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朱莉娟
(兰州市第七中学,甘肃兰州730030)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应用策略高中英语文章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9)24—0112—01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作为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正顺应课改大潮,并在教学策略方面进行着更加深入地探索,而深度学习已经在近几年跃升为国际教育领域推崇度颇高的教育理念。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基于深度学习的教育理念,探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餉应用策略,以期为当前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增砖添瓦。
一、什么是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新知识的批判分析,将它们融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通过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将新知识和原有知识有机整合,形成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最终能以改变个人思想、行为方式内化知识的一种学习。
二、深度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深度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以增强高中学生写作技能,提升高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倡导单元主题整合教学。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强调以整体的视角,将知识结构进行建构和整合,在全面把握单元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单元主题及学生的认知思维对整个单元的教材进行合理的选择、重组、改造、串联,使整个教学内容的脉络更清晰,能力培养的路径更具逻辑性,并在此基础上将英语学科内的整合性教学和跨学科主题教学结合起来。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四Unit3A taste of English humor时,可以布置学生完成comparison of English humor with Chinese humor 作为这个单元的写作任务。这样既兼顾学生对单元整体内容的整合,又实现了英语学科和丈学艺术及其它领域的融合。
2.学生自主设定有效时写作教学目标。有效时写作教学目标是高中英语写作课有序进行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学习结果。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设定自己的写作学习目标,积极探索知识,自主学习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设定人教版必修Unit1
Women of achievement Speaking and Writing it一节写作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写作
任务:选择一位你最敬佩的女性来描述,而让学生自己完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文化意识等学习目标。
3.创设真实的情境,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
趣。深度学习强调培养学习者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新情境中的能力。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鼓励学生参与角扮演、游戏、小组竞赛、视频观看或网络投票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比如,在
教学生书写求职信妁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创设并表现出job interview的真实场景,在教学生书写投诉信的过程中可以创设一个真实的购物场面,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角表演,体现
顾客和店员之间的矛盾冲突;在进行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2 Healthy eating的写作教学时,让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毎个小组就如何保持健康饮食进行研究与讨论,最后通过情景演绎的形式来表达小组观点;学生可以在教师引导下收看TED 视频或节选英剧美剧短片,之后对短片内容展开辩论,将辩论中正反方的观点分别陈述出来,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举措都为高中学生的英文书面表达积累了素材,有效地增强了学生表达的欲塑和信心。
4.基于问题餉写作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就是通过提
问来引导教学的开展,其中问题的提出是核心,教师要善于从需要获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出发,提出主问题,并从主问题中派生出相应的小问题,形成问题串。比如在教师指导学生写一篇关于Helen Keller的人物介绍时,由Who is the woman?51出When was she bom?What was she like?What did she do?Why is she so famous?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来回答,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联想提出,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结合阅读和网络搜索的方式得到答案。这种提问方式为后续的人物描写积累了素材,在知识上和思想上奠定了基础。
实践证明,以上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写作知识和技能进行批判性理解,强调新旧写作知识整合建构,注畫学生主动参与写作过程并体验写作方法和乐趣,指导学生反思评价自己的写作过程及写作方法,并使学生能够顺利迁移应用所学写作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的写作情境。
(本文系2019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
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9]GHBZ140)
编辑■:赵玉梅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