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作文综合训练(五)
——我家的一个星期天
 
你的一家人是怎样度过星期天的?是出门游玩儿,走亲戚,还是上街购物,在家打扫卫生……写篇作文介绍一下你家是怎样过星期天的。写之前,想好要写的内容和叙述的顺序,先列提纲再作文。作文题目可以用“我家的一个星期天”也可以自拟题目。
【指导】
这篇习作是要求写一家人的一个生活侧面,限定了一个范围,就是写一个星期天是怎样度过的。
星期天可写的内容很多。全家可能走亲访友,也可能接待来客;全家可能上街购物,也可能在家打扫卫生;全家可能外出游览,也可能读书学习……另外,也可能发生一些特殊的事,比如,全家看新分到的房,给家庭成员过生日,发生了一件趣事或一件不愉快的事等都可以写。
同学们在完成这篇习作时,要注意四点:第一,是写“一家人”,而不是写家庭的某个成员。因此,不能写成“我的一个星期天”。所选内容必须是家庭全体成员(大部分也可以)参加的。在记叙的过程中,可以以“我”的活动为主线,但必须写“大家”,从而体现是“一家人”怎样度过星期天的。第二,注意是写“一个星期天”,所叙述的事要严格限定在一天之中,不要写成几天或几个星期天。写一天中的一件事或一个活动,可能是一整天,也可能只有半天或一段时间,同学们怎么处理呢?一般说,不论所写的内容在一天中所占时间长短,都应当点明“一个星期天”。否则,就会使人感到是平常的一件事或一次全家活动,而不符合题意了。有的同学用周日晚上写日记开篇,从而用倒叙的方法回忆“一个星期天”发生的事,这是比较巧妙的安排。同学们在文中,要注意用各种方法来突出“一个星期天”这个特定的要求。第三,这篇习作是写一个生活侧面。一个星期天,全家所做的事很多,万不可一一列出,形成流水账,而是选一件,或相关联的几件重点写一下。写之前,一定要想好文章的中心,要反映什么,表现什么,或突出什么,所选内容要紧紧围绕中心。虽然是写“全家人”“一天”的事,也要做到不杂不散。第四。作文要求中提到:“先列提纲再作文。”同学们一定要照办。可以动笔写一个简要提纲;也可以想一想,在头脑中构想一下文章的结构。这样认真做了,才会避免前后重复,罗列现象或丢三落四等毛病,才能做到围绕中心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这篇习作的题目,可以用“我家的一个星期天”,也可用文章的主要内容为题。比如,假日游黑龙潭,爸爸的生日,看新房,买书柜,看舅舅,一个不愉快的星期天,姑姑从远方来,妈妈教我做西红柿酱……。
【习作评改】
原文: 
第一次做饭 
上个星期天,妈妈出去办事,临出门对爸爸说:“中午我赶不回来,午饭由你负责。”
中午到了,我饿得不行了,就问爸爸什么时候吃饭。爸爸却说:“我不大舒服,你自己试着做吧!”我想了想说:“好吧!”我来到厨房,摆开做饭的架势,开始做起来。
愉快的星期天
我先把放满水的锅坐到火上。没等水开,我就把面条放进了锅里,然后打鸡蛋。没等鸡蛋打完,锅开了,水溢了出来。我连忙把火关上。拿来一个盆和勺,又点上火。我又坐上油锅准备煎鸡蛋。没等我煎,煮面条的锅又溢了,我忙把锅里的水用勺往盆里舀。这时,油锅又冒烟了,我忙把两个火全关上了。怎么办?我只好一样一样做。
我把做好的“鸡蛋面”端到爸爸面前,他惊讶地说:“什么时学会的?”我得意地说:“无师自通!”爸爸吃了一口,皱着眉头说:“怎么那么酸呀?”我一听,忙说:“坏了,我把醋当成酱油了!”
妈妈回来了,她吃惊地问:“怎么刚吃午饭啊?”我抬头一看表,已经一点多了。爸爸幽默地说:“因为吃的是一级厨师精做的醋溜面条。”听了爸爸的话,全家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评改意见:
习作要求写全家人是怎样过星期天的。在选材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写“我”第一次做饭完全可以,但要扣住“全家”来写。在这篇习作中,妈妈、爸爸都应围绕“我”做饭这事,各自有一定的表现。可是小作者的妈妈出门了,爸爸在做饭过程中没“出场”。这样,整个做饭过程中,就只有小作者自己活动了,体现不出“全家”来。
写“我”做饭一段,如果注意两点就好了。一是,可以让爸爸出场,也就是“指点”一下,“我”可以装做不用,但还是照办了。事实上,爸爸也决不会那么不负责地坐等你做饭。二是,“我”做饭的过程,还要具体些。习作中只是把全过程“流水账”般地记下来了。有些细节描
写不够。比如,打鸡蛋时的动作,以及怎么打不好都可以细写。煮面,煎鸡蛋顾此失彼时的狼狈样还可写细,焦急的心情应该写出来。“一样一样做”,应该用连续动作写出来。最后,做出的“鸡蛋面”也应该描写一下,因为这是辛勤劳动的佳作啊!
