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 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XX号选手,今天给大带来的说课内容是茅以升先生的《中国石拱桥》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中》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本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 迹有关。阅读这些课文,可以使我们接触到多种知识,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O《中国石拱桥》是一篇典范的说明文,茅以升以他专业化的精确介绍,让我们了解到有关 中国石拱桥历史、形式、结构等方面的知识,更让我们看到,赵州桥和卢沟桥不为历史风尘 湮没的光辉。从全文结构来看,这篇文章采用了总述和分说相结合的方法,条理清析,井然 有序。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我将 本课的教学目标界定为如下几个方面:
(1)熟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两座石拱桥的结构并品味它们的特。
(3)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风格。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我确定的本科重点是:把握石拱桥的特征,品味说 明文的语言风格。
而难点是:掌握多种说明方法,并尝试运用。
四、教学方法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分为,才能真正做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 是为了不教二基于此,再结合本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为,朗读法,画图法,合 作交流法。
这些方法将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
下面进入到我此次说课的重点环节,来说一下我对教学过程的认识五、教学过程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部分,先来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是这样设计的:
提到桥,大家也许会想到《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 马”,这样的诗句让我们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座烟水环绕的淡雅之“桥”,又或如“二十四桥仍 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则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幽凉寂静的月夜图,图中那闻名天下的扬州 二十四桥也给人一种清幽之美,而“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则描绘了长征时 环境的恶劣,让人看到的是一座寒意森森的冷峻之桥。这些桥是诗人笔下的桥,无论淡雅还 是清幽亦或冷峻,都充满着盎然的诗意。那么,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他笔下的 桥,又会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它的一篇《中国石拱桥》来领略一 番吧。
这样的导语,给学生一种诗意的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的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本环节旨在扫清阅读障碍,整体熟悉全文。
首先,我会让学生通读课文,然后根据课前预习,课下注释以及相关资料,完成对于生字词
的把握以及认识本文作者。在介绍作者茅以升时,举出其所造桥梁的典范之作“武汉长江大 桥”和“钱塘江大桥”,然后让学生欣赏武汉长江大桥的图片和介绍,在愉悦心情,拓宽知 识面的同时' 也对作者茅以升有了更具体的认识。之后,我带领学生给全文划分段落并总结 段落大意,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文章先总述石拱桥,进而引出中国石拱桥然后具体说明了 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结构与特点,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以及建国之后我国石拱桥的 发展。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整体认识全文。
三: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本环节旨在充分发挥小组合作,让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从整体深入到局部。
本环节分为三个步骤:
1.根据上个环节对本文划分的段落,每一个段落我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学生自由朗 读课文,初步完成这五个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组员之间相互交流补充。
3.小组派代表总结交流结果,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完善。
通过这三个步骤,不仅使学生对课文完成了由整体到局部的认识,还充分发挥了学生之间的 交流合作,使学生感受到团队配合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重点探究品味“二桥”本环节旨在和学生一起研究文中的两座具有代表性的石拱桥。分为两个板块
先来看第一个板块“画桥”首先让学生细读第五自然段,然后,根据文中的描述,由我带领大家一起画一画赵州桥。为 了配合文章的美感,增添教学的趣味性,我还编了这样一首诗作为辅助:
首先,全桥只有一大拱,不是半圆而像弓(画出大拱),所以大家在画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区分半圆和弓,尽量画的更像一张弓。
之后,拱上桥面无陡坡,方便车马上下行(画出桥面)那么大家在画桥面的时候,就要注意弯曲的程度,如果你画的太陡,车马上下就会变得困难, 那就不是赵州桥的风格了。
