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识天气教案人教版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而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并且可以根据种种迹象判断天气,虽不是十分准确,但是谚语却也流传几世,后被选入了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朱泳燚,朗读人是梓君。下面是为大家的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峰峦、预兆、轻盈、均匀、崩塌、弥漫、征兆、一霎间、千姿万态、变化无常”等词语。
    ⑵反复朗读课文,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2、能力目标:
    ⑴复习巩固比喻的修辞手法,积累文中比喻,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⑵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打比方和分类别。
    ⑶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本文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描摹细致、用语准确,反复诵读中体会生动说明的好处。
    2、观察与联想:本文语言生动,表述形式多种多样,作者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致的描绘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云。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观察和总结,激发丰富的联想,鼓励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3、图表概括法:课文主体部分重点介绍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涉及的云层、光彩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可引导学生通过列图表,使之结构层次清楚,内容明确。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及胶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分析、理解选取说明角度安排说明顺序的写法,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阴晴风雨的变幻真的是无常难测吗?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又是靠什么识别天气变化的呢?(学生回答:看云),的确,云就像天气的“招牌”,“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这些谚语,就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看云识天气的经验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它将告诉我们如何解读这大自然的文字,天气的“招牌”──飘浮的云彩。(板书文题)
    设计二:
    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诗中有这样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因其用
谐声双关表情达意而显新颖、可喜。大自然的晴雨天气真的像人的感情那样捉摸不定吗?除了天气预报,人们还根据什么识别天气变化呢?是的,还可以通过空中飘浮的云彩,那么到底怎样通过云彩预知天气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从中学习解读天气变化的知识。(板书文题)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标注各自然段的序号,划出疑难字词,并结合注释和字词典疏解。 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投影显示:
    1、注音:
    峰峦(luán)一霎(shà)间点缀(zhuì)绫纱(líng)弥漫(mí)月晕(yùn)崩塌(bēngtā)晕(yūn)头转向
    2、释义:
    峰峦:山峰和山峦。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兆: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崩塌:崩裂而倒塌。
    2、学生自由诵读,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思考:
    ⑴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语词是什么?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⑵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的,出标出说明角度变化的语句。
    ⑶文中第2段看云识天气的经验一句是揭示云的形态和天气关系,作者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说明了什么?后面的三个语段与它有什么关系?
    ⑷相形课文主体部分对云和天气关系的具体细致的介绍,第1段的概述在语言运用上的显著特点是形象生动的比喻的运用,试具体分析其作用。
    ⑸以简表的形式归结课文的行文思路。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⑴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招牌”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喻指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准确而形象地说明看云和识天气的关系。
    ⑵第6段的中心句“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标示说明角度的变化。
    文章从云的形态、云的光彩两个方面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
    ⑶这两个词用在句中具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情形是这样,排除了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2段是后面三段的“纲”。第3段对应第2段中的“薄云”“晴朗”,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第4、5段对应第2段中的“厚密”“阴雨风雪”,云层分为“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
    ⑷第1段用一连串的比喻把云的万千姿态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充分激发了读者的想像,作者首先说明云的“姿态万千”:有的“像羽毛”,说明它轻飘,有的“像鱼鳞”,说明它排列整齐;有的“像羊”,状其形态,有的“像一张大棉絮”,状其质感;“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状其势。这一系列恰当的比喻,鲜明而具体,形象而生动,给人深刻的印象。最后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招牌”一词比喻贴切,耐人寻味。总之,比喻的运用不仅使要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而且使整篇文章富有文采,能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