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济南的冬天》〔板书:济南的冬天+老舍〕,下面我将从教材和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策略几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和学情
〔一〕教材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的写景散文。编者安排这篇文章,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二〕学情
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在我看来,大多数的学生应该都喜欢写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
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说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根本精神,语文学习重在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开展,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过程方法目标: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2.教学重难点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将本文的重点放在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的写法上,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
1.根据语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通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之中,寄寓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学习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而假设要达此目的,就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进行个性化解读。为此,本设计围绕“读〞字做文章,抓住“读〞字开展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从而到达读中悟,悟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增强教学直观性,扩大教学容量。
学法: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及反应练习法。
四、说教学过程及策略
为了到达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今天我们单表一下多姿的冬天。和学生一起欣赏燕京一带冬天的雪花,感受边塞冬天的奇寒,东北的冬天,云南的冬天。引出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气息。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小问题:
1.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己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
3.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济南给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温情。于是,全文处处围绕表达着“温晴〞,也表达着“温情〞。
三〕以温晴识温情——“温情〞在我身边
学生朗读第一段,小组交流,领会作者用比照的方法突出济南温晴的特点。
因此,作者说济南是个“宝地〞。
四〕以温晴看温情——“温情〞在我眼前
有人说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从细部看,这幅图画又是由多个画面组成,而每个画面都充满着温情和希望。
教师引导学生跳读课文,寻温情的画面,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为每一幅画面起一个名字并说明其理由。
1.摇篮安睡图
2.雪后小山图
3.山村卧雪图
4.玲珑水晶图
五〕以温晴赏温情——“温情〞在我心中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入对温情的赏读。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绘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借山水来展现济南冬天的特点,在鲜明的形
象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这里的山水情意浓浓。作者在写作上也展开联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来比较温情的山水,用包含温情的语言来描绘温情的山水。
〔一〕走近温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当“人〞来写。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韵,有了内在美。
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分别出用人物形象来比较山水的语段,体会温晴的特点,然后学生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1.守护摇篮的母亲
2.细致周到的护士
3.健美优雅的女郎
4.娇美害羞的少女
5.俏美柔情的女子
老舍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师,他智慧的将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而又都充满温情的女性。如此,既写出了冬天的暖,又写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老舍先生为什么只选取女性形象来比较描绘呢?
主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形象能表达温暖、柔美、慈祥,能与济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点相吻合。
〔二〕品味温情的语言
本文语言自然、质朴,亲切、柔和,充满着温情。像美丽的女子情态可掬,又像慈祥的母亲娓娓叙谈。
学生先跳读课文,标划出富有灵性、含有意蕴的动词,然后体会口语化、情感化的词语,出类似语句,进行品味。
六〕我笔下的“温晴〞和“温情〞
1.教师总结:
老舍先生写北方中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着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温晴〞的特点。为了展现这一特点,作者抓住了“暖、秀、绿〞着墨,写出了春意,写出了生机。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内心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有了这种种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才有了这美妙的表达。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初中语文说课稿
2.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体会,运用“温晴〞和“温情〞两个词语,写几句话。
七〕时间安排
导入3分钟 讲授新课 30分钟 归纳总结 2分钟  写作练习 5分钟
八〕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小石潭记》,它是八年级〔下〕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将从
以下几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单元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全文缺乏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