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古五⾔诗⼤全五⾔
杜甫古五⾔诗⼤全五⾔
  杜甫诗⼀千四百馀⾸,⼤半是五⾔诗。五⾔诗中⼜⼤半是律诗。晚年所作五⾔律诗,⽓格⾼古,律法严密;声调响亮,情感沉郁。杜甫不仅⼯于五⾔律诗的炼字炼句,对于其章法布置,亦是不拘常格,得⼼应⼿。这不仅体现在其五律的起承转合之法中,也可以从其五律连章组诗中得到印证。
  春宿左省
  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傍九霄多。
  不寝听⾦钥,因风想⽟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韵译】
  左偏殿矮墙遮隐花丛,⽇已将暮,投宿的鸟⼉,⼀鸣叫着飞过。
  星临宫中,千门万户似乎在闪烁,靠近天廷,所得的⽉光应该更多。
  夜不敢寝,听到宫门开启的钥锁,晚风飒飒,想起上朝马铃的⾳波。
  明晨上朝,还有重要的⼤事要做,⼼⾥不安,多次地探问夜漏⼏何?
  【赏析】
  ⾄德⼆载(757)九⽉,唐军收复了被安史叛军所控制的京师长安;⼗⽉,肃宗⾃凤翔还京,杜甫于是从?州到京,仍任左拾遗。左拾遗掌供奉讽谏,⼤事廷诤,⼩事上封事。所谓“封事”,就是密封的奏疏。这⾸作于乾元元年(758)的五律,描写作者上封事前在门下省值夜时的⼼情,表现了他忠勤为国的思想。诗题中的“宿”,指值夜。“左省”,即左拾遗所属的门下省,和中书省同为掌机要的中央政府机构,因在殿庑之东,故称“左省”。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起⾸两句描绘开始值夜时“左省”的景⾊。看来好似信⼿拈来,即景⽽写,实则章法谨严,很有讲究。⾸先它写了眼前景:在傍晚越来越暗下来的光线中,“左省”⾥开放的花朵隐约可见,天空中投林栖息的鸟⼉飞鸣⽽过,描写⾃然真切,历历如绘。其次它还衬了诗中题:写花、写鸟是点“春”;“花隐”的状态和“栖鸟”的鸣声是傍晚时的景致,是作者值宿开始时的所见所闻,
和“宿”相关联;“掖垣”本意是“左掖”(即“左省”)的矮墙,这⾥指门下省,交待值夜的所在地,扣“左省”。两句可谓字字点题,⼀丝不漏,很能见出作者的匠⼼。“星临万户动,⽉傍九霄多。”此联由暮⾄夜,写夜中之景。前句说在夜空星的照耀下,宫殿中的千门万户也似乎在闪动;后句说宫殿⾼⼊云霄,靠近⽉亮,仿佛照到的⽉光也特别多。这两句是写得很精彩的警句,对仗⼯整妥帖,描绘⽣动传神,不仅把星⽉映照下宫殿巍峨清丽的夜景活画出来了,并且寓含着帝居⾼远的'颂圣味道,虚实结合,形神兼备,语意含蓄双关。其中“动”字和“多”字⽤得极好,被前⼈称为“句眼”,此联因之境界全出。这两句既写景,⼜含情,在结构上是由写景到写情的过渡。
  “不寝听⾦钥,因风想⽟珂。”这联描写夜中值宿时的情况。⾦钥,即⾦锁。⽟珂,即马铃。两句是
说⾃⼰值夜时睡不着觉,仿佛听到了有⼈开宫门的锁钥声;风吹檐间铃铎,好象听到了百官骑马上朝的马铃响。这些都是想象之辞,深切地表现了诗⼈勤于国事,唯恐次晨耽误上朝的⼼情。在写法上不仅刻画⼼情很细致,⽽且构思新巧。此联本来是进⼀步贴诗题中的“宿”字,可是作者反⽤“不寝”两字,描写⾃⼰宿省时睡不着觉时的⼼理活动,另辟蹊径,独出机杼,显得词意深蕴,笔法空灵。“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最后两句交待“不寝”的原因,继续写诗⼈宿省时的⼼情:第⼆天早朝要上封事,⼼绪不宁,所以好⼏次讯问宵夜时⾠⼏何?后句化⽤《诗经?⼩雅?庭燎》中的诗句:“夜如何其?夜未央。”⽤在这⾥⾮常贴切⾃然,⽽加了“数问”⼆字,则更加重了诗⼈寝卧不安的程度。全诗⾄此戛然⽽⽌,便觉有⼀种悠悠不尽的韵味。结尾⼆句由题后绕出,从宿省申发到次⽇早朝上封事,语句矫健有
⼒,词意含蓄隽永,忠爱之情充溢于字⾥⾏间。
  这⾸诗多少带有某些应制诗的⾊彩,写得平正妥贴,在杜甫五律中很有特⾊。全诗⼋句,前四句写宿省之景,后四句写宿省之情。⾃暮⾄夜,⾃夜⾄将晓,⾃将晓⾄明朝,叙述详明⽽富于变化,描写真切⽽⽣动传神,体现了杜甫律诗结构既严谨⼜灵动,诗意既明达⼜蕴藉的特点。
  ⾄德⼆载
  杜甫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近得归京⾢,移官岂⾄尊。
  ⽆才⽇衰⽼,驻马望千门。
  【韵译】
  当年由⾦光门这条路,去投奔凤翔,长安西郊,到处是安史叛军正作乱。
  直到如今想起来,仍叫⼈⼼惊胆颤,有⼈神魂尚未招回,依然诚恐诚惶。
  我拜近得左拾遗,回到了京畿地⽅,贬我华州掾,这旨意难道出⾃⾄尊。
  算了吧,我这庸才已逐⽇衰⽼鬓苍,告别长安,驻马回望千门宫殿檐房!
