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问初衷,⼤梦成空,眉间鬓上⽼英雄。⾟弃疾⼋⾸壮志难酬的诗词
1140年,南宋绍兴⼗年,岳飞在朱仙镇⼤破⾦兵,意欲“直捣黄龙府”,沦陷的⼭河眼看着有望恢复。
可是,宋⾼宗连下⼗⼆道⾦牌,召岳飞班师回朝。⼗年之⼒,毁于⼀旦。
这年的5⽉28⽇,⾟弃疾出⽣了。这时候“靖康之耻”已经过去了⼗⼏年。
⾟弃疾出⽣在⼭东济南,此地早已被⾦⼈占领,⾟弃疾少年抗⾦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弃疾⼀⽣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许,却命运多⾇、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作中抒写⼒图恢复国家统⼀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下⾯这⼋⾸稼轩词不可不读。
《破阵⼦·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挑灯看剑,梦回吹⾓连营。
⼋百⾥分麾下炙,五⼗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前⾝后名。
可怜⽩发⽣!
★⾟弃疾⼆⼗⼀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东济南)参加了抗⾦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的长官。他民⽣,训练军队,极⼒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闲居近⼆⼗年。宋孝宗淳熙⼗五年(1188年)冬天,⾟弃疾与陈亮在铅⼭瓢泉会见,即第⼆
次“鹅湖之会”。陈亮为⼈才⽓豪迈,议论纵横。⾃称能够“推倒⼀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胸”。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这次他到铅⼭访⾟弃疾,留⼗⽇。⾟弃疾这⾸词便是作于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之时。
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概以及⾃⼰沙场⽣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情。
《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英雄⽆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铁马,⽓吞万⾥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三年,望中犹记,烽⽕扬州路。
可堪回⾸,佛狸祠下,⼀⽚神鸦社⿎。
凭谁问:廉颇⽼矣,尚能饭否?
★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弃疾当时已有六⼗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弃疾于前⼀年被起⽤为浙东安抚使。⾟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次他来到京⼝北固亭,⼼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佳作。
词⼈⾟弃疾以廉颇⾃况,忧⼼⾃⼰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不⽤,⽤⽽不信,才能⽆法施展,壮志不
能实现。他的忧虑是有道理的,果然韩侂胄⼀伙⼈不采纳他的意见,对他疑忌不满,在北伐前⼣,以“⽤⼈不当”为名免去了他的官职。⾟弃疾渴盼为恢复⼤业出⼒的愿望⼜⼀次落空。
《菩萨蛮·书江西造⼝壁》
郁孤台下清江⽔,中间多少⾏⼈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数⼭。
青⼭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深闻鹧鸪。
★淳熙⼆、三年(公元1175⾄1176年)间,⾟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俯瞰昼夜奔腾的滔滔江⽔,词⼈的思绪也似这江⽔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词。
⾟弃疾的毕⽣志愿就是要北伐中原,恢复⼤宋江南的统⼀。词中反映了四⼗年来,由于⾦兵南侵,祖国南北分裂,⼴⼤⼈民妻离⼦散,流离失所的痛苦⽣活,也反映了作者始终坚持抗⾦⽴场,并为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愿望⽽感到⽆限痛苦的⼼情。
《南乡⼦·登京⼝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豪情壮志的诗天下英雄谁敌⼿?曹刘。⽣⼦当如孙仲谋。
★宋宁宗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当时⾟弃疾在镇江知府任上。嘉泰三年(1203)六⽉末,⾟弃疾被起⽤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年三⽉,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武和建功⽴业之地,此时成了与⾦⼈对垒的第⼆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情,不胜感慨系之。这⾸词就是在这⼀背景下写成的。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物那样⾦⼽铁马,收复旧⼭河,为国效⼒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门的⽆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弃疾在各地做了⼆⼗多年的⽂武官吏,因进⾏练兵筹饷的活动,常被弹劾,罢官家居江西的上饶、铅⼭,也接近⼆⼗年。他处处受到投降派的掣肘,报效国家的壮志难酬。这⾸词是他晚年家居时,碰到客⼈和他谈起建⽴功名的事,引起他回想从青年到晚年的经历⽽作的。
⾟弃疾回忆青年时代⾃⼰杀敌的壮举和抗敌的战⽃,豪情壮志溢于笔端,他怀着⼀⽚报国之⼼南渡归宋,满怀希望地打算为宋杀敌建功,但却不被⾼宗重⽤,亦不采纳他的平戎之策,长期被闲置不⽤,使他壮志沉埋,⽆法⼀展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