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感恩心爱国情书写科研人生
——记中国科学院院士、“精密齿轮王”王立鼎
文 / 沈黎明
他是我国超精密齿轮研制专家,所研制出的一级精度齿轮为齿轮精度之冠,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有“精密齿轮王”的美誉;他临危受命,投入国家激光光盘核心技术攻关中,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光盘伺服槽及预制格式刻划机;他追赶世界微机械系统发展步伐,创建我国第一个微机械工程研究室,先后圆满完成了30项国家重大研究任务。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王立鼎。
历经坎坷艰难求学
感恩党给了宝贵的读书机会
王立鼎,1934年12月2日出生在辽宁省辽阳市的一户普通人家。由于国民党统治时期时局动荡,家庭非常贫困,尽管如此,父母还是竭尽所能将他送进学校,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上学后,王立鼎学习十分刻苦,但读到小学二年级时,因患重伤寒不得不休学,一年多病愈复学后,学习更加努力。读到五年级时,由于家里实在交不上学费,便不得不辍学,这对他打击很大,他盼望日后有机会再进校门。为此,他一有时间就预习五年级的课程。1948年,王立鼎在盼望中终于迎来转机,这一年辽阳市解放,他又
得到了学习机会。升入初中后,王立鼎学习依然非常刻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三年里,他一直没买教科书,而是坚持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利用一切时间温习、消化当天新学知识。俗话说得好,功夫不负有心人。正因为有这样一种学习精神,虽然初中三年没有教科书,但他的成绩在班级始终名列前茅,最后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顺利毕业。
初中毕业后,学习成绩优异的王立鼎本应继
续读高中,谁知家中贫困的生活再次成了他求学路上的拦路虎,这回为了减轻家中经济负担,懂事的他选择了报考中专学校,想早点毕业为家庭分忧,便选择了离家近的沈阳一所机械制造学校,从此与机械结缘。
王立鼎中专毕业时,恰逢国家出台允许优秀中专学生报考大学的政策,学业成绩一直优异的他经过严格选拔,与63名同学一起获得了报考资格,最终只有他一人考取了吉林工业大学机械系,仍然攻读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如今谈到这段坎坷的求学经历,王立鼎依然心中充满感激之情,他说:“我从小就对中国共产党有一种朴素的情感,感谢党给了我宝贵的读书机会。”悼念袁隆平
潜心超精密齿轮研制
成果丰硕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1960年,王立鼎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填报毕业志愿时,他只写了一句话——服从国家需要,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由于他学习成绩优异,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从此开始了科研之路。
1961年,研究所接到中国科学院下达的为光电经纬仪研制6级至5级精度齿轮的任务,这是一项与导弹有关的军工项目,所领导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将这项任务交给年轻的王立鼎。接受任务后,王立鼎全身心投入到研制中。他每天早晨5点起床,从给齿轮磨床预热开始,一直忙到小半夜,反复研究,不断攻关,每天只睡5个多小时,凭着这样一种拼命精神,圆满完成了任务。在完成这项研制任务过程中,王立鼎产生了研制高一级精密齿轮的想法。
王立鼎是那种有了想法就迅速付诸实施的人。很快,他像以往一样在研究所领导支持下忘我地投入到研制中,每天几乎工作近20小时,很多时候到了吃饭时间,总是匆匆吃上几口,便马上回到机床旁继续研制。最终通过改造国产机床、创新工艺等一系列大胆举措,研制出了4级精度齿轮。这个精度的齿轮主要应用于超精密机床、雷达以及航空航天发动机等具有传动要求的领域,这一研制成果达到了当时国内先进水平。1965年,这项成果获得了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亲自签发的“中科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获奖不久,一项更艰巨的科研任务落到王立鼎肩上。当时,国家国防建设中一个精密雷达项目需要超精密齿轮,这一精度的齿轮当年国内从未制造过,国际上也只有瑞士的一家公司能够制造。受命时,王立鼎立下铮铮誓言——只要国家
需要,不管要求多高,我一定能做出来。做超精
密齿轮需要先进机床,那个年代由于西方封锁,我国很难进口。王立鼎便立足现实,在国产机床上进行大胆改造,与此同时创建了“易位法”等多种新工艺。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于1966年研制出国内首个超精密齿轮,满足了国防需要。超精密齿轮是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王立鼎刚过而立之年便取得如此成就,成为国内公认的超精密齿轮研制专家,赢得了“精密齿轮王”的美誉。
此后,王立鼎加快了齿轮研制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步伐。为继续提高齿轮精度,经过一番精研细琢,他毅然将国际上机械结构最高精度的测量装置用到自己改装的齿轮机床上,使机床达到当时国内齿轮机床从未达到过的精度。经过十余年的攻关、实验,研制出2级精度齿轮,我国一举跻身国际先进前列。1965至1980年,王立鼎先后研制出5批世界一流的超精密齿轮,应用于我国雷达及相关军工生产中。
以国家需要为己任
跨领域、跨学科贡献聪明才智
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研制激光光盘,其信息存储量是磁盘的100倍,而且不受电磁场影响,寿命也大大高于磁盘,这引起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众多国家的关注。当时,我国想引进这一技术,但西方发达国家竟对中国实施禁运政策。
