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书包里的小木马
游戏课上,老师问大家:“谁知道小木马在哪?”小朋友都不吱声。老师又说:“小木马的妈妈不到孩子了,请大家帮她一吧。”小朋友纷纷行动起来。突然,一个小朋友高声喊着;“老师,在子衿的书包里。”还没等老师说话,其他小朋友纷纷指责子衿。有人说子衿故意将小木马藏在书包里,有人说子衿想把小木马带回家和小木马玩。老师来到子衿身边,蹲下去,微笑着问:“我们的子衿一定是想让累了的小木马睡上一觉再回家,对吧?”(因为之前老师曾表扬有的小朋友将丢在地上的玩具收起来,说他们知道玩具累了,要休息)眼里满是惊恐和害怕的子衿红着脸,咬着嘴唇,慢慢地点了点头。
【分析】
在心理学中,儿童撒谎行为可分为两种情况:过失撒谎和有意撒谎两种。过失撒谎是指孩子没有撒谎的动机而做出的行为,就如同上面提到的个案。有意撒谎是指孩子存在撒谎的动机而做出的撒谎行为。就是孩子明明知道这样说是不真实的,但是为了达到不被惩罚的目的,就这样说了。
在幼儿过失撒谎中,有这样的几种情况:
1、混淆现实与想象
现实生活中,孩子很容易将现实与想象混淆。这是因为孩子都想得到大人的肯定与赞扬,希望他的表现能得到老师的奖励,爸爸妈妈的表扬。在看到其他孩子的表现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与奖励,而自己虽然是努力(也有可能是做得不够好或老师没注意到)了,可还是没能得到奖励,所以就偷偷拿了东西带回家,告诉父母这是老师奖励给他的,以博得家长的赞扬。
2书包里的故事、概念不清,无意撒谎
由于有些孩子还没有准确的方位和数的概念,所以当有人问到这样的问题时,他就按自己的理解去回答,从而造成撒谎的假象。
3、模仿
学前期阶段的孩子模仿能力极强,他们尚不能准确地判断好与坏、对与错,当他们看到别人撒谎觉得好玩时,就学着撒谎。
总之,孩子故意撒谎的原因有:为了自我保护。有时候孩子犯了错误,看到别的孩子通过撒
谎逃避了责任,没有受到惩罚,那么下次再到孩子自己犯错误的时候,也就模仿别人撒谎,故意说成是别人做的,而不是他自己做了的来逃避责任,免受惩罚。还有的情况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比如孩子想得到一个盼望很久的铅笔盒,可是没有得到满足,于是就撒谎,说坏了,或是把原来的弄坏了,要求买新的。
【措施】
一旦发现孩子有了撒谎的行为后,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首先要冷静下来,不要轻易向孩子发火或打骂孩子,而应该先弄清楚孩子撒谎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否则一旦处理不当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或令孩子委屈了就很难弥补。建议采用以下办法:
1、使孩子明白想象和现实之间的差异,渗透概念教育
上面提到的个案中的老师的这种处理办法就很好。她用教师敏锐的目光发现问题后,没有生硬地批评孩子,而是用温和的态度维护了孩子的尊严,解决了问题。相信事后当她再与孩子谈这个问题的时候,孩子一定会容易接受老师的道理。这样就会让孩子明白,以后如何做才是正确的。无论家长还是教师,在生活中都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要让他们理解“偷窃”这一概念的含义,同时及时对孩子的良好表现给予表扬。
2、端正成人的言行,不要当孩子的面撒谎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一旦答应了孩子的事情应该尽量做到,不要对孩子食言,如果做不到就要告诉孩子自己做不到的原因。
3、发现孩子撒谎的真正原因,给予教育
如果发现孩子是为了自我保护而撒谎,在弄清事实后,教师或家长要对孩子进行严肃耐心的批评教育,告诉孩子撒谎是一种错误的行为,让他明白撒谎的后果。注意此时态度一定要严厉,同时要反思造成孩子撒谎的原因,是否在平时自己对孩子的无意过失指责得过于严厉。
4、合理愿望,予以满足
平时当孩子提出自己的愿望时,身为师长的要分析孩子的愿望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就要给予适当的满足,不合理的要解释清楚为什么不能满足他的这个要求,并鼓励孩子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