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沙漠探秘(3)
胡经国
四、阿拉伯沙漠
1、概况
阿拉伯沙漠是北非撒哈拉沙漠的东缘部分,是阿拉伯半岛各个沙漠(鲁卜哈里、内夫得等沙漠)的统称。
它位于埃及东部尼罗河谷地、苏伊士运河、红海之间,又称为东部沙漠。其中部有马阿扎高原,东侧有沙伊卜巴纳特山、锡巴伊山、乌姆纳卡特山等孤山,南部与苏丹的努比亚沙漠相连。它的大部分位于沙特阿拉伯,但是有一部分延伸至约旦、伊拉克、科威特、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和也门。
该沙漠是阿拉伯半岛的大沙漠,面积达233万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二大沙漠。在这里,曾经发现更新世人类文化遗迹。
2、沙漠组成与特征
西北部的内夫得沙漠和东南部的鲁卜哈利沙漠,是阿拉伯沙漠的两个最大的沙体。内夫得沙漠面积为6.4万
平方公里;鲁卜哈利沙漠面积为65万平方公里。其间是两个几乎平行的、或多或少连续的沙丘之弧。向东面凸出的外弧,是代赫纳沙漠(Ad-Dahna),长约1300公里,宽约48公里。内弧较短也不太连贯,包括6个延伸出去的沙漠,坐落在中央纳季得的、西向石灰岩陡坡之间的低地。这两个主要的沙弧,为巨大的单面山-图伟克(Tuwayq)山脉所分开。
该沙漠大部分为海拔300~1000米的砾漠以及裸露的岩丘。全区至少有1/3被沙土覆盖,包括鲁卜哈利沙漠。
阿拉伯沙漠的沙盖,以具有不同尺寸和复杂性的沙丘形式出现,或在低地表面形成薄薄一层地膜。除了极少数例外,沙土并不汇聚成平面,而是形成沙丘山岭或巨大的沙丘复合体。阿拉伯沙漠的沙丘形式和尺寸的种类不计其数。许多形式还没有用文字表述过。早期欧洲探险家们说,当地除了一个无定形的沙海以外,一无所有。而且,该沙漠沿着系统的路线发展,具有鲜明而独特的模式。毗邻地区的沙丘之间,还具有清晰的演变关系。在诸如鲁卜哈利沙漠(Rubal-Khali)这样巨大的沙区,沙丘形式的演变,可从形式简单的沙丘演变到形式较为复杂的沙丘。
3、气候
阿拉伯沙漠从北纬12°~34°线,整整跨越22个纬度;尽管沙漠的大部在北回归线以北,它还是被视为热带沙漠。夏季酷热,有些地方气温高达54℃。内陆干热,尚可忍受。然而,沿海地区和一些高地,受夏
季高湿度制约,夜间或清晨有露水或雾。
阿拉伯沙漠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超过3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也高于10℃,多在15~24℃之间。
整个沙漠的年降雨量平均不足100毫米,但其多寡幅度却在0~500毫米之间。除了冬季断续降雨、春季阴霾或尘暴之外,内陆天空通常是晴朗的。倾盆大雨偶然淹没主要水系流域。
冬季凉爽,令人心旷神怡。最冷的天气,出现在高海拔地带和最北部。1950年,在塔普林输油管(Tapline,横贯阿拉伯输油管)旁的图赖夫(Turayf),记录到的最低温度为-12℃,并有数寸(1寸≈33.33毫米)降雪和池塘1寸厚的冰。
鲁卜哈利沙漠,夏季降雨,随来自印度洋的季风到来。在北鲁卜哈利沙漠,可能出现冬季降雨。阿拉伯沙漠最干燥的部分,似乎在鲁卜哈利沙漠的西缘,达瓦西尔河(Wadi Ad-Dawasir)以北。
