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背景
本教案适用于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的教学设计。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对家乡的观察、感受和思考,领略家乡的新变化,培养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目标
•了解家乡的新变化。
•培养爱家乡的情感。
•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内容
1.家乡的新变化
2.对家乡的感受和思考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新变化,从而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让他们思考和观察家乡的变化。
教学方法
3.图片、视频展示法。
4.联想法。
5.问题导向法。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5分钟)
6.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家乡,引入本课学习内容;
7.让学生看一组图片,了解家乡的新变化;
8.听一段旁白关于家乡新变化的介绍。
步骤二:学习(20分钟)
9.展示家乡新变化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聆听旁白,并观察图片;
10.让学生描述图片和感受,初步认识家乡变化。
步骤三:拓展(10分钟)
11.引导学生对家乡新变化进行联想,思考家乡为什么发生变化;
12.让学生以问题形式思考:家乡变化后带来的利与弊分别是什么?如何去解决存在的问题?
步骤四:巩固(15分钟)
家乡新变化13.让学生写一篇《我爱家乡》的小短文,回顾学习的内容;
14.调查家长同学对家乡的看法和态度。
步骤五:归纳(5分钟)
15.总结和归纳家乡的新变化;
16.引导学生再次表达对家乡的情感。
注意事项
17.教学时要按照学生认知的顺序展开,以简单和易于理解为标准;
18.虚实结合,用目睹和感触的方式激发情感体验;
19.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悦地学习。
20.课后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我家乡的变化》,练习写作和思考的能力。
总结
本课教育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并培养强烈的家乡责任心和自我进步的意识。通过现实生活的案例和教学方式的应用,激发小学生对家乡热爱的情感,让学生从小就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为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