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变化情况调查报告7篇
  调查报告在不同行业和领域中可能会有特定的格式和要求,调查报告是对研究对象的深入剖析,以便揭示事实、趋势和问题,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家乡变化情况调查报告7篇,感谢您的参阅。
  家乡变化情况调查报告篇1
  根据中央精神,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此基础上西和县人民政府提出了十个进村为主要内容的小康示范村创建活动,即致富项目、致富信息、农业科技、专业协会、基础设施、沼气建设、安居工程、传输网络、民主法制和先进文化。在新农村建设政策提出后的一年多里,笔者的家乡谢庄村在诸多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虽然离小康示范村还有一段距离,但与前几年、前几十年相比,着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新农村建设以来谢庄村各项事业取得的进展
  (1)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全村170余户700多人,70%的农户把过去的土木结构房屋重新修
建成砖瓦房屋;
  (2)实行村村通工程以后,彻底改变了吃水困难、用电困难、看有线电视困难、通讯困难的状况,90%的家庭有了电视机能看上有线电视;90%以上的家庭在相关技术员的指导下在院内打旱井储水;
  (3)30%的外出务工人员出门都携带移动电话;
  (4)农业机械化程度也不断提高,运肥、种田、收割、耕地使用农用车、拖拉机、脱粒机、扬场机等机械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彻底改变了过去人背、驴拖、马载的状况,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5)当地政府为较为困难的农户免费修建养猪圈并提供猪仔,鼓励农民勤劳致富;
  (6)政府组织农民和农民自发外出打工,出去时两手空空,回来时赚回大把钞票,极大地改变了农民的生活;
  (7)国家实行退耕还林补助政策,为农民增加收入创造了条件,例如给农民面免费提供果树苗,一方面可以进行水土保持,另一方面使农民有了新的赚钱门路;
  (8)鼓励没有外出的农民忙时种田,闲时做小买卖,做到种田挣钱两不误;家乡新变化
  (9)国家重视教育,为上学的孩子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10)家乡有一座水库晚晴湖,在天津市的扶贫资助下,当地政府争取资金进行了开发,给当地村民旅游业、餐饮业、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极大地促进了农民积极性,增加了人们的收入。
  上述变化只是其中较为显著的,由于条件所限,笔者只能提供上述变化材料。从以上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在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当地政府积极响应,确实做了不少工作,改进了农村的面貌,使新时期的农村显示出一种勃勃的生机。
  2.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地理位置所限
  国家建设新农村的20字方针中提到把生产发展作为第一条,而西和县地处西秦岭南侧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谢庄村位于西和县西南,主要农作物为小麦、马铃薯、荞麦,
基本上没有什么经济作物,因而致富项目也比较有限,如少数人做淀粉买卖、水果买卖、药材买卖,极少数人在旅游旺季依靠餐饮服务产业,极少数人(木匠、泥瓦匠)依靠自身手艺,绝大多数农民的经济来源相当大的一部分来源于外出打工,家里的青年男子去山西、广州、杭州等地的煤矿、建筑工地等打工赚钱,收入不稳定,工作条件艰苦,甚至要冒着生命危险(如2006年秋季一村民因矿难眼部受伤至今在家疗伤,在如20XX年春节期间一村民在山西某煤矿发生因矿难死亡,家中有70岁双亲、妻子、2个子女)。因此地理位置制约了谢庄村的生产发展。由于地处山区,所有的农田都在山上,农业机械化程度的发展也受到很大限制。
  (2)传统观念所限
  1.教育
  由于长期地处偏僻,人们教育水平低下,文盲率依然很高,虽然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然而人们的限于人们的认识水平,对教育的子女教育依然重视不够。再加上经济落后,辍学率依然很高,许多儿童,尤其是女童甚至小学都上不完就辍学外出打工。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屈指可数(包括笔者在内从古至今不超过10人)。
  2.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