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看云识天气》《大自然的文字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1. 《看云识天气》(讲读)
2. 《大自然的文字》(自读)
二. 学习过程:
《看云识天气》
(一)重点、难点
1. 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积累有关云与天气关系的知识。
2. 掌握本文总说——分说——总结的结构特点。
3. 理解本文运用分类说明的方法说明事理和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二)文学常识
1. 作者:朱泳焱(yì),当代科普作家。
2. 解题:题目中的“看”是根据的意思,“识”是识别、推测的意思。课文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即通过云形的变化来推测天气可能出现的变化。题目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
3. 文体:事理说明文
(三)生字、生词
姿态万千        变化无常        峰峦(luán)    一霎间(shà)    预兆(zhào
轻盈(yíng)    弥漫(mí)    顷刻(qīng)    谚语(yàn)       
(四)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看云识天气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观察中的经验总结。为了把这一事理说清楚,本文紧扣课题逐层说明。首先说明看云可以识别天气,这是全文的重点,写得详细,缜密。从高层云
依次说到低层云,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带来暴风雨的云,又从云的形态特点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再说到云的光彩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在说明中从现象入手,进而触及事物的本质。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说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
第二部分(2—6):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表1:云的形态变化同天气的关系
云的种类
云的形状
云的共同特点
天气情况
共同点
具体特点
卷云
像羽毛、绫纱
晴朗
阳光透过云层
卷积云
像鳞波
不会带来雨雪
积云
像棉花团
映着阳光
高积云
像羊
露出碧蓝天幕
卷层云
仿佛白绸幕
将要转阴
高层云
像毛玻璃
要下雨雪
雨层云
布满天空
雨雪要降
积雨云
高大的云山
雷电暴雨
表2 云上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
云上的光彩
天气情况
名称
位置
形状
太阳或月亮周围
里红外紫
圆圈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高积云的边缘
里紫外红
圆环(比晕小)
华环变大,趋向晴朗,华环变小,转为阴雨
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圆弧
东虹轰隆西虹雨
太阳对面的天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第三部分(7):总结全文,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五)写作特点
1. 运用分类说明方法,使说明条理非常清晰。
    本文运用的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分类别。作者为了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分两大类进行说明,云的形态及其变化和天气的关系(2—5节),云上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6节)。又将云的形态特征及其变化分为两类说明:第一类,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轻、高、薄,一般不会带来雨雪(3节);第二类,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雪云,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低、厚、密,常常是雨雪天气的预兆(第4、5节)。通过这样的分类说明,凌乱的现象就变得井然有序了。
2. 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使说明准确形象,富有趣味性。
(1)运用比喻。如“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形象地说明了卷云的轻盈洁白。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招牌”是商店的标志,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课文用“招牌”比喻“云”,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点明看云可以识天气。
(2)运用拟人。如“站得高高的云,叫卷云。”把卷层云变低变厚成为高层云说成是“改名换
姓。”把低而厚的雨层云遮没日月说成是“太阳和月亮都躲藏起来”,运用写人的词语写云,生动有趣。
(3)运用排比。
文章开头一段,连用八个比喻,构成排比,使说明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而且使文章富有文采,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
3. 恰当引用谚语,使有关内容简洁、通俗。
如“东虹轰隆西虹雨”等,这些谚语反映了一定的经验或道理。读起来也形象鲜明,音调和谐,便于记忆。
《大自然的文字》
(一)重点、难点
1. 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积累有关大自然的知识。
2. 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义,掌握文中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 树立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良性发展的观点,培养科研精神,激发热爱自然的感情。
(二)文学常识
1. 作者,伊林(1896—1953),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十万个为什么》《人怎样变成巨人》。
2. 文体:科普说明文
3. 解题:标题中的“文字”是比喻的说法,指各种自然现象及其蕴涵的一些规律和道理。
(三)生字、生词
霪雨(yín)    铁砧(zhēn)    铁锹(qiāo)    青苔(tái)    漂砾(lì
(四)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这篇文章以平实生动的文字介绍了大自然的种种现象,揭示了自然的奥妙。文章先从普通文字的功用着笔,引出“大自然的文字”的介绍,接着在主体部分先介绍天空中的种种物候现象