面对这种状况,1984年原国家科委决定组织相关专家启动光盘研制项目,自力更生,自主研发。生产激光光盘的核心技术是制作光盘母版的设备——光盘伺服槽及预制格式刻划机,它的制作涉及光学、机械学、电子学、计算机四门学科,研制难度非常大。鉴于此,国家科委将这项任务交给了研究实力雄厚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所领导经反复研究认为王立鼎堪当此重任,时任所长唐九华来王立鼎,说明情况后希望由他主持这一项目,这让一直潜心齿轮研制的王立鼎有些犹豫,担心难以胜任。唐九华见状语气郑重地说:“你能通过改造国产设备、创建新的工艺研制出国际水准的超精密齿轮,体现了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我们选择你看重的就是这一点。”闻听此言,王立鼎不再犹豫,当即接下了任务,迅速组建起一支云集所内百名具有相关知识的科技人员的研制队伍,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条件下开始了科研攻关。王立鼎率先垂范,一边努力补充专业知识,一边带领大家投入到研制中,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从研究制定工作计划、攻克技术难关,到一次次实验,每个环节都能见到他的身影,有时遇到一个技术难题,一忙就连轴转好几天。他这种忘我的科研精神,激励着每一位研制人员。天道酬勤。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王立鼎带领的团队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光盘伺服槽及预制格式刻划机,彻底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激光光盘的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1992
年,这项研究成果荣获国
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世纪90年代初,国外微机械系统发展动态传入国内,这是一种尺寸在几毫米乃至更小的高科技装置,主要应用于高新技术产业,是一项与国家科技发展、国防安全等诸多方面相关的关键技术。当时,国内能接触到的人很少。一天,一位从国外回来的同事把带回的少量资料拿给大家看,具有敏锐科学思维的王立鼎看完马上意识到,这是未来机械领域的重要发展走向,便立即主动向上级提出申请,希望成立专门研究机构,尽快追赶上这一世界新科技的发展。上级领导很重视王立鼎的申请,于1992年5月在研究所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微机械工程研究室,任命王立鼎为研究室主任。他一上任,立马投入到研究中,第二年便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微机械系统译文集《微机械》,积极向国内同仁介绍这一系统。与此同时,王立鼎先后承担了30项国家这方面的研发任务,全部圆满完成。一些人对王立鼎要求进行微机械系统研发不理解,认为他这是自讨苦吃;个别人甚至说,你在超精齿轮研究方面造诣非凡,已成为国内顶级专家,何必投入到一个陌生领域,一旦失败岂不毁了名声。听到这些议论,王立鼎并不回应,他心理清楚,自己之所以这样做,并非想在这个领域博取什么名声,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将这一新型系统的高科技技术引入国内,为祖国培养出一些这方面的栋梁之材。1995年,王立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8年,大连理工大学为了加强学科建设,时任校长、我国著名力学家程耿东院士力邀王立鼎来校工作,
两年前受聘为该校教授的王立鼎年底正式调入大连理工大学。入校后,程耿东校长希望王立鼎集合机械、物理、材料等几个学科组建一个跨院系、跨学科的微系统研究机构,王立鼎欣然答应。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备后,1999年,大连理工大学正式成立微系统研究中心,王立鼎亲任主任,吸收一些国内优秀人才和校内优秀学子组建起一支30多人的研究队伍,相继完成了一系列国家重大科研课题,已发展成辽宁省微系统、微制造重点实验室。
在以国家需要为己任,跨专业研制我国光盘伺服槽及预制格式刻划机、引进、发展我国微机械系统的过程中,王立鼎仍不忘超精密齿轮研制的老本行。他深知7级、6级精度齿轮市场需求大,能够量产,而超精密齿轮研制难度极高,难以量产,但它又是国家高科技项目和军工生产不可或缺的必需品。2002年,为了在超精密齿轮研制上摆脱国外“卡脖子”状况,王立鼎谢绝一些企业、公司的高薪邀请,在大连理工大学重建起高精密齿轮研究室,全心致力于提高齿轮加工精度。他说:“国家需要超精密齿轮,
哪怕只需要一个,
我们也要做出来。”正是秉持这样一种理念,经过坚持不懈的深耕,2017年王立鼎带领的团队终于研制出1级精度标准齿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一举填补了国内外1级精度齿轮制造工艺与测量方法的空白。目前,王立鼎率领的团队是我国唯一一支超精密齿轮研制队伍,承担着国家各个重要项目超精密齿轮的研制任务。
60余年来,王立鼎一直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一份爱国之情,奋战在科研一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撰写、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本,拥有发明专利10余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全国科技大会奖1项,省部委奖10多项;还得到业界和社会的认可,先后担任了国家S-863微机电系统主题规划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微电子芯片系统重大计划专家组专家、制订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专家等;被评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才、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辽宁省“五一”奖章获得者、大连市特等劳动模范。
如今,王立鼎虽已是国内超精密齿轮、激光光盘、微机械系统三个领域的著名专家,但88岁高龄的他依然在这些领域忙碌着。不久前,王立鼎应邀为年轻学子作报告,报告结尾时他引用保尔•柯察金的名言,并融入自己所感所想说——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我要把我的一生献给祖国的科学事业!此话可以说是王立鼎对自己科研人生的最好诠释。
(编辑:尹礼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