风主要从地中海吹来,依次刮到东部、东南、南方和西南,画出一个巨大的弧。多风的季节,出现在12~1月和5~6月。称为热尘风的时期,持续30~50天;风速平均每小时48公里。考验困在风中的人们的耐性的热尘风,是运载大量沙尘并改变沙丘形状的干燥风。每一场风暴,都将数百万吨的沙子,携入鲁卜哈利沙漠。被吹动的沙子,离地不过数尺(1尺≈0.33米),只有在被旋风、尘卷或区域沙暴卷起时例
外。风在中央内志和鲁卜哈利沙漠的西南部,依次从四面八方刮来。强劲的东南风,每次一连数日扫过大沙漠,将热尘风对沙丘形成的作用逆转过来。
在春季或秋季,突然出现在天际的“褐卷云”令人畏惧。这是一场宽达96公里的锋面风暴;将沙子、尘土和岩屑都卷入高空;随后气温急剧下降并带来雨量。强风持续约半小时左右。在热天时,会产生无数尘卷和有着恶名的水景幻象。
4、生态
⑴、植物
阿拉伯沙漠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是旱生的或盐生的。春雨之后,长期埋藏的种子在几个小时内发芽并开花。通常,这使荒芜的砂砾平原也变绿了。即使是燧石平原,也会在深冬初春,为骆驼和绵羊长出牧草。这些平原,曾经是驰名的阿拉伯马的故乡;然而牧草总是过于短缺,难以供养大量马匹。当然,所有的牧区均被过度放牧,因而导致如今广泛的荒芜地带的形成。
生长在盐沼的盐生植物,包括许多肉质植物和纤维植物,可供骆驼食用。在沙质地区生长的莎草,是一种根深的强韧植物,有助于保持土壤。
在绿洲边缘,往往可以看到柽柳树,其有助于防止沙子侵入。稀有灌木拉克(Raq,亦称阿拉克(Araq)
),以“牙刷灌木”知名,其枝条被阿拉伯人依传统用于刷牙。许多香草在整个沙漠到处生长,为贝都因人所熟知。他们将这些草用于食品调味和防腐、熏衣和洗发。能产生馥郁的乳香和没药的灌木,可见于阿曼佐法尔(Dhofar)地区的较低海拔地带。东鲁卜哈利沙漠,一般被认为干燥不毛,但在巨大沙丘的侧翼,却养育着许多植物,包括一种叫做纳西
(Nasi)的甜草,为如今稀有的大羚羊(一种非洲羚羊)提供主要草料。
许多绿洲种植海枣。海枣本身为人和家畜提供食物;可提供建筑物及制作井架和古式辕杆的木料;树叶用作手工艺品和缮盖房顶。绿洲还出产许多粮食、水果和蔬菜,诸如水稻、苜蓿、散沫花(一种能产生棕红染料的灌木)、柑桔、甜瓜、洋葱、番茄、大麦、小麦,以及在海拔较高地区的桃、葡萄和仙人果。
⑵、动物
该沙漠动物多样而独特。沙漠昆虫包括:苍蝇、疟蚊、蚤、虱子、蜱、蟑螂、蚁、白蚁、甲虫,以及能把自己伪装成树叶、树枝或卵石的螳螂(食肉昆虫)。还有清除粪便的蜣螂,无数的蝶、蛾和毛虫。曾经破坏自然环境的有害的飞蝗,现在已得到控制。
蛛形动物(一纲节肢无脊椎动物)包括:大食蝎虫、蝎和蜘蛛。食蝎虫可以生长到20厘米长。蝎也可以生长到20厘米,呈黑、绿、黄、红和灰白诸。蝎的毒刺可使幼儿致命。
绿洲水塘中有小鱼。有一些两栖动物,诸如蝾螈、蝾螈类、蟾蜍和蛙。
爬虫类包括:蜥蜴、蛇和龟。一种生活在平原上、尾巴肥大的蜥蜴,长度可达1米。这是一种草食动物,颌上没有牙齿,其尾巴烤熟后是贝都因人的佳肴。长达1米的巨蜥,以飞蝗和其它昆虫为食。许多蜥蜴,包括:石龙子、壁虎、鬣蜥和有领蜥蜴,都可以在沙漠中到。
在蛇类中,沙眼镜蛇是海蛇的亲戚,纤细,呈沙,有毒。阿拉伯人害怕所有的蛇。夜间活动的蝰蛇,在沙和岩石之中很多。
