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点“阳光”,灿烂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0
传统作文教学,一般是通过教师讲授写作知识,剖析范文,引导鉴赏,然后命题、写作、批改、讲评等手段实现。学生常常冥思苦想、生编硬造、受尽煎熬,教师则要“负责”地一一批改,耗时费力,结果如何呢?大部分学生不过是草草溜一眼老师的评语就随手丢在一边儿,一次次写作训练就这样在“过场”中“实现”了目标。如何改革作文教学,让写作成为学生最钟情的学习活动,使作文教学成为课堂这一师生共同奏响的交响乐中最快乐的旋律呢?
1、创设宽松空间,自由学生写作。
写作是生活的沉淀,是情感的宣泄,是心灵的告白,伴随着写作流程始终的也应该是精神的愉悦。学生感到无啥可写,一般都是因为教师只留给学生一个相对生疏的领域叫他去写,教师在作文命题时应重点参考(不是搬用)近三年的高考作文,相对而言,它们的命制更为科学合理,与学生的思维空间和生活空间有较大范围的交叉重合,指向清晰,附加束缚少,学生选择的余地大。对课外练笔,可仅要求学生写真实生活、写真情实感、写哲思智想,而具体写什么怎么写,则学生完全自主。
自由学生写作,还包括还给学生批改的“自主权”。叶圣陶早就说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大纲》也规定学生要“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提倡“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所以教师教会学生自能作文、自能修改,才是正途。我的做法是,在学生完成习作后,当堂评讲,让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学习活动,由同学分组互评互改,提出修改意见,改出最佳作品,写出推荐理由,“中彩者”的喜悦自是空前,评判中肯受到师生一致称赞者的欣喜同样难以言表,即使被评判者也是心悦诚服受益匪浅,在这样高涨的气氛中学习作文,效果不言自明。当然,这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评与改进行宏观的调控。
2、用欣赏激励成功,快乐学生写作。
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的过程,如果我们对学生要求过高、期盼太切、责之甚严,只能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丧失信心。《大纲》要求:“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根据这一评分标准可知,只要符合或接近以上要求的习作,就可以打很高或较高的分数,得到教师的好评,就应得到老师热情的鼓励。当学生带着欣喜和骄傲阅读着赞美、欣赏和激励性的批语时,怎不会在教师关注的微笑中受到深刻的启迪,在自己成功的喜悦中鼓起更大的希望?
降低我们的写作期望值,赞赏评阅的同时,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写作“财富”的激励作用。比如:每次习作之后,教师带着惊喜、有感情地朗读优秀习作或者仅仅是优美片断;创设“学生佳作共赏栏”,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在板报、墙报、校报上刊登;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作文竞赛,对获奖学生表示衷心的祝贺;将优秀习作推荐给各级名类报刊,为学生作品寻更多的发表园地;编写学生优秀作品集,作为学生课余读物;每学期,举行一次优秀作品大展览;让学生作文进入“校园文化网”,让学生的作文从班级走向学校、走向社会……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用成功激励成功,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写作自然便成为其最钟情的“甜蜜事业”。
3、勇于“下水”,引领学生写作。
不少老师一味埋怨学生兴趣不高,写作敷衍应付,却从未想过自己是否有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作为一个以评析他人文章、指导青少年写作为终生职业的高中语文教师,自己不会写文章,没有写作实践,还能指导学生作文,提出建设性意见吗?
张伯华老师在《”下水”与“身教”》一文中曾打过一个比方:“语文老师的‘下水’,用‘身教’体现
了直观性的教学原则,与体育老师的示范一样,是从感性方面加深学生认识的极有效的方法。”教师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会体会写作的甘苦,获得感性认识,才能发现问题,有效地指导学生作文。另一方面,教师写下水文,这本身就具有榜样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试想,当一个运动员面对教练极为优美的蛙泳姿势时,谁能不动心去学?当一个美术爱好者面对教师精彩绝伦的绘画作品时,谁能抑制住绘画的冲动呢?一个学生,只有当一篇篇美文展现在他的面前时,他才会不由自主地抓起那支写作的笔。
4、以读促写,厚重学生写作底蕴。
《大纲》规定:作文一般每学期不少于5次。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三年中课外练笔不少于3万字。现今我校主要采取“大小结合”的途径。“大”指的是大纲所规定的每学期至少5次的写作训练,经过统一命题、写前指导、当堂讲评、修改重做等环节实现教学目标;“小”指各种形式的练笔如周记、札记、心灵回声、清晨寄语等,可以写整篇习作,也可以写一个段落,甚至只言片语,目的是要学生笔端流淌出真情实感,字里行间闪烁出思考和智慧。
但我们发现,只凭“灵气”和“聪明”,没有厚重的积累即便能写出较好的文章那也只是“暂时现
象”,于是,高二语文组明确了“赏、仿、创,以读促写”的作文指导思路。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想方设法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在作文教学中根据作文需要,精选优秀作品、范例,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欣赏、体会作品中的精粹之处,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为写作铺垫。
给你点阳光你就灿烂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模仿优秀作品进行写作不仅可以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大家之作灵气的熏陶,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更重要的是在依样画葫芦中,感受作者的表情达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精髓,在模仿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赏”与“仿”的最终目的是“创”,齐白石老人曾说过:“学我者生,象我者死!”学生虽然能模仿优秀作品写出好作文,但这样的作文再好也是庸品,容易造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缺乏个性与新意,这无疑是死路一条。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会取舍,学会超越,训练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提高创新能力,发展创作个性。
写作教学改革的路子千万条,但首先需根植于科学与民主的土壤。教师多给点儿“阳光”,学
生才能灿烂;教师多洒些甘霖,学生方可辉煌。如果尽量减少束缚、限制,多方铺设发展的路径、搭建展示的平台,他们也许带给我们春满园,秋实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