后面两小段写得比较好,写出了风趣。特别是和爸爸对话,以及爸爸对妈妈说的一番话为习作增添了彩。
星期天家庭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趣事,同学们只要认真想一想,注意领会习作的要求,一定会写出优秀的习作来。同学们可以把这篇习作照评改意见修改一下,也是一种写作练习。
【优秀习作】
 
星期天发生在我家里的一件事
 
星期天早上,爸爸、妈妈都出去了,我吃过早饭,收拾好碗筷,便开始做作业。
突然,传来一阵小鸡的叫声。接着,又听见老母鸡在“咕咕”地叫唤,好像在呼唤它的小宝贝来享受母亲怀抱里的温暖。啊,小鸡出壳了。我连忙跑出去一看,嗬!老母鸡正带着刚孵出来的小鸡,食吃呢!我连忙跑过去,捧起一只小鸡,轻轻地用嘴亲着它那绒球似的身子。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爸爸、妈妈回来后,不知怎么欢喜呢!我喜滋滋地舍不得放下它,一遍又一遍地亲着。
这时候,老母鸡“咕――”一声叫起来,仿佛对我说:“得了,得了,快放下!”我轻轻地放下小鸡,心想,食多困难,我去点食来喂你们!想到这里,我转身就往屋里跑。不料,不幸的事发生了。我一脚正踩在一只小鸡身上,顿时,小鸡丧了命。我大吃一惊,泪水在眼眶里直转,终于忍不住,大哭起来……
爸爸、妈妈回来了。爸爸一见新孵出的小鸡,高兴地说:“今年咱家鸡蛋又要丰收了。”妈妈一眼就看见我哭,就问:“怎么啦?不舒服吗?”我心想,不能说出真情,不然爸爸会责备我的,便擦擦眼泪说:“爸,隔壁的小明把我家的小鸡踩死了一只。”爸爸皱了一下眉,朝隔壁望了望,又看了看我,摸着我的头说:“没关系,踩就踩了吧!”我心头一块石头落了地,偷偷看爸爸,发现他正用严厉的目光审视着,我不由得低下了头。
妈妈拾起死了的小鸡,心疼地抚摸着,老母鸡也“咕咕”哀叫着。我心里别提多难过了,连忙躲进屋里。吃午饭时,我低着头一声不吭,妈妈关切地问:“怎么了,是为小鸡伤心吧?”爸爸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对妈妈说:“别管他,让他想想有好处。”午饭后,爸爸提议一起把小鸡埋在房后。我小心地用布把小鸡的尸体包裹起来。爸爸挖了一个小坑,把鸡放了进去,让我埋上。这时,我的泪水又一下子流了出来。爸爸好像故意地说:“一只小鸡,不用这么伤心”。我更忍不住了,“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拉着爸爸的手说:“爸爸是我不对,小鸡是我踩死的。”爸爸听了我的话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抚摸着我的头。我抬头望了一下,只见爸爸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晚上,全家人坐在一起,又说起白天发生的事。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诚实的价值远远胜过一只小鸡,以后不能再说谎了。”爸爸也接着说:“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我认真地点了点头。经过这个星期天,我好像又长大了许多。
【评析】
这篇小文,记叙了星期天家中发生的一件不愉快的小事。事情不大,但从上午、中午到晚上整整延续了一天。小作者在不同的时间抓住主要情节加以记叙,突出了重点。文中注意写了“
我”的心理活动,以写“我”为主,但恰如其分地写了爸爸、妈妈,体现了“全家人”共度这个星期天。文章结尾用“我好像又长大了许多”含蓄地点出这个星期天是有意义的。 
吃“三鲜”
  今天――我的生日,正好赶上个星期天。天刚蒙蒙亮,爸爸就起床了。妈妈问:“你顶着星星起,有啥火急的事?”爸爸笑笑说:“瞧,你这记性,今儿是小芳的生日。你忘了?”“啥?你看看柜子上面的笸箩里。”妈妈指着笸箩里满满的鸡蛋,“每年过生日都是小芳自己吃,从今年起,不论谁的生日,全家都吃煮鸡蛋。”爸爸说:“要改就大改。今天咱来顿‘三鲜’吃。”说着就从墙上摘下一个大篮子,出屋去了。
以往的星期天,我还要再睡上两个钟头才能起床,可今天怎么也睡不着了。起床后,我帮妈妈收拾了屋子。刚要点火做饭,爸爸就回来了。嗬!真是满载而归:大篮子里装满青玉米和花生,手里还拎着一大捆青豆棵子。妈妈一见便说:“庄稼还没熟你就砍下来,那花生还不到节气,正壮角儿呢!”爸爸听了嘿嘿一乐说:“今年咱地里庄稼长得比哪年都好。我估了估,除了公粮和口粮,还富余半年的粮呢!再说,好多年没吃着“三鲜”了。咱养了那么多鸡鸭,鸡蛋什么时吃不行,这‘三鲜’可是过时不候啊!”