阿拉伯沙漠的鸟类包括:当地物种以及来自北欧、非洲和印度的候鸟种。当地鸟类,从深冬至初春繁殖。许多小鸟展现出完美的伪装。条纹云雀、沙松鸡、阿拉伯走鴴和小鸨,终年生活在沙漠之中。数种隼、雕和秃鹫,也同样终年生活在沙漠之中。游隼可见于阿西尔,猎隼和南非隼(一种带有金冠的褐隼)可见于内志和沙乌地阿拉伯东部,而茶隼则无所不在。猎隼(一种攻击型的淡褐隼),常被贝都因鹰猎者,从小捕来训练,以猎取鸨和沙松鸡。成双成的渡鸦,可能出现在任何地方。已知有3个雕种——白尾雕、金雕和褐雕。一种翼展达4米的最大的黑鹫,几乎已经消失。一种体态中等、毛黑白兼黄的埃及秃鹫,广泛分布。髯鹫,生活在阿西尔和叶门。还有数种鸮,较常见的是一种穴居鸮。
候鸟沿几条路线迁徙。一条穿越中央内志,其它几条沿海岸分布。水鸟和岸鸟,在春秋两季往返于北欧与热带之间。蜂虎、莺、画眉、食腐鸢、燕、圣马丁鸟、雨燕、伯劳、百灵、翔食雀、戴胜,以及一些
奇异鸟种,可以单独成双或成见到。鹤、鹭、红鹳、鸭和小涉禽,在海岸与间歇湖觅食。曾经在沙漠中大量存在的鸵鸟,自从1940年以来已经灭绝。
哺乳动物,在阿拉伯人动用机动车猎取之前曾有许多。羚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成地在平原上徜徉,随后便几乎灭绝,直到沙乌地政府开始管制狩猎并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到1960年时,就已经几乎消失的大羚羊,在人工
圈养繁殖后被重新引进。一种栖息在悬崖之上的野山羊-高地山羊,在数量锐减后已经开始恢复。在沙漠平原,蜜獾、狐和灵猫类,生活在各自的地盘中。凡是有人放牧绵羊的地方,就有鬣狗的踪迹;它们喜欢可以提供掩护的陡坡。可以见到胡狼,尤其是在它们出来水的黄昏。有野兔以及金沙兔。小啮齿动物包括:跳鼠、小鼠、大鼠和豪猪,而在岩石中可以见到小猬。成的狒狒在阿西尔徜徉。
⑶、居民
从更新世早期起,就有人居住在阿拉伯沙漠。人工制品已经被广泛发现,包括在卡达和杜拜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而在鲁卜哈利沙漠西南部人工制品最为丰富。由沙乌地阿拉伯政府资助的考古研究,已经发掘出许多旧石器时代的遗址。过去3000年间的文化遗迹,出现在半岛的许多地方。
贝都因人,过去以饲养骆驼、阿拉伯马和绵羊来适应沙漠游牧生活。他们也种植海枣和其它作物;通常
雇佣他人从事农业劳动。除了围捕马和骆驼之外,寻水草是贝都因人的主要事务。游牧民也通过宗教仪式(如到麦加朝觐)、长途贸易和交换诗歌以及其它文化活动,与定居人口相互影响。贝都因世袭部落集团声称,某些土地是他们的部落领土,畜可以在那里吃草饮水。由于国际边界已在沙漠中画定,各国政府日益限制部落移动。沙乌地当局,鼓励贝都因人在绿洲定居下来。而在1925年之后,沙乌地统治者阿布杜勒-阿齐兹(Abd al-Aziz),阻止部落间的侵袭。部落忠诚,在政治上的重要性已经下降,但在诸如婚姻一类领域却依然有意义。现代化带来许多变化,对于已经定居的贝都因人尤其如此。许多人迁入城市地区,纯游牧民族的数量只占沙漠全部人口的一小部分。其他先前的游牧民,在村庄或其附近定居,从而能够自由抉择过部分时间的游牧生活。
随着在1936年发现石油,西方文化的影响加速,并导致诸如飞机、电话和电视一类现代生活便利设备的引进。卡车对于贝都因人特别重要。他们将卡车用在多种用途,包括将绵羊运往市场,将饲料和水运到提供肉食的牲畜所在地,将少量牲畜从一个牧区运到另一个牧区,以及用于城乡之间的旅行工具。
