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说课稿
一、植根单元说教材
主题:《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部编教材七下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主题是“修身正己〞,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严以律己、宽厚待人的美德,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敬仰之情。
关键点之一:略读。本单元重点学习略读,在单元提示中,有对略读的要求:本课还规定了时间要求:“这篇散文约2000字,尽量在5分钟读完。〞
关键点之二:选材。本单元的“怎样选材〞写作专题与单元课文阅读有机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本文围绕中心,从待人厚,律己严两个方面组材。待人厚主要从修改文章、送客、复信三个材料写;律己严主要从写话是话、重视简洁、力求完美三个事件来写。可见,本文也是选材的典范。
二、立足课标说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同时要求:“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通过略读和细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又要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创意。
【教学目标】1、略读,了解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
2、精读,感知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了解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体会作者对叶老的深沉思念和深挚敬意。
【教学创意】以课文标题为切入点,全课三个板块:从了解二三事,到感知叶圣陶其人,再到感受作者的敬仰之情。既落实本单元的阅读教学重点“略读〞,又在归纳事件、认识人物中领会本文以小见大写法的好处,引领学生在学习人物美好品德的根底上掌握写人的技巧。
【教学步骤】〔主要的教学步骤〕
〔一〕、了解二三事   
浏览全篇,用笔勾画,文章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你们用了什么方法从文中快速地出了这些事?提炼略读的技巧。你认为文章标题二三〔  〕事中间可以填哪个词?归纳以小见大的写法。
〔二〕、感知叶圣陶
我让学生圈点批注,细读3——8段,思考:叶圣陶是个怎样的人?
提示:可抓住小细节、小事件,从描写、用词……用不同的符号批注,来认识“叶圣陶〞这个人。
〔三〕、感受作者情
抓住“先生〞一词探讨:张中行为什么称叶圣陶为“先生〞?
这样由事及人再到情感,课堂逐层深入,学生的认知成螺旋式递进。
三、回忆课堂说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显示了较高的思维、探究能力。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
1、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把戏翻新。语文课不能缺少朗朗的读书声,不能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不能缺少对优美精彩文段的欣赏和独到的分析。
2、提倡合作学习不能无视学生的独到思考。合作学习必须在学生充分阅读、思考的根底上进行合作学习,否那么,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也是浅薄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给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时机。
3、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课堂上探究性学习主要表达在探究性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活动。
总之,语文课如何发挥文本的优势,发挥语文的思维、情感优势,以知识去激活知识,以情感去感化情感,以心灵去振奋心灵,以生命去激扬生命,是今后语文新课程教学值得好好探究的问题。
《小石潭记》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小石潭记》,它是八年级〔下〕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单元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全文缺乏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根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本文个别语句晦涩,词语活用现象较多,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大障碍,因而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本文作者感情流露又很含蓄,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设计
随多媒体的推广运用,不少语文课都引入音乐,但常常是教师配 好曲子堂上一放,确实能启发学生感悟,那么反过来,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曲调配上,不也同时引导了学生感悟作品情感吗?如果可以以曲调感悟,那么以美术、以影视等等其它艺术形式不也可以帮助解读文学
作品吗?所以我设计让多种艺术形式走入文本,营造课堂品味文学美的气氛;通过合作探究,了解文章、了解文风启迪思维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游记散文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调动学生对各种艺术形式的感受力,引导学生将《小石潭记》改编成一首乐曲、一幅图画、一部风光片以唤起他们对美的切身感受,在情感体验与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从而到达提升个人语文素养、提高艺术感知力的目的。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采用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情景鼓励法、课前资料交流法、开放式讨论法、提问法练习法等。
四、学法指导: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开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并能在课后背诵,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根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
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根底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尝试用其它的艺术形式解读文学作品,体会文章抑郁忧伤的感情基调。
4、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与作者同游,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写作能力;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六、教学工具: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为学生合作疏通字词句义。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生字注音;
2、对照课文注释与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读懂课文大意;并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
3、布置预习任务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有关柳宗元与《小石潭记》的资料。
对于文言文阅读,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根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之所以布置这样的预习题目,它的好处在于使课堂教学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课时借助其他艺术手段解读文学作品。
〔一〕走进音乐世界,感悟文章情感基调
1、聆听文章的配乐朗读,展开想象,在自己的心灵深处会传来一曲什么风格的音乐?
2、出文章点明情感的语句,质疑:柳宗元来到小石潭到底是乐还是凄?
初中语文说课稿
3、为了更好的解读文章的感情基调,请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教师视学生交流的内容作补充〔用多媒体展示柳宗元的生平、“永州八记〞以及写作的背景〕。老师总结:《小石潭记》是一首抑郁忧伤的古典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