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古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策略
作者:***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2年第95期
        【摘要】小古文即篇幅短小的文言文。文言文和白话文相比较,文言文更讲究韵律。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学习语言的起步养成阶段,他们的语言敏感度非常强,这个时候学习文言文非常适合。学习文言文能积累、沉淀语言,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但在小学阶段如何进行小古文教学,是困扰着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古文;地位;策略
        一、小古文的地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核心素养内涵中,提到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语言表达简练。它记载并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悠久历史和瑰丽文化。统编教材从三年级
上学期就收纳了文言文,也就是“小古文”。这些小古文通常是一则小故事,语言通俗晓畅,节奏感强,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跟口语之间有很大的距离,口语是经常在变,五里不同言,十里不同音。成为书面语言的文言文就不一样,它的词汇、句法、章法相对固定下来,所以跨越千年而不变。因此,一千年,两千年以前的人写的文言文,我们现在还能读懂。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靠的就是文言文,某种程度上来讲,没有文言文,就没有中华文化。文言文具备的意义价值,值得我们语文教师研究、传承。
        文言文从人教版的4篇变成了统编教材的14篇,统编语文教材加大了文言文的比重。统编版收录的小古文有14篇。分别是三年级上册的小古文《司马光》;三下的小古文《守株待兔》;四上出现两篇《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四下也出现了两篇《囊萤夜读》《铁杵成针》;五上也是两篇《少年中国说》《古人谈读书》;五下两篇《自相矛盾》《杨氏之子》;六上两篇《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六下两篇《学弈》《两小儿辩日》共14篇文言文。可见文言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地位非常重要。
        这些文章从选材上看,有涉及名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大部分选文通俗易懂。
很多学生在儿童读物中读过这些故事,对故事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比如《司马光》,是学生在幼儿阶段就接触过的《司马光砸缸》的经典故事,凸显司马光机智聪明勇敢的儿童形象;《守株待兔》故事浅显易懂,也是孩子们阅读过的寓言故事。同时在课外链接部分,本课还安排了《南辕北辙》的故事;从教学难易上看,这些小古文的选用体现出了螺旋递进的特点。《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内容,更多带有思辨性,通过故事,帮助学生学会根据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囊营夜读》《铁杵成针》更是通过历史故事,告诉我们勤奋刻苦、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二、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一提到文言文,大部分老师都会认为,文言文不好教,学生感到陌生,不好读,难以理解,缺乏趣味。以前,在教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将教学重点放在古文的理解上,并认为学生翻译全文就算是达到了教学的目标,这种传统的方式会极大减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去年秋天,我校举办了为期三天的“‘问题+’领航 聚焦小古文”语文主题教研。本次教研活动,以“让孩子们轻松的学古文”为出发点,激发孩子们对于古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文言文的教学品质,为传承与理解传统文化打下牢固的基础。通过这次的主题教研,对文言文的
教学有了以下策略。
        (一)课堂有趣
        文言文距离现在年代久远,难免学生们会有畏难情绪,所以在教学中,要以“趣”贯穿全课。
        开课时,可以让学生看图片、讲故事、猜一猜等方法,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在小古文字词疏通时,可以用汉字演化的动画来识字,体会象形文字的魅力;在理解文言文的故事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动画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朗读的时候,配乐读、表演读,都能让课堂有趣、活起来;还有,老师要让自己的课堂语言幽默、有趣,牢牢吸引住学生。只有在课堂中处处有“趣”,才能拉近学生与小古文的距离,让学生亲近小古文起来。
        (二)课堂有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学习小古文不变的真理。在课堂教学中,多种形式的读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多种形式的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我在教授《司马光》这篇小古文时,是这样设计的多样化朗读的。第一次读,自由练读,同桌合作练
读,读准字音;第二次读,老师示范朗读,全班跟读,指名读,齐读,读好停顿;第三次读,去掉标点符号,男同学读、女同学读;第四次读,镂空背诵课文;第五次读,配乐背诵全文。多种形式的读,让小古文的课堂书声琅琅。
铁杵成针的故事和含义        (三)课堂有说
        小古文的内容丰富,可以在恰当的地方进行合理地想象,让简短的文字变成一个更加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的现代文小故事。指导学生讲故事的过程就是不断丰富故事内容的过程。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當大多数人都垂涎欲滴的时候,都去争着摘李子,只有王戎站在树下不动,一个冷静的声音说,路边树上这么多的李子没有人去摘着吃,这李子一定是苦的……”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这样不仅能拉近小古文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在清晰的故事脉络中理解小古文的含义,更加深入地感受王戎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冷静推理的人物形象。在学生讲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全神贯注地听,把学生讲述的精彩之处“放大”,引领全班学生把故事的情节讲生动、有趣、有画面感。
        (四)课堂有写
        在充分讲好故事的基础上,尝试让学生多渠道练笔。改情节,续结尾,加角等方法值得试一试。
        《守株待兔》一文,尝试布置了下面的小练笔让学生写:给故事适当加入一些角,如农夫的妻子、树桩等,用人物对话丰富故事情节。经过实践尝试,这样的练笔非常受学生欢迎。在练笔作品中,有的学生在故事中加入了妻子的好言相劝、加入了兔子们的窃窃私语,非常有趣。
        (五)课堂之外有拓展
        课堂教学完成了读好,讲好,写好等目标后,应该让学生带着对小古文的一份好奇、一点兴趣去完成一些形式多样的小任务。
        如学完《守株待兔》,可以先全班一起读一读其他浅显易懂的小古文,如《揠苗助长》《南辕北辙》等,还可以观看小古文的动画片……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小古文学习,要以“趣”为先,在“读,说,写,拓展”等方面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对小古文产生兴趣,让小古文在传统文化的传承、语言积累与运用等多方面
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晓梅.儿童视角下的小古文教学策略浅析[J].新课程,2022(21):182-183.
        (责任编辑:洪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