5、地形地貌
⑴、山脉
阿拉伯沙漠地形被几座山脉所切断,海拔最高点达3700米,三面以高崖为界。
多山的高地隆起于汉志西北部、阿西尔地区、也门以及阿曼。内陆较小的山岭是由侵蚀形成的。
⑵、高原和平原
高原是沙漠的一个共同特征。死海之东的约旦,是一个隆起适中的高原。在东南面,图拜克(At-Tubayq)山较高,犹如被许多旱谷(间断水道)深深切割的巨型砂岩。再往东南,泰布克(Tabuk)、泰马(Tayma)、泰维勒(Tawil)、侯夫拉(Al-Hufrah)和胡季(Al-Huj)这些高原,直抵北部沙漠-内夫得沙漠(An-Nafud,大内夫得)的西缘。在内夫得东南的中央内志高地,
一系列西向陡坡,成为石灰岩单面山(一边是陡坡、另一边是缓坡的低矮山岭)的标志。这些单面山延伸到南部的哈德拉毛(Hadhramaut)高地,焦勒(Al-Jawl)高原也在该地。
在高原下面,广阔的平原伸展开来。其上遍布石头、燧石(由致密的微晶石英组成)或砾石;这些岩石表面在干燥气候下得以良好地保存下来。有一些平原,被一层由盐所形成的盐壳所覆盖,其光滑坚固的表面由地下水层的沙砾黏结而成。典型的多石平原为哈马德(Al-Hamad)平原,它从内夫得向北延伸进叙利亚沙漠。
⑶、河流
阿拉伯沙漠的多数河流,不是干涸,就是不连贯;没有常流的河水,只有在雨大时才有水流。
该沙漠受到东西走向的间歇河流塔尔法河、胡代因河及其支流,以及南北走向的季节河基纳河的切割。
在这里,只有东北部的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以及南部也门的哈季尔河(Wadi Hajr)两大水系,终年奔流不息。
6、地质
当阿拉伯半岛在亚洲大陆最终形成期间脱离非洲之时,阿拉伯台地被大大抬高,从而破坏了先前的水系模式。岩浆伴随着阿拉伯半岛的隆起和裂缝或断层的出现,而大量喷涌,拥塞谷地并覆盖山岭。18片火山区散见于西部,主要分布在汉志,其中7片面积大于25900平方公里。
阿拉伯台地向东北倾斜,沿其西缘,从也门到约旦,形成一条显著的地区分水岭。
7、资源
沙漠探险
阿拉伯沙漠的最大自然资源是地下水资源。现在,由于降雨量低,地下水实际上无从得到应有的补给。其实,该沙漠的地下水是由更新世时代的水所组成的。现在,正在被人开发利用。阿拉伯各国政府,已经采用现代技术,开发水资源和灌溉农用土地。沿海岸建设的海水淡化厂,利用海水生产大量淡水,使得阿拉伯半岛成为世界上使用海水淡化技术的主要地区之一。
该沙漠中,还蕴藏有石油、天然气、铁、磷灰石等矿产资源。
石油于1936年,在沙乌地阿拉伯东部被发现。但是,在1938年之前,没有实现商业生产。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许多新油田和炼油厂,在整个地区得以运转。石油生产潜力可达每天数百万桶,储量巨大。天然气储备也已大规模利用。虽然油气产量水平一般已经很高,但是却受到世界石油市场波动和地区政治动荡的制约。
8、奇特景物
⑴、海市蜃楼
中国宋朝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记载过这一幻景:“登州海中时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