我们全家立刻忙碌起来。剥玉米的剥玉米,摘豆角的摘豆角,洗花生的洗花生。玉米和花生放在大锅里,妈妈烧火;豆角放在小锅里,由我烧火。不大一会儿,锅里窜出的香味,溢满了全屋,飘出了院外,引来了一些正在玩耍的小伙伴。爸爸把他们让进屋来,留他们一起吃“三鲜”。揭锅了,一大盘花生,一大盘豆角,一大盘玉米,热气里各自散发着香味儿。小玲玲先拿起一个玉米。由于太热又放下了。妈妈笑着说:“凉凉再吃,锅里还多着呢。”我先吃了一把花生,又香又面,接着吃了一把豆角,又香又脆,最后拿起一个大玉米啃起来,香里透着一股甜丝丝的味道。爸爸见我吃得这么香,高兴地对妈妈说:“明年咱种点瓜,过生日咱来个香瓜宴。妈妈瞥了爸爸一眼说:“看把你美的,自改革开放以来,你算是鱼得水了!”
大家说着,吃着,笑着,欢声笑语响彻农家小院。大家为我庆生日,度过了一个甜蜜的星期天。
【评析】
过生日正逢星期天,时间宽余。因此,写出了全家人的忙碌。特别是动手煮“三鲜”一段,全家参与。
对城里的孩子来说,过生日无非是生日蛋糕、丰盛的家宴。而文中的“我”,是一个农村孩子,他的父亲却用吃“三鲜”来为他庆祝生日,显得十分别致。
文章中写了吃“三鲜”的过程,特别是写“我”吃“三鲜”时,突出了一个香。花生“又香又面”,豆角“又香又脆”,玉米“香里透着一股甜丝丝的味道”。这种香气似乎都要飘出字面。
文章结尾点出了农村变化的原因,并且紧紧扣住了“星期天”这个特定的时间。
姑姑到我家来做客
 
星期天,姑姑要从乡下来,我们一家人都很着急。因为,姑姑家里生活艰难,每次来都要向爸爸借钱。可我们刚买了彩电,手头没现钱,姑姑这次再借钱,可怎么办呢?
星期天一大早,妈妈就去市场买肉、菜。爸爸和我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姑姑是客人,理应热情接待。
中午,姑姑拎着两只大箱子来了。刚进门,她就急着要把箱子打开,妈妈让她先坐下歇一歇。
过了一会儿,姑姑打开箱子,从里面拿出一只崭新的书包递给我,说:“敏敏,拿着,这是姑姑送给你的。”我惊讶地接过了书包。姑姑又像变戏法似的,从箱子里拿出蜜枣呀,米糕呀,还有一套绣花枕套。妈妈也傻了眼,这么多东西,干什么呀!姑姑笑着对妈妈说:“这些东西都是土货,送给你们。”爸爸在一旁插话说:“阿妹,你不要拿这么多东西来啊!”姑姑笑嘻嘻地说:“大哥,大嫂,这么多年总打扰你们,这是小妹的一点儿心意。”
吃午饭时,姑姑和我们讲述了这几年她家是怎样富起来的:原来,姑父在村里办了个绣品厂,绣枕套、电视机套等等,销路很好。去年厂里纯利润就有约10万元。姑姑说到这儿,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连忙从提包里拿出一包东西,哟,是一沓钱。姑姑把钱往爸爸手里一塞,说:“大哥,这是向你借的钱,现在一总还给你,数数对不对?”爸爸忙说:“不用数,不用数。”妈妈在一旁也笑了,嘴里直说着:“变了,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