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的新变化
2011年春节,我和其他农村学生一样又回到了这片令人汹涌澎湃的热土,像候鸟一样漂泊天涯海角,只等荣归故里。在不经意的飘飘浮浮中,阜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改革的暖流一股股的深入人心、沁人心脾。其中,阜阳农业发展尤为引人注目。
阜阳农业发展坚持以科技为动力,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以节水农业、精细农业、生态农业为主要手段,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降低水资源消耗,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 560 万亩。“十一五”期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2020年,在全市范围基本实现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融为一体的生态农业体系,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食品比重达到15%,区域性优质安全农产品供应中心全面建成。
家乡新变化1. 建设高标准可持续利用农田。2. 抓好生态农业优化模式。3. 发展绿农产品和有机食品。4. 科学施用农药和化肥。5. 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6.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阜阳市地处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之滨,辖颍州、颍泉、颍东三区,临泉、太和、阜南、颍上四
县和界首市,共计一市三区四县,173个乡镇单位,国土面积97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61.9万亩;人口974.3万,其中农业人口849.9万。境内气候舒适,农业种类繁多物产丰富,是国家大型商品粮、棉、油、肉生产基地和储备基地。因而推动农业现代化对阜阳市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农业现代化就是阜阳现代化发展历程的一面最完美的镜子,是阜阳三十年社会沧海巨变的真实写照,是改革开放中阜阳对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懈探索和实践。
改革开放三十年间,全市以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三农发展”为目标,实行城乡协调统筹发展,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促进按照农业规模化道路发展;努力实现农村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促进农业信息化战略发展;加强了田、林、路网络综合改造和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农业科技化不断升级不断深入农业各个领域;加快了生态林业和生态农业的投资步伐,引导生态农业旅游基地不断升级,促进农业生态化进程和生态文明在全市、全省范围内继续扩大影响;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粮食、禽畜、水产、水果、蔬菜、竹木、烤烟、花卉等大宗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及精深加工农产品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投资,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化不断扩大影响到长江三角洲地区。
我们阜阳农业发展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脚踏实地,积极响应中央和安徽省关于农业发展战略的号召,同时实践自身的科学发展道路,按照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生态化、信息化方向和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继续昂首前行。
30年峥嵘岁月,30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颍淮大地,吹响了阜阳工业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奋勇发展的强音。历经30年的发展,阜阳工业突飞猛进,形成煤炭、电力、冶金、化工、机械、纺织、建材、粮油食品加工等门类较为齐全的生产体系,工业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发展面貌焕然一新,运行质量日益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阜阳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重大成就。1、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三次产业结构显现出农业比重趋于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升、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升的演进趋势。
2、工业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工业企业管理水平不断加强,工业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工业对外开放逐步扩展。
从外部环境看,主要有三方面的机遇:一是市场机遇。国家继续实施以扩大内需为主导的宏
观调控政策,将为我市工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二是政策机遇。国家正逐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省委省政府出台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阜阳的支持力度,为我市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能量;三是产业机遇。我国总体上进入重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为我市煤炭、电力、化工等资源型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