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成针的故事和含义
铁杵一定要磨成针么?
铁杵一定要磨成针么?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甚至有的人听过不止一遍,对于故事梗概早已烂熟于胸了。但是,习见而不知,许多人未必真正了解这个故事背后的深刻的内涵。
从情理上讲,即使是在科技极不发达的古代,要造一根针也不需要通过磨一根粗粗的铁杵来实现。今天,工业化大生产可以轻而易举地生产出成千上万根针,不仅成本降低了,最重要的是节省了时间和精力。然而,从古至今,似乎还没有人笑话故事中的主人公的笨拙与低能。原因即在于,这个故事能够引起我们对于人生的深长的思考。
我们都知道,这个故事是讲磨练人的意志的。即,通过下大功夫、下苦功夫、下硬功夫,甚至是下笨功夫,下死功夫,来达到锻练自己品质的目的。然而,这只是这个故事的最表面的一层含义。它的深层的意思远不止此。我认为,它其实还要告诉人们,我们应该怎样面对枯燥、无聊、无趣,甚至无意义、无希望的人生。并从这种枯燥、无聊、无趣、无意义、无希望中看到未来和光明,获得前进的勇气和动力。
如果仔细想来,我们一生中做的许多事情,从实用的角度说,是没有用的。包括,我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所学的一些课程、技能和知识,在将来的实际社会生活中是用不上的。可是,我们能够因为它们派不上用场,就干脆放弃不学吗?或者即便学,也应付敷衍了事吗?不能!因为,那些看上去无用、无益,做起来无聊、无趣的事情,其中隐含着巨大深刻的人生哲理――无用中的大用。
一个人的心智的真正成熟,不是他获得巨大成功后的淡定,也不是他遭遇失败挫折时潇洒,也不是他在艰难困苦中的顽强,更不是他面对五光十的诱惑时的从容,而是他在平平淡淡的寻常日子里,对于乏味、重复、枯寂、孤独的强大耐受力。道理很简单,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很少有人有机会碰到巨大的成功、失败、困苦和诱惑的考验。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平凡、平常、平庸得似乎要令人失去记忆的境遇中走过的。只有在这种平淡如水中,保持柔韧如水的生命态度,才真正对我们有意义。
说白了,我们普通人的人生,其实始终是处于“磨铁杵”的状态中。你只有在“磨铁杵”的过程中,养成你平静恒常的心态,才能慢慢看出“针”的模样。
《庄子》中讲了一棵大树的故事,说有一棵大树,它木质极差不能做家具、船舟和栋梁,叶
子味道很臭,連虫子都不吃它,也不结果实,做柴火都不合用,然而,它却正因这些“无用”的特点,经历了岁月的风风雨雨,成年累月地活了下来。那么,这棵大树在它“无用”的生命历程中都做了什么?它做的,就是在漫漫的时间长河里慢慢的成长――它也在磨铁杵。
东晋大将陶侃,在他地位已经很高、公务非常繁忙的时候,每天只要有闲暇,还会把一叠砖从院子里搬进搬出。以他的身份他搬砖有什么用么?有必要么?(搬砖是多么乏味无聊的事情呵!)然而,有的,他也在磨铁杵。
以磨铁杵为苦的人,他还没有具备胜任比磨铁杵更具“技术含量”的工作的能力。把磨铁杵作为获得铁针的途径的人,他将来的收获会很有限。将磨铁杵看成磨练意志的人,他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望。只有平和面对磨铁杵的人,才真正明了生命的本义,从而,笑看潮起潮落,静观云卷云舒。并最终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如果有人问你:铁杵一定要磨成针吗?你要回答:是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