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经久不衰的根本。在新时期下,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基于此,就需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在多元、生动的教学中,逐步促进思想、道德、行为、精神、情感等发展,为社会与国家培育更多的优质人才。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措施,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希望为后续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优秀传统文化
引言: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思维、认知等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将优秀的、积极的、经典的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无形的熏陶与感染下,促使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与文化传承中。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经典的、具有教育意义的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才能保障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就可以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引导小学生将优秀的、经典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传承与弘扬。而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在新课改与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就需要教师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从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等角度进行创新。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在教学目标上,实现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紧密结合;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挖掘出来,且进行不断的拓展延伸;在教学方式上,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传统节日出发、实践探究出发等,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融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终加快语文教学改革步伐,保障素质教育的实施。第二,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促进小学生良好道德、精神、行为的培养,以及正确三观、情感的形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熏陶与感染,符合小学生的成长规律,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语文学科的积极性。然后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将传统文化背后的价值、精神等挖掘出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等渗透,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措施
(一)经典诵读中融入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经典内容。在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中,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深刻掌握其内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经典诵读,包括课内经典内容与课外经典内容。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教材中的经典内容。比如古诗词、国学经典、寓言故事或童话故事等,引导学生进行反复诵读,挖掘与品味其中的文化结晶、道德底蕴、精神品质等。且主动思考与交流,用自身的语言进行描述总结,将自己的观点与想法流露出来。在经典内容的诵读中,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以及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了解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喜欢上语文课堂。例如部编版教材中的《姓氏歌》、《四个太阳》、《人之初》、《静夜思》等等,都是较为经典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精神等培养。第二,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将课外的经典内容,引入到课堂中,指导学生从多个途径,采用多种方式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我国的四大名著、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逍遥游》、孔子的《论语》、荀子的《劝学》等,都可以引入到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情绪,促
使学生主动、热情投身到语文学习中。在课外经典内容的引入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方式,以生动图文、趣味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或者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二)传统节日中融入
传统节日,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清明、寒食、中秋,到重阳、春节等,都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节日。通过传统节日教育,不仅可以增加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2]。第一,教师可以基于教材中的内容,实现传统节日的引入,将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其中。比如部编版教材中的《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讲解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来历与习俗,引导学生弘扬与传承积极的、健康的习俗内容,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然后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实践探究,去了解、感受、体验传统节日文化,挖掘其中的价值、精神、文化意义等,实现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第二,教师可以在传统节日中,渗透相应的优秀传统文化,让语文学习更加生动与多元、直观与高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端午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询问他人、查阅资料
、实践探究,了解端午节的由来,然后以自己的方式纪念爱国人士屈原,且谈一谈自身的观点与想法;在中秋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赏月,了解中秋节背后的思想内涵与文化意义,将优秀的习俗传承与弘扬,拓宽自身的思维视野。
(三)挖掘经典内容
成语、典故等,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非常常见,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经典内容,然后将鲜明、特的文化内容渗透在小学生的心中。第一,挖掘题目与文本中的成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比如部编版教材中的《狐假虎威》、《坐井观天》、《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等,都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故事。教师就可以挖掘其中的成语,进行故事的生动讲解、画面的直观展示,加深学生印象,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指导学生掌握更多的成语故事,了解成语背后的缘由、寓意等[3]。第二,典故,是指文章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以及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人物、事件,具有着一定的教育意义。通常情况下,在古诗词、古文教学中,蕴藏着很多的典故,可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比如部编版教材中的《司马光》、《大禹治水》、《夏日绝句》等,都引用了著名的典故。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查阅资料,挖掘文章中引用
的典故内容。接下来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典故背后的含义、精神、品质等,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第三,历史故事,也蕴藏着一定的优秀传统文化,值得语文教师挖掘引入,实现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比如部编版教材中的《铁杵成针》、《囊萤夜读》、《纪昌学射》、《扁鹊治病》等,都是一些具有教育价值的历史故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深度挖掘、详细讲解。如采用教学情境的方式,为学生营造生动、真实的情景画面,加深学生印象,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
结语:综上所述,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不仅可以加快教学改革步伐,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就可以通过经典诵读、传统节日、经典内容三个角度,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保障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孙丽敏,冷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及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2(37):1-3.
[2]吴东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与策略[J].汉字文化,2022(19):107-109.
铁杵成针的故事和含义
[3]陈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以部编版教材为例[J].家长,2022(28):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