  【赏析】
  安史乱中,杜甫曾被叛军捉住,押往长安。⼏个⽉后,他从长安西门中的⾦光门混出城,逃往凤翔见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在长安收复后,他随皇帝回京。后因上疏营救好友房管⽽得罪,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恰好⼜从⾦光门出城,作者抚今追昔,悲慨万分,写下此诗。
杜甫的诗歌
  诗歌结构严谨,抚今追昔,娓娓道来,⾃然流畅。
  ⾸联扣题,从“悲往事”写起,述说往⽇虎⼝逃归时的险象。“胡正繁”有两层含义:⼀是说当时安史叛军势⼤,朝廷岌岌可危;⼆是说西门外敌⼈多⽽往来频繁,逃出真是太难,更能表现出诗⼈对朝廷的⽆限忠诚。
  颔联“⾄今”暗转,进⼀步抒写昔⽇逃归时的危急情态,伸⾜前意⽽⼜暗转下⽂,追昔⽽伤今,情致婉曲。章法上有⾦针暗度之效,浦起龙《读杜⼼解》卷三之⼀评云:“题⽈‘有悲往事’,⽽诗之下截并悲今事矣。妙在三、四句说往事,却以‘⾄今’⽽⾔,下便可直接移掾矣。”指的正是这⼀点。
  颈联转写今悲,满腔忠⼼却遭外贬,本是皇帝刻薄寡恩,是皇帝⾃⼰疏远他,可诗⼈却偏说“移官岂⾄尊”,决⽆埋怨皇帝之意,故成为杜甫忠君的美谈。元⼈赵?《杜律赵注》卷上评云:“⼦美乃⼼王
室,出于天性。故⾝陷贼中⽽奋不顾死,间道归朝。及为侍从,虽遭谗被黜,⽽终不能忘君。”但若仔细体会,杜甫在这两句中还是含有怨艾之情的,只不过是说得婉曲罢了。
  尾联在⾃伤⾃叹中抒写眷恋朝廷不忍遽去的情怀。感情复杂⽽深婉,真是“⼀句⼀转,风神欲绝。实公⽣平出处之⼤节。⾃觉孤⾂去国,徘徊四颅,凄怆动⼈”(吴瞻泰《杜诗提要》卷七)。
  对全诗之评价,清⼈黄⽣较为公允中肯:“前半具⽂见意。拔贼⾃归,孤忠可录;坐党横斥,⾂不负君,君⾃负⾂矣。后半移官京⾢,但咎⼰之⽆才;远去⾄尊,不胜情之瞻恋。⽴⾔忠厚,可观可感”(《杜诗说》卷⼗⼆)
  《春望》
  杜甫
  国破⼭河在,城春草⽊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烽⽕连三⽉,家书抵万⾦。
  ⽩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也插不上。
  【韵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稀,草⽊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离散鸟鸣惊⼼,反觉增加离恨。
  ⽴春以来战⽕频连,已经蔓延三⽉,
  家在?州⾳讯难得,⼀信抵值万⾦。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少,简直不能插簪。
  【赏析】
  唐⽞宗天宝⼗五年(756)七⽉,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长安,次年(⾄德⼆年)写此。
  诗⼈⽬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念亲⼈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然,反映了诗⼈热爱祖国,眷怀家⼈的感情。今⼈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
⽈:“意脉贯通⽽平直,情景兼备⽽不游离,感情强烈⽽不浅露,内容丰富⽽不芜杂,格律严谨⽽不板
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亦为流传千古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