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说课稿《核舟记》
初中语文说课稿《核舟记》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 ,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精心的初中语文说课稿《核舟记》,欢送大家分享。
  各位 专家、 领导、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的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第四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核舟记》。这是一 篇介绍一件精美工艺品的小品文,全文仅400余字。课文先概括介绍王叔远的微雕技艺,交代核舟的来历和它选取的历史题材。然后,依次具体描绘核舟的船舱、船头、船尾和船背,其中以船头和船尾雕刻的五个人物为重点。文章的最后,将核舟人物、物件等雕刻的数字总计一下,以具体详实的数字,说明微雕工艺的精巧绝伦。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课。
  (一)新课标与文言文教学
  新课程积极倡导研究性,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开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时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人不同的想法;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合作伙伴,或者暂时选择不合作。先思考,再讨论,给学生留一个思考的空间。
  新课程下的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根本内容,对作品的 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 出自己的 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 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背诵优秀诗文 篇章。关于教学,我认为应表达“两重一轻”倾向,“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一轻”指轻 篇章的琐屑分析。应多诵读,培养语感。
  (二)课文分析
  第四册继续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重在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第五单元的文言文学习,不仅要学习课文 对生活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而且要求学生练习诵读,培养文言语感。《核舟记》是一 篇教读课文,具有一定的说明性,层次清晰、条理清楚,细致描述了核舟的艺术形象,说明雕刻者构思的巧妙、技艺的高超,也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
术的卓越成就。语言精炼、简洁、周密、生动。
  (一)知识积累
  学生经过初一和初二上期的文言文学习,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有待突破,如文言句式,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
  (二)学生现状
  我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语文根底比拟差,学习文言文 篇目时有畏难情绪,思维不够活泼。
  根据以上情况,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初中语文说课稿  1、知识目标
  ①学习 本文按空间部位对工艺品进行描写的写法;
  ②熟读、背诵、翻译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想像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成就,加深对具有高度文明的祖国的热爱。
  4、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掌握重点字词,理解内容;
  难点:体会按照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特征的方法。
  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我将教学过程具体确定为课堂导入、整体感知、细节探究、迁移拓展四个环节,目的在于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一)说学法、教法:(Powerpoint演示文稿)
  1、学法:探究合作
  2、教法:诵读点拨
  五、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Powerpoint演示文稿)
  在背景音乐想起之后,先借助Powerpoint演示文稿播放令人叹为观止的微雕艺术品,创设情境,一是激发学生兴趣;二是让学生实际感受一下微雕艺术的难度,从而对王叔远的精湛
  技艺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整体感知:(Powerpoint演示文稿)
  1、学生散读之后,以Powerpoint演示文稿形式呈现出正音练习;
  2、结合“阅读提示”讨论指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范读课文环节,设计为配乐朗读并参加简单动画,课文朗读标准标准,背景音乐淡远闲适,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化理解;
  4、请学生结合文下注释速读课文。用铅笔标出疑难字、词、句。就句读、难解词句质疑问
难。(也可要求按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数量词用法四类情况进行归类 。)试概括文章段意。
  在学生疏通文意之后,课堂训练也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呈现。Powerpoint演示文稿形象直观,易于纠错,其使用不仅帮助学生稳固、活用所学的知识,更好地积累词语;而且便于学生更准确、更全面地把握文意,解决学习的重点。同时也为下面的难点突破环节打下良好的根底。
  5、 本文名为"记",是不是记叙文,为什么?(归纳)
  (三)细节探究:(Powerpoint演示文稿、flash课件)
  1、导入:如果让大家来背诵这 篇文章,大家认为该如何做才能快速有效的做到呢?(由浅入深,先解决简单段落,再着手复杂段落)
  2、较少内容段落为1、6段,请大家默读,说说课文所介绍的核舟有什么特征?
  3、列出探究问题:
  课文是怎样表现核舟的特征的?结合内容具体说说。
  4、组织学生展开探究:
  涉及问题设计:
  ⑴核舟大小如何?
  ⑵在这小小的核舟上雕刻家究竟雕了多少物和人?
  ①雕刻家在核舟上雕刻了哪些物,分别有什么特征?
  ②作为船的一局部,船舱就更是微缺乏道了。 却在船舱的说明中强调窗户之多,文字之众,你以为有什么用意?
  ③雕刻者在核舟上刻了多少人?
  ④雕刻者是如何精当巧妙地安置这些人物的?(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出对这些人物的介绍。)有关核舟背景的补充材料运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呈现。
  ⑤描述船头三人的神情态度。分别由学生朗读描述苏拭、鲁直(黄庭坚)和佛印神态的句子,说说雕刻者是要竭力渲染他们此时此地的什么样的心态?
  ⑥ 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为什么?
  ⑦描述"舟子"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为什么要这样写?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表演。把课文分成两个表演场景,一个是苏、黄、佛印神态。一个是两个舟子的神态。
  ⑧在熟读课文后,让学生依次说说船舱、船头、船尾的情形。不看书,用原文说(也可用自己的话)。在表达过程中要强调雕刻家构思的精巧、技巧的娴熟和 观察的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