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精讲
学习指导】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请你把目光投向天空,看看那飘浮的云彩,这大自然的文字,这天气的招牌,该怎么解读?
【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4.培养自己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基础知识精讲】
一、背景材料
看云识天好出游
天气状况对户外活动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遭遇恶劣天气多半起因于天气骤然变化。为了享受快乐的户外生活,旅游者在收听天气预报的同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气候知识,学会看云识天气,使自己能够从容应对天气的异常变化。
这里介绍10云层形式,有字表示云的形状是块状(无关大小),有字表示天空布满阴沉的云。每种类型都给出了分布的大约海拔高度,云层越高,天气越好。在极地地区,同种类型的云层会在更低海拔的天空出现
卷积云:小圆块积云,看上去如同波纹状,常被称为鱼鳞天,通常海拔高度5000~8000米,一般预兆晴朗天气。
高积云:类似于卷积云,预兆天气良好,但它的覆盖范围更广,云层更厚,白中有暗。通常出现于暴雨之后,悬浮在5000~6000米的高空。
积雨云:为低层雷云,云乌暗。塔形云层高可达6000米,顶部平云层被称作砧顶。积雨云常带来强风暴雨、雷鸣和闪电。上层类似假卷云,顶层类似假雨云。
积云:很易于识别,蓬松状白云,如同团团棉絮,飘浮在空中。如果彼此分开意味着又是美好的晴天,可是如果发展得越来越大,前端越来越多,很可能会带来一场突然降临的暴雨。位于海上碧空中的积云,通常表明离陆地已经不远,高度一般不超过2500米。
卷云:由冰晶形成的高层缕状云,这也是它看上去纯白的原因,经常称作马尾云。它们也通常意味着天气晴朗,高5000~9000米。
卷层云:由冰颗粒形成,看上去像白云的纹路,这些是惟一会在太阳或月亮周围产生光晕的云层。如果卷层云扩展,意味着天气晴朗;如果卷层云缩小,意味着将要下雨;如果天空笼罩着卷层云,卷层云上部的天空变暗,逐渐形成卷积云,这预示着雨雪的来临。
高层云:在阳光或月光照耀下,看上去像灰的幕幔。如果湿空气靠近,云盘消失,云层变厚、变暗,直至下雨,高可达2500~6000米。
雨层云:为低层乌云,笼罩在空中,意味着4小时之内会有降雨,通常会持续几小时。
层积云:低层覆瓦状云层,通常覆盖整个天空。云层较薄,阳光可以透射下来。它们可能会带来雷阵雨,但一般会在午后消失,留下一片晴朗明亮的蓝天。高度低于2500米。
层云:云层最低,犹如浓雾笼罩在空中,刚开始出现时经常会被误认为是高山浓雾。它们并非很自然的雨水云,但也可以形成蒙蒙细雨。如果在夜间它越来越厚,覆盖在清晨空中,通常这会是晴朗的一天,高度不超过2500米。
二、课文剖析
1.写法精讲
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1段是概述,语言很有特点。先总说一句: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接下来,作者运用比喻和排比把云的万千姿态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能够激发读者的想像。学习这段语言,教师要让学生熟读,细细体味语言的美妙,尽情想像蓝天白云的奇妙变化,甚至可以让学生模仿写作
接下来的4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和天气的关系。第2段是后面三段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低而厚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教师提示学生思考:此处为什么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不用行不行?)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展开的。这就是文章的思路。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个思路理清。理清了思路,看文章才不盲目。
具体到一段文字中,也是有思路的。第3段对应第2段中的薄云”“晴朗。薄云分几类呢?薄云有什么特点呢?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它们分别有自己的特点,又有共同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共同点。这一段分四层,非常清晰。作者清晰的思路是通过分类别的方法来表现的。把薄云分为四种,一一介绍,有条不紊,值得学习和借鉴。
45段对应第2段中的厚密”“阴雨风雪,写作思路与上面几段相同。从第6段开始,文章转入了另外一层意思,即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应该说,云的光彩是被第1段中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所涵盖的,所不同的是345段是从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的角度来说明的,第6段转为从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的角度来说明。要看出说明角度的变化,并且总结写作经验: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事物。按照云的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
为四种:晕、华、虹、霞。作者还把它们之间的差别作了介绍,这是比较说明。作者还引用了谚语,说明这是经过人民众实践检验了的,是生活经验的总结。这一段的层次也很清晰。由此可总结出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2.重点精讲
