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阳光你就会灿烂吗?
--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社会教学整合的理性思考
  教育信息化已经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来:“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现代信息技术和初中社会教学整合应该避免两大误区:单纯利用 Powerpoint软件,制作电子化的板书;信息技术的应用满堂进行到底。为此,我们初中社会教师要与时俱进,结合学科特点,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我们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课件制作动态新颖2)网络教学及时跟进。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时,信息技术只是作为辅助工具,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仍然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我们教师要采取多样、合理的教学方法,适时、科学地指导学生学法,建构主动和谐的师生互动课堂环境。
关键词初中社会教学  信息技术  整合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动信息科学的发展,尤其是以计算机、通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产、学习和生活方式。教育信息化已经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200010月,国家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环境,为了争取在新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我们必须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同时强调,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开设信息必修课,加快信息技术和其他课程的整合。” 《初中社会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地理课程是以大量地理信息为基础的课程,教师可以利用地理课程的特点,创造性地利用地理教学信息资源,重视开发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利用网络中的地理信息资源、电子地图和信息技术优化地理教学。”信息技术是以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为基础,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呈现信息传递、加工、处理的综合高新技术。本文试着从理性的角度去思考现代信息技术和初中社会教学整合的最佳方法途径。
一、现代信息技术和初中社会教学整合应该避免两大误区
各校各教师都会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实验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一些实验研究成果。然而,在实践中仍存在着种种误区,致使教学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1、误区一:单纯利用 Powerpoint软件,制作电子化的板书
Powerpoint软件操作简单,容易为大多数教师掌握。课件采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呈幻灯形式。Powerpoint软件功能较为庞大,但是可以制作的动画范围很窄,效果较差。PowerPoint的动画局限于动画顺序,插入的图片只能一幅一幅地动作。如果你想随心所欲地在Powerpoint演示事物的变化过程和原理,是做不到的。初中社会诸多知识涉及了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变化规律,如天体系统、水循环、地壳运动等等。这些知识往往都是地理学科的重点和难点,必须要进行探究,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突破这些重点和难点知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展示这些地理事物的真实运动变化过程,但这在学生现实的世界里是不能亲眼目睹的,只能通过计算机的动画模仿,这在Powerpoint中却难以实现。无奈之余,有些教师就把这些地理事物的运动过程采用静止的图片形式在Powerpoint幻灯中予以展现,并且往往在图片的相邻空间中罗列知识要点,甚至把教材的知识全盘搬上,使幻灯俨然成为了电子化的板书。一堂课下来,幻灯数十张,一张张飞速闪过,学生眼睛惨遭折磨,学习效率低下。经常听到一些教师讲,一节多媒体教学课上好后,还须补一节传统的课堂教学课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现象呢?就在于这些教师在课件制作时没有根据教材内容单纯地依靠Powerpoint软件,以为制作一张张电子化的板书就意味着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已经进行了整合。
2、误区二:信息技术的应用满堂进行到底
也有部分教师认为,一节课中信息技术运用的越多,整合的效果就越好。于是他们或大量地制作幻灯,或长时间地让学生浏览网页,甚至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传授自己拥有的计算机学科知识。殊不知,在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教学时,信息技术仅仅作为一个辅助工具,学科教学仍然是最重要的。信息技术满堂灌,不留一丝余地,会颠倒课堂教学的主次关系,把学生的有意注意吸引到相关不大的教学内容中去。譬如,我们在上“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这一知识时,教师只要提示这两次航海的概况,让学生能够在网上出,加以比较说明就行。无须让学生在广袤的网络海洋里漫无边际地东寻西,这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又偏离了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
二、结合初中社会的学科特点,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北京师范大学100周年庆祝大会强调,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发展有中国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才能不断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历史与社会这一学科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性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兼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初中历史与社会的知识具有实用性、前瞻性的特点。我们社会教师应该紧密结合历史与社会的学科特点,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1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
1)课件制作动态新颖
课件的制作要立足于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要把握教学内容的探究点。课件制作的灵魂在于让地理课本中静止的内容动起来,以新颖的形式展示出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新发展,AuthorwareFlash 已经成为了课件制作的主流工具。Authorware软件基于流程设计思想,并以其简单、易学、功能强大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多媒体系统开发的效率。Flash软件更新很快,Flash MX提供了一个rich client 和一个在内容、通信以及应用程序上的高度继承的 thin-client 环境。利用AuthorwareFlash软件,可以制作演示型课件和交互型课件,动画效果十分形象逼真,弥补了Powerpoint软件的不足。比如,我们社会教师可以利用FlashMX软件中祯的制作、遮罩技术等,轻而易举地制作好“地球自转及其公转轨道”的教学课件。
2)网络教学及时跟进
网络教学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所以我们教师要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开展网络教学。基于现在我们学校信息技术利用的差异性,笔者认为网络教学的开展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按步骤进行。
第一步,制作网络教学工具。目前,我们高级中学的多媒体教室都已经接入了互联网,制作网络教学工具已经成为可能。如果教师自己制作一个网页,在网络里组织教学,就可以根据学生课堂掌握的实际情况,得心应手地改变教学流程,克服Powerpoint只能按既定程序组织教学的不足。下面,笔者试着从自己制作的地理教学网(网址:http//zhongliming.home.sunbo)分析这一教学模式。                                                                                                                                    二级栏目:知识要点
二级栏目:地理与历史图片
主页    一级栏目:课案        二级栏目:动画影音
二级栏目:文字资料
二级栏目:拓展练习
二级栏目下根据需要还可以设子栏目。
第二步,利用局域网及因特网组织教学。如果我们学校拥有计算机机房的话,就可以利用局域网及因特网组织教学了。这种教学的优点不言而喻的,其基本模式:
布置任务
知识总结
给你点阳光你就灿烂
代表发言
小组讨论
浏览网页
   
以《2.2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教学为例,教师布置如下两个探究课题(①观察地球仪,你发现了什么?②如何正确地使用地球仪?)把学生分成两组,利用局域网及互联网进行课题讨论和探究,最后学生反馈总结,实现学生主动正确认识利用地球仪来正确认识世界。
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整合环境下的师生互动方面
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时,信息技术只是作为辅助工具。一堂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课上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扮演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的角。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以生为本的课堂环境,能够最大限度上发挥信息技术和社会课堂教学的整合效果。因此,我们教师要采取多样、合理的教学方法,适时、科学地指导学生学法,建构主动和谐的师生互动课堂环境。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社会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尽最大可能采取多种手段。一般而言,任务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读图法等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整合环境下是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上文中《2.2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案例的教学方法就结合了任务型教学法,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师既定的任务,只要学生完成了任务,也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学法指导上,我们社会教师可以采用讨论法、探究性学习法。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社会教学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和资源,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法符合了建构主义心理学关于“个体对世界的认知建立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的基本理念。在2.2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案例中,本人采用了探究性学习法来指导学生学习。
今后,现代信息技术将会有更快更大地发展,我们社会学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也将会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社会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社会学科整合的手段上有所突破创新。只有做到了这些,在学科教学中借助现在信息技术这缕阳光的照耀,我们的教学才会真正的光辉灿烂!
参考文献
1、黄浦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对课程整合教学实践的思考》上海教育,200116
2蒋莘、乐一波《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教学基础》,中国科学出版社,20048
3、余胜泉《基于Internet的学习模式》,《中国电化教育》19984
4、刘儒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进程》,《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9月(3
5、乌美娜《现代教育技术》,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