及其给人们的相关知识,告诉人们“阅读天空这本大书可以了解许多新奇的东西。”然后又自然地过渡到对大地上自然景象的介绍,着力介绍了人们司空见惯的石头给人们的种种启示,最后,文章号召人们走向自然、观察自然、认识自然。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严谨科学,浑然一体。
全文共24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
第二部分(6—21):几种大自然的文字及其背后蕴涵的知识和智慧。
第一层(6—17):说明天空各种文字及其蕴含的科学知识。
第二层(18—21):说明地上各种文字及其蕴含的科学知识。
第三部分(22—24):掌握大自然文字的途径:注意观察,勤学好问。
(五)写作特点
1. 层次清晰合理。
    大自然的现象是复杂多样的,但作者却很巧妙地利用天空和地上两个空间概念,将其自然地分为两种,一是天上的文字,包括星座、云彩、鸟类;一是地上的文字,包括建筑工地、森林等。这样再写每类文字背后所蕴含的科学知识,就给人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的感觉。
2. 浅显平实而又生动有趣的说明语言。
文章介绍的虽是奥妙无穷的大自然,但其语言并不显枯燥,这主要体现在:其一,作者依据少年儿童的特点,多采用短句子,并尽量的口语化,读起来明白如话;其二,为使文章浅显易懂,作者巧妙地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并尽量采用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使文章生动形象,妙趣横生。
【模拟试题】
一. 基础知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干涸(hé)        霎时(chà)        绫纱(líng)        顷刻(qīng
B. 逞强(chěng)    葱茏(lóng)        朦胧(móng)    充沛(pèi
C. 丘墟(xū)        肆虐(nüè)        俨然(yǎn)        点缀(zhuì
D. 轻盈(yíng)        弥漫(mí)        匀称(chèng)    峰峦(luán
2. 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此起波伏        寸草不生        渤然大怒        姿态万千
B. 大雨倾盆        联绵不断        不毛之地        逞强施威
C. 狂风肆虐        妥善保护        朦胧不清        峰争奇
D. 乌云密布        异常复杂        雷声隆隆        改斜归正
3. 为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    )
① 它们有时把天空    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    得很阴森。
② 森林和草类成长以后,沙丘就可以      下来了。
③ 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人类文明得到了高度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的      也到了不可等闲视之的程度。
A. 装扮        笼罩    稳定    撞击
B. 点缀        笼罩    固定    冲击
C. 点缀        包围    固定    冲击
D. 打扮        布置    稳定    打击
4. 指出下列各句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B. 隔着云看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模糊不清。
C. 如果卷云成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D. 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是(    )
A. “若瑟夫用不着吃这牡砺,别把男孩子惯坏了。”这话说得多么冠冤堂皇。
B. 天气陛下在际地上乱发威。在海洋上他更加肆无忌惮了。
C. 黄老师没有偏见,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一视同仁。
D. 他昨天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
6. 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1)沙丘的高度一般从几米到几千米,也有高达一百米以上的。(    )
(2)在太阳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的,外层是紫的,这种光圈叫做晕。(    )
(3)风沙向人类进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游击战”,一种是“陈地战”。(    )
(4)天上的每一颗星星就是一个字母,你脚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母。(    )
二. 阅读理解:
(一)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① 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② 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③ 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④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 本段的中心句是         
2. 文中冒号的作用是      ,省略号的作用是       
3.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的意思是             
4. 本段②句和③④句依次说明了云的特点是(    )
    A. 姿态万千    B. 变化无常    C. 排列整齐    D. 形态美丽
5. 本段文字的结构是(    )
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A. 总分式    B. 总分总式    C. 分总式    D. 并列式
6. 这段文字一连用了六个比喻,其作用在于(    )
A. 形象具体地说明了云各种各样的姿态特征。
B. 说明了各种云的分布排列形式。
C. 突出了云的特征,抓住了变化规律。
D. 使文章的语言更生动,更有文采。
7. 这段话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8. 文中最后一句的“天气”能否改成“气候”,为什么?
                                       
(二)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甲)夏天,雷雨到来前,在天空先会出现积云。积云如果迅速向上起,形成高大的云山,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来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天空,顷刻间,电光闪闪,雷声隆隆,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来,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