原文: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这一段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云的千姿万态。第一句话是总启,它告诉人们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后面用了一组排比句来介绍了天上的云的种种形态,照应了本段的第一句。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这样一组排比句的运用增强了语势。使语气更加强烈,有很好的表达效果。
另外这一句又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使云的形态活灵活现的出现在读者的面前,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最后一句话对这一段进行了总结,又点明了中心,也是后面4段的一个总启。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的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
3.难点精讲
1)这是一篇科普文,学习重点应放在对天气知识的学习上呢?还是放在对说明文的学习上呢,还是两者兼有呢?如果放在对天气知识的学习上,很容易成为地理课,因此应该以学习文章的阅读规律为重点,把握这一类文章的特点。对天气知识的学习可适当进行,一点不学也是不可能的。但要把对天气知识的学习渗透在阅读的训练中。
2)对于云的名称的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可结合课本前面的彩插页加深理解。比如卷云的图片中,卷云呈现出卷起的样子,有一个小钩。另外,文中看云的角度是从地面往上看,不是从飞机上往下看。
【学习方法指导】
一、交给你几条说明文的写作经验,试试看。
1.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事物。按照云的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为四种:晕、华、虹、霞。作者还把它们之间的差别作了介绍,这是比较说明。
2.作者引用了谚语,说明这是经过人民众实践检验了的,是生活经验的总结。
3.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运用比喻和排比把云的万千姿态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能够激发读者的想像。不信你认真读一读,细细体味语言的美妙,尽情想像蓝天白云的奇妙变化。
二、修辞方法的作用
初中阶段要求掌握八种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在你的学习过程中会先后遇到它们。我们要学会认识它们,也要知道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本文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尤其是比喻非常有特点,一下,看看你能到多少,并说明它的作用。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一句,就是比喻句。它用招牌一词形象地说明了云和天气的紧密关系。多么生动啊!
其实比喻的作用就是把本来并不生动的内容,形象地表示出来,以加强写作的效果。明白了吧,再遇到的话,我想你一定会表达得很清楚的。
三、副词的作用
体会一下如果去掉下列句中加粗的词,它的意思和原句有什么不同?
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如果去掉,话就说得绝对了,反而变得不准确,因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的准确度是有限的。
【知识拓展】
一、发散
有关看云识天气的一些谚语
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我们在这里将这些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语汇总在一起,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留心作一些观察对照。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钩钩云气象上叫做钩卷云,它一般出现在暖锋面和低压的前面,钩卷云出现,说明锋面或低压即将到来,是雨淋淋的先兆。但是,雨后或冬季出现的钩钩云,则会连续出现晴天或霜冻,所以又有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冬钩云,晒起尘的谚语。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炮台云,雨淋淋:炮台云指堡状高积云或堡状层积云,多出现在低压槽前,表示空气不稳定,一般隔8~10小时左右有雷雨降临。
云交云,雨淋淋:云交云指上下云层移动方向不一致,也就是说云所处高度的风向不一致,常发生在锋面或低压附近,所以预示有雨,有时云与地面风向相反,则有逆风行云,天
要变的说法。
江猪过河,大雨滂沱:江猪指雨层云下的碎雨云,出现这种云,表明雨层云中水汽很充足,大雨即将来临。有时碎雨云被大风吹到晴天无云的地方,夜间便看到有像江猪的云飘过银河,也是有雨的先兆。
棉花云,雨快临:棉花云指絮状高积云,出现这种云表明中层大气层很不稳定,如果空气中水汽充足并有上升运动,就会形成积雨云,将有雷雨降临。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灰布云指雨层云,大多由高层云降低加厚蜕变而成,范围很大、很厚,云中水汽充足,常产生连续性降水。
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根据云的移动方向来预测阴晴,云向东、向北移动,预示着天气晴好;云向西、向南移动,预示着会有雨来临。云的移动方向,一般表示它所在高度的风向。这一谚语说明的是云在低压内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它适用于密布全天、低而移动较快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