,对家人的思念,对亲人关爱的渴望,是他心中永远的痛。几经波折,《
等着我》节目组终于到了罗洪军失散多年的家人,当一家人在狱中相聚时,整个场面被亲情包裹,催人泪下。
一扇铁窗阻拦了一家人的拥抱,却无法阻隔浪子等待了14年的心。当罗洪军跪在母亲面前哽咽到“妈妈,对不起”时,观众无不对这一家人悲欢离合的曲折经历而感叹唏嘘。
以德报怨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独特的仁爱之道,它能够启发人们的良知和理性,使思想境界得到升华。《等着我》节目中的很多求助者在回忆自己曾经的不幸遭遇时,都能够坦然面对,无怨无恨,体现出一种理解、宽容的仁爱精神。现居杭州市第一福利院的山东籍女孩余依娜有一段不幸的童年。因患有先天性白化病,视力有障碍,她在五六岁时就被父亲遗弃在杭州汽车站。但是,余依娜性格乐观、自强不息、坦然面对,长大后她参加了全国特奥会,还荣获过很多金牌。尽管家庭抛弃了她,但她并没有怨恨家人,而且希望到家人,让家人以她为傲。讲起自己身世的种种细节,包括数次遗弃不成后,父亲以买泡泡糖为名终于将她丢弃在陌生的城市里,她是在每晚不断默念父母名字的漫长岁月中长大的……朴实的话语、真挚的情感、宽容的心胸、崇高的境界,一次次打动观众的心扉。当她最后唱起歌曲《隐形的翅膀》时,人们看到,余依娜就是现实生活中有着“隐形翅膀”的坚强女孩,她没有因为被弃而心生怨恨走向绝望,反而用微笑和阳光战胜了一切困难险阻,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始终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等着我》节目中的求助者基本上都是普通的城
市居民、农村人或弱势体,如果没有公益组织和志愿者们的帮助,他们的“团圆梦”不知道还要等待多久。张金福是一位丧失了基本劳动力的严重的先天性脊柱侧弯症患者,
其妻亦是先天性双
55
Television  2015
China 胯脱位、肱骨头坏死,声带变形导致其沟通障碍,而他们唯一的女儿亦患有遗传疾病。这样的特困家庭,17年来一直受到一名为“艾欣”的人的持续帮助。多年来,张金福试图通过各种渠道去寻这位“恩人”,查明其真实身份。当他在节目现场颤颤巍巍地拿出珍藏了17年的汇款单时,不管是电视机前还是在场的观众都被深深地感动了。虽然张金福没有到恩人“艾欣”,但是,“艾欣”的精神深深影响了他。从2003年3月起,张金福开始资助天津儿童福利院的患病孩子韩津鹏,直至小津鹏被好心人领养。这种爱心的传递,何尝不是对恩人的一种报答方式,又何尝不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呢?一种爱心精神的永恒驻守,不仅能够帮助别人,还能够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观,倡导社会的真善美,这也是央视推出《等着我》节目的一个重要价值追求。
二、真情和感动赋予节目丰厚的艺术情怀
“中俄跨国大型寻亲公益节目”《等着我》是以跨国寻亲的形式,演绎着不同民族之间的真挚情感。它通过6个寻亲故事,传递出美好的人间真情和始终不渝的精神守望,而这种精神、真情和感动,又在国内常态版节目《等着我》中得到延续和光大。所不同的是,这种真情和感动是带有浓厚的中国本土彩的,它让观众在一个个求助者的讲述中,体味刻骨铭心的人间真情,感受人性的至真至善至美。由于《等着我》是一档常态化节目,每期包含了
四五个求助故事,因此,节目所诠释出来的真情和感动,便具有了更为丰富多样的社会内容。观众在领略亲情、友情、爱情,经历着喜悦与渴望、心痛与爱怜、失落与惋惜、兴奋与体谅的过程中,感受着真情所带来的艺术感染力。在从独特的个体生命体验中获得震撼的同时,还多了一份思考和感悟。
《等着我》节目中弥漫着的真情和感动,还来自于求助者们自身的讲述与节目组的资讯和调查收集能力,这种能力帮助求助者穿越历史,回到他们生活的起点,给予他们圆梦成真的机会。例如,《等着我》节目的首期,便迎来了81岁的抗战老兵孟庆
铭,他几十年来一直在寻牺牲战友的亲人,希望给他们一个交代,向他们敬一个军礼。节目组收到孟老先生的委托后,亲赴东北三省开展寻工作,将一位位相关人士请到演播厅,帮助孟老完成了夙愿。节目播出后,立即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不少观众通过网络平台给予支持,为节目点赞。此外,一个来自上海的63岁的母亲,请求栏目组帮助寻被丢弃了38年的女儿。这位母亲曾是当年上山下乡的知青,