初中语文说课稿
然后,大拱两肩两小拱,节约石料减桥重(画出小拱)这时候大家要注意了,每一个肩上都有两个小拱,所以一共是四个拱,看你画的拱够不够数。 最后,结构匀称景美,不似初月
也似虹。
带领学生画出了赵州桥,之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换,看看,他画的和自己画的谁的更像,画 出的赵州桥是不是像彩虹一样呢。
画完赵州桥,在让同学们以相同的方式一步一步画出卢沟桥。
通过画桥,同学们已经对于两座桥的结构和外貌有了 •定的了解接下来进入第二个版块“品桥”
茅以升先生为何拿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石拱桥的代表呢,这两座桥为何有资格做代表呢?让 学生们回到课文,出两座桥能体现石拱桥特点的地方.,并思考他们有没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整合学生们所回答的内容,大致可以总结出来。赵州桥和卢沟桥都符合石拱桥结构坚固,形 态优美的特点,并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当然,两座桥都各有自己的特。如赵州桥,和周围 的景搭配十分和谐,远远看去就像是彩虹一般。
在这个地方,我会追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赵州桥与彩虹之间,除了外形相似之外,还有相 似的地方吗?学生可能会感到疑惑,那么我会从这个角度引导学生,大家想一想,我们常说, 什么之后见彩虹,对风雨之后见彩虹,不经历风雨,就不会有彩虹,而赵州桥,不也是劳动
人民不谢努力的结果吗?它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正如彩虹凝结了风吹雨打一样,而,赵 州桥还有更胜过的彩虹的地方,那便是,彩虹是短暂的,可谓稍纵即逝,而赵州桥却在历史 的长河中屹立了一千,三百多年,饱经风雨而听然不动,显示了中国占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 慧。而卢沟桥的工艺十分精湛,桥上的石狮子千状万态,配合周围的景,也构成了 “卢沟 晓月”的燕京八景之一,并且见证了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承载着一段历史的重量。
通过画桥和品桥,学生对于两座桥的结构形态和艺术特都有了深入的了解,下面进入下一 个环节五:师生合作,思考解疑
此环节分为三个板块板块一:说方法
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我让学生回到课文,寻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小组之间相互 比赛,看哪个组到的文中的说明方法最多。然后,即时地劝学生们进行一个课堂训练,即: 用这些说明方法来描述一个你见到过的建筑物,写下来之后,交给同桌,然后让同桌根据你 的描述画出该建筑物,最后同桌之间相互评价。这样一个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 且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说明方法。
版块二:品语言讲完方法再来看语言,让同学们重点阅读以上(大屏幕)这些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 周密的风格。可能有的同学会心生疑问,老师,可能大概这些词语本就表示不确定,怎么反 而体现了准确周密的语言风格呢?我会这样跟学生解释,同学们,什么是准确周密,准确周 密指的就是符合客观实际,绝不主观臆造。设想一下,如果你把你的书包落在一个地方了, 也许是家里,也许是学校里,你给忘了。那么,这个时候你肯定会说,我的书包可能落到家 里了,大概落到家里了,应该是拉倒家里了,这都是符合实情的,如果你说我的书包就落在 家里,可是却在学校到了书包,那么,你说的话是不是就跟事实相违背了呢?
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更好地理解说明文的语言风格。
板块三:解疑点在这个板块,针对文中一些疑问引导学生交流思考。而由于八年级学生思维有活力,好奇心 强,所以这些疑问也可能在前几个环节就已经出现,所以
这个板块是动态的,正如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样,会根据课堂的变化而 做出相应的调整。
如:文中说赵州桥有28道拱圈,怎么理解呢?
(略)大家跟我一起来做,把你的两只手并到一起,不算大拇指,然后弯曲成桥拱的形状, 那么,如果这就是桥拱,那么这个拱是不是由12345678八个拱圈组成的呢,而且,如果这 其中有一两个拱圈坏掉了,剩下的依旧可以支撑桥面。而赵州桥就是这个道理,但他不只是 八个,它有28个拱圈。
这种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再结合空间想象,方便理解这个问题。
六、拓展延伸,开阔视野这个环节的设计,在于让学生了解更多种类的桥。
同学们,学了石拱桥,接下来老师带你们领略一下更多种类的桥。先来看梁桥,它是我国古 代最普遍的,也是最早出现的桥。如果说拱桥是由石拱支撑起来的话,那么梁桥就是靠石梁 或木梁支撑而建成的。茅以升先生说过:“桥是放大了的板凳”,在最开始就是形容这种桥。 而巧的是,在我国四川省北川县,恰好有一座桥就叫做板凳桥,看起来就像是由一个个大板 凳拼接而成,只可•惜,这座桥毁于地震当中,着实遗憾。除了梁桥,还有索桥。我们曾学过 的《飞夺泸定桥》中的泸定桥便是这种桥,它是由常常的锁链拉拽牵引而建成的,所以走上 去不免会有晃晃悠悠的感觉。下面这种桥叫浮桥,顾名思义,它是浮在水面上的桥,由船只 或漂浮物支撑,走在上面,欣赏水中景,也别有一番风味。还有一种桥叫高架桥,也就是
我们常说的立交桥,它给城市的交通带来了许多的方便。当然,除了这些桥之外,古今中外, 人类设计建造出的桥梁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翻阅资料加以了解。
通过这个环节,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知识面,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增 条了课堂的趣味性。
六.课后作业,回归生活我设计的作业时让学生运用本文所学的说明方法,描述一座你身边的桥或者你曾亲眼看到过 的桥,语言风格要尽量体现准确周密的特点。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这样的设计一目了然,使学生清嘶明了本文的结构,方便记忆。 以上是我全部内容,欢迎品味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