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七课《溜索》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语文说课者,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七课《溜索》。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本课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一个由两个村庄之间架设的溜索,如何成为两个村庄之间交流、生产和生活必需品运输的重要方式,以及其中用来操作与保护溜索的一些规则和技巧。
2. 教材特点
本文语言简练,篇幅适中,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古老、有趣的交通工具,能够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激发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了解溜索的历史文化背景,掌握溜索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2) 理解课文中提出的操作溜索的一系列规则和技巧。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产生、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思考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意识,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目标
1) 发掘和传承中国民间文化,让学生深刻认识民间文化的影响力以及宝贵性。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向自然深处探索,认知自我和外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 理解溜索的概念和历史文化背景。
2) 理解文章中规则和技巧的使用
2. 教学难点
1) 学生对于一些古老的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学生的思想超脱和准确的表达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教学方法
通过讲授、课堂讨论和分组阅读等方法来进行教学
2. 教学策略
1) 学生参与式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阅读策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过程
1. 预读课文,学生组织读者小组,讨论课文的题目和大意,并为课文划重点和不理解的词语做标记。
2. 教学内容
Part 1 课文导读
1)由生活现象入手,了解溜索的缘由,展开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教师提问或视频播放等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和猜测,开展热烈的课前讨论。
2)学生分小组轮流阅读课文,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汇报课文大意以及自己的感悟。
Part 2. 课文阅读
1)理解课文大意。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展示或全班答读等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强化学生的语感和语意的联想。
2)理解课文中涉及的一系列技巧和规则。通过对课文中的「旁观者」、「头顶底下」、「选择出行的时间」、「揭竿」等知识点的探究,加强学生对于这些知识记忆的理解和记忆
Part 3. 学生的思考
1)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思考。
2)教师渗透人文关怀思想,让学生思考:在新的交通工具取代溜索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继承曾经的古老而有趣的工具。
Part 4. 课堂讨论
1) 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
2) 给学生以话题和问题,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情感。
3)课后作业
1) 小组评比或陈述课文的结论。
2) 精读地理、历史课本,体会溜索及其文化的深刻意蕴。
六、板书设计
教学概括: 溜索
重点一:溜索的历史文化背景
重点二:操作规则和技巧
难点一:文化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初中语文说课稿
难点二:思想的超脱与表达
七、教学反思
本场课的教学中,我重视课堂互动,鼓励学生讨论和提出问题,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分析能力。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可能需要加强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在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应忽略新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改造,也可
以加强一些小组或者班级活动,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在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节课中,我们可以尝试一些创新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扬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我们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例如,在本节课中,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图片或动画等方式,深入了解溜索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地区的溜索技巧和规则等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项古老的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