在农村与当地小伙子擦出爱情火花,未婚先孕。可是,严酷的社会现实使她无法也无力抚养女儿,只好忍痛将孩子丢弃,酿就了一生都无法原谅自己的过错。38年来,这位母亲到处寻女儿,其内心的苦楚与心痛难以言表,直至在《等着我》节目组的帮助下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女儿。母亲紧紧抱住女儿请求原谅,并一再恳请“跟我回家吧,跟我回家吧!”女儿爽快地答应了。在她心中,没有怨恨,只有感恩。全场用雷鸣般的掌声和激动的泪水为这对母女送上真挚的祝福。《等着我》节目的真情流露,不仅深深地感染了观众,就连见多识广的赵忠祥、郁钧剑等嘉宾也是情不自禁泪长流。
《等着我》节目焕发出的真情和艺术感染力,还体现在主持人倪萍的身上。作为主持人,倪萍凭借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成熟的主持技巧,
给予求助者和观众以强烈的人文情怀。看到腿脚不方便的求助者,她会主动迎上去,将他们搀扶上来;面对求助者伤心或痛苦的神情,她会主动拉着对方的手唠起家常,给他们宽心,像知心朋友一样为他们排忧解
56
Television  2015
China 难;当求助者说到痛处痛哭流涕、难以自抑时,她也会跟着一起流泪,还会上前抱着对方的肩膀
或者轻拍对方的背部,鼓励其要坚强;当求助者生活拮据无法实现梦想时,她会主动现场为其筹款,甚至自掏腰包表达心意……这一系列的举动足以说明,倪萍以及《等着我》节目组是在用真心、真情和真诚为大家办事、和人们交流,放低了身段,却提升了情怀。倪萍曾说:“每一个寻人故事的背后,都关系着不止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幸福。我内心有股强烈的冲动,希望为他们做点什么,希望能帮助他们,也希望更多的人看到他们的期盼。一个人的力量很小,汇聚起来的能量却很大。如果‘脸儿熟’能让更多观众关注到这些苦苦寻的人,那我义不容辞,竭尽全力。”
三、悬念和不可预见性提升节目的张力
等待爱情
《等着我》将公益节目的社会价值与寻亲节目的观赏价值巧妙地结合起来,给观众带来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录制节目的演播室设计朴素简单,LED 大屏幕配以极富象征意味的大榕树,庄重而不失温暖、简洁而不失个性。节目中每一个故事的叙述,都会在结尾处留下一个悬念,悬念构成节目的重要看点。当求助者介绍完毕情况,其身后的LED 大屏幕就会变成一扇充满希望的大门,伴随着音乐的响起,大门徐徐打开,结果便会揭晓。因此,求助者在《等着我》节目组的帮助下能否到所要寻的人,让悬念破解,就成为该节目最具特之处,它引发观众极大的兴趣和无限的遐想。
不可预见性构成《等着我》节目的又一个看点。
不可预见性一:当希望之门缓缓打开时,求助者要寻的人能否如约出现?最大的悬念在于,结局并非
总是与观众和求助者期待的结果相吻合。不可预见性二:每一位求助者的情绪表现及节目进展路径的预先设想都无法精确掌控,现场随时可能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如:62岁的新疆求助者李娟,为寻40年前一见倾心的初恋情人来到节目现场。当见到梦中情人从希望之门中走出时,她激动地欲冲上前去拥抱对方,而对方却伸出双臂阻挡,并以握手的形式制止了李娟的过度热情。此时,主持人倪萍随机应变地用妥帖的话语和与两位主人公三次拥抱的方式,淡化了两人情绪上的差别,避免了尴尬局面的出现,同时也满足了李娟近40年的思念之情,引发观众热烈的掌声和会心的微笑。其实,这里所谓的“不可预见性”,都是节目中求助者们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和质朴表达,它深深打动着每一位观众,再借助主持人及时的解读和精彩的点评,实现了节目的事先安排与现场不可预见性的巧妙缝合,从而将《等着我》节目的观赏力推向极致。
《等着我》能够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该节目没有将所表现的内容仅仅局限于真情和感动本身,而是让观众透过情感,感悟到一些超越单纯情感层面的东西。这种感受或许遥远而朦胧,个体差异也有别,但是,挖掘人性中至真至善至美的品格,用真诚的心灵沟通汇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却是人们的共同感受。它促使节目中的求助者们秉持着一份信任和承诺、守望和理解,从过往走到今天,拥有超越个人悲欢层面的高尚情怀,从而也赋予了《等着我》节目丰富的社会价值。
注释:
① 郭泽德:《大众传媒对家庭记忆的社会表述与意义重构——以央视〈客从何处来〉节目为例》,《新闻界》2014年第17期,第2-7页、第69页。
(作者系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讲师)
(责编 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