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教案与反思第【1】篇〗
教材分析
《铁杵成针》是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的精读课文《文言文二则》中的一则。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成长”,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要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要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这篇小古文,虽篇幅短小,因其“起因、经过、结果”皆全,我们亦可循之来设计教学,以梳理文脉,为后面的把握长文主要内容提供方法。对于这篇课文,我们重点要完成的是课后习题中的任务:“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以及习题泡泡提示的“运用方法学习文言文”。
学情分析
通过《司马光》《守株待兔》《精卫填海》等小古文的学习,四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理解文言文的方法需要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引导和渗透。课文所写的事情和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才能了解
课文内容,正确感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2.引导学生运用扩、留、调、补,结合注释等方法,读懂故事,感悟人物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
3.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使其提高文学素养、培养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理解课题
(一)根据线索猜诗人
【课件依次出示文字】
第一条线索:他是唐代诗人。
第二条线索:他是浪漫主义诗人,号“青莲居士”。
第三条线索:他与杜甫合称“李杜”,后人称他为“诗仙”。
生猜李白。
【课件出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为人爽朗大方,爱喝酒,更爱作诗,喜欢交朋友。杜甫曾这样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二)读题质疑
1.指导朗读:注意“杵”字读音,课题的停顿为“铁杵/成针”。
2.师: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1:铁杵磨成针需要多久呢?
生2:铁杵真的能磨成针吗?
生3:为什么要将铁杵磨成针呢?
设计意图:通过根据线索猜诗人的方式,引出故事的主人公李白,既使学生了解了李白,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学情绪,使他们快速投入文本学习中。让学生读题质疑,不仅调动学生的思维,也为课文的学习铺路。】
二、多形式读,读准读通
(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铁杵成针的故事和含义重点指导纠正“媪”与“传”的读音。
(二)指名读,读通句子
(三)小组汇报读,读出节奏
(四)难句朗读指导
难句停顿朗读指导: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五)全班齐读,读准节奏
设计意图:重视朗读指导。朗读过程就是初步理解的过程,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会逐步加深。】
三、运用方法,读懂文意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这篇小古文我们已经读得有些韵味了。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理解意思。这个学期我们学习小古文又有了新的挑战——我们要把文中每句话的意思讲清楚。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四个学习小古文的锦囊——扩、留、调、补。
(一)结合起因,指导四个方法的具体运用
1.【课件出示句子】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方法一:扩——扩词法。也就是加字法,在一个字的前面或后面加字,让它变成词语或短语。这个方法在上节课《囊萤映雪》中也有所渗透。
例:世—世世代代;
传—传说、流传;
成—完成;
弃—放弃。
方法二:留——保留。人名、地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
例:李太白,是人物名字,翻译时可以保留不变。
方法三:调——调序。特殊句式,在翻译时要调换语序,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读书山中——在山中读书。
方法四:补——补充。翻译时补充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
例:未成——没有完成,没有完成什么?根据上下文可知是学业,所以翻译时要补上去,即没有完成学业。
2.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①学生连起来说整句话意思,教师相机点评。
②师生小结学习文言文的四个方法——扩、留、调、补。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类文本学习方法的习得比这一